2010-2011年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35:55阅读:
字号:小|大
本学期继续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九个单元的内容, 只有1、4、6单元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像2单元看钟表,3单元是方位与图形,五单元是人民币的认识,7单元是厘米、米的认识,8单元是统计。所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本教材的编写特点仍然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强化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是这样做的: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观念
开学初,我们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领会了其思想和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标指导教学实践,在运用教材的实践中理解课标。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呈现方式,形成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如:在教学“文体用品”
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在家准备一些文体用品,并写标价,第二天到课堂上,我们分小组将这些物品收集起来,每组选两名售货员(仔细认真),其余当顾客,模仿作买东西的游戏。这样的教学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体现新课改、新理念的精神
a、以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①尊重和爱护学生。②让成功走近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平时注重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现在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b.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让学生动脑,把感知内化为表象,让学生动口,经过抽象进行概括:①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27+35,指导学生先摆几根小棒,再摆几根小棒,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27和35,渗透一一对应,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先算什么?7+5够10根怎么办?学生会把10根再捆成一捆,你把这一捆放在哪?和谁对齐?满十向十位进位的初步印象。②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获得感知进行内化,使学生既看到了“满十进一”的演示过程,又理解了“进位加”的方法,在脑海中唤起并形成表象。在以后的练习中,让学生联想前面分层次进行操作,说口算方法、思考填空,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抽象概括出“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c、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①培养学生认真看图、学会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 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思考后做作业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三)审题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情况,如竖式计算里又有小括号这样解题的顺序就改变了。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③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 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的书写到算式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 坏习惯。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九个单元的内容, 只有1、4、6单元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像2单元看钟表,3单元是方位与图形,五单元是人民币的认识,7单元是厘米、米的认识,8单元是统计。所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本教材的编写特点仍然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强化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是这样做的: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观念
开学初,我们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领会了其思想和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标指导教学实践,在运用教材的实践中理解课标。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呈现方式,形成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如:在教学“文体用品”
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在家准备一些文体用品,并写标价,第二天到课堂上,我们分小组将这些物品收集起来,每组选两名售货员(仔细认真),其余当顾客,模仿作买东西的游戏。这样的教学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体现新课改、新理念的精神
a、以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①尊重和爱护学生。②让成功走近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平时注重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现在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b.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让学生动脑,把感知内化为表象,让学生动口,经过抽象进行概括:①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27+35,指导学生先摆几根小棒,再摆几根小棒,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27和35,渗透一一对应,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先算什么?7+5够10根怎么办?学生会把10根再捆成一捆,你把这一捆放在哪?和谁对齐?满十向十位进位的初步印象。②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获得感知进行内化,使学生既看到了“满十进一”的演示过程,又理解了“进位加”的方法,在脑海中唤起并形成表象。在以后的练习中,让学生联想前面分层次进行操作,说口算方法、思考填空,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抽象概括出“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c、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①培养学生认真看图、学会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 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思考后做作业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三)审题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情况,如竖式计算里又有小括号这样解题的顺序就改变了。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③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 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的书写到算式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 坏习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