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正文

小学二年二班班务班主任工作总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37:45阅读:
字号:|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体会较深的是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简单总结如下。

        一个集体要有向心力,就得有一定的班级文化,这个班级文化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学生和老师鲜明个性的东西。


        一 学会宽容,学会赏识。



        我们的学生成长的环境特殊,自尊心特别强,容不得怠慢和忽视,同时又更难体会在付出和宽容中收获友情。看人先看缺点也是我们民族心理特征之一,孩子爱告状,喜欢挑同学的毛病,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集体向心力不够是个共同特点。在这方面我一直在自己带过的班级中尝试用很多方法来扭转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往在高年级效果还不错。针对我们这个班孩子年龄小,还很单纯的特点,我组织了班队会《夸夸我们班的***》《手拉手,向前走》等活动,引导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激励周围的人发挥他们的优势,进步更快;传统的结对子,一帮一也很受欢迎。帮助别人的同学被看作是集体中最能干的、最有爱心的,当然乐于努力做好;学困生得到帮助和鼓励自然也有进步。实际上,孩子帮孩子比老师更有时间和耐心呢。平时在游戏和矛盾中潜移默化的引导也很重要。比如我们班的吴意林同学性格软弱,爱哭鼻子,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遇到挫折后甚至有跳楼等寻死行为, 同学都不敢跟他一起玩,。我知道后,一方面给他讲道理,也和家长谈话沟通,更主要的教育他要坚强。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哪怕是他又犯错误了。记得他原来一发起脾气来谁也逆不动他,他一哭呀真的可以哭一个早上,而且眼泪会不停地流呢。刚开始我一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想着让家长带回家去让他好好冷静一下,但后来一想,既然家长那么信任我,把孩子交给我来教育,我就要想办法让他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时,“赏识”二字便出现在我的心头。在他生气的时候,我会让他到办公室去冷静一下,同时告诉他开始生气的时间,等他气消了我再跟他一起算一算他一共用了多少时间才能气消。这一招呀可真灵,吴意林生气的时间终于慢慢缩短了,到现在如果他生气我只需要招一招手他就可以安静下来了。与此同时我也教育别的孩子耐心的带一带他,呵护着他点,给他时间让他在心理上逐渐成长。幼小的孩子孩子真的很让我感动。大家在游戏中接纳他,呵护他,多看看他的优点,教育孩子也赏识他。在学习上他软弱哭泣的时候,同龄的孩子啊,就能柔声劝慰他、鼓励他、欣赏他:吴意林,其实你也很棒的!吴意林,我们喜欢跟你一起玩……事实上,正如我告诉吴意林家长的:没见过这个班这么单纯善良的孩子!这就是班级文化氛围,快乐、真诚、阳光。我自己能做到了赏识学生,在学生中他们也学会了互相赏识了,这真的使我感到欣慰。是呀,教育上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无声的细雨才能滋润幼苗。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孩子是喜欢热闹的,喜欢活动的,相对静止的课堂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方面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尽量多带他们出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开阔视野,少在家里让孩子做各种作业,另一方面,尽我的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所作为。三月份我让家长带孩子种树、种花、种粮食(玉米、多种豆子、向日葵等),孩子们自己挖土、浇水、天天盼着种子发芽、盼着树苗发芽,查资料,走访大人,研究植物生长的规律,写出了简单的调查报告。更重要的是,看着一粒粒种子发芽、长大,他们体会到了无法用语言明白的生命的喜悦。


       在学雷锋活动月中,我们班上的同学人人争做活雷锋,孩子们分小队展开活动,有的同学还到福利院去看望老奶奶以及残疾的儿童,去到那里他们就象一个小大人一样,搞卫生,整理内务……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孩子们还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了很有新意的礼物,同时他们也忘不了也给我备上一份.他们说呀,我就象他们的第二个好妈妈呢!收到孩子们的礼物我真的很感动.课余,我还让他们自己做了头饰鼓励孩子们把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他们自编自演,其乐融融。在“六一”低年级小歌手比赛中,我们班共有三名同学能参加决赛,而且还能取得好成绩。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这样就愿意极力为集体今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其实,集体的凝聚力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


        三 关注孩子心灵,建立默契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做引路人,做学习伙伴自不必说,课下,一起游戏。这种师生关系在我3年从教生涯中从未有过的体现了平等、和谐。温暖的班级文化让孩子们成长得如浴阳光,也让我疲倦当中倍觉甜蜜和自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