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总结 ->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 正文

乡镇整治旧村工作总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37:55阅读:
字号:|

自去年6月整治旧村工作铺开后,我镇成立了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建设办,制定了《**镇整治旧村工作实施方案》。我办在市整治旧村办的指导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下,扎实开展整治旧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按时完成了整治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工作进度情况

一是完成了两个试点村的整治任务。根据镇政府的安排,将隔坑村和半仙山村作为我镇整治旧村工作的试点村。在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工作当中,山头村共投入资金270多万元,组织人员对村内的淤泥、垃圾、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村道巷道全部硬底化;村内明渠全部改为暗渠;在村内的闲置地上加建了围墙;加强了对村内古树的保护,在古树周围建起了花坛,并在树旁立碑介绍古树的年份、品种等内容;制定了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方案,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使古建筑群同门前的水塘和前面的荷花池构成了一处既有文化底蕴、又具观赏价值的特色景观区。坑尾村共投入整治资金130多万元,村道巷道基本实现硬底化;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排水系统;对道路两旁、门前房后乱摆放的杂物、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拆除了影响观瞻的乱搭建物;在闲置地上搭建了围墙,并进行了一定的绿化;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清除了古树周边乱堆放的杂物、垃圾等。两个试点村通过以上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完成了整治任务,并于10月29日顺利完成了市整治旧村办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已通过公示,尚未正式下文确认。

二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批4个村的整治工作。按照镇整治办编排的工作计划,涌甲等4个村属于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范围,上述4个村在我办的指导督促下,先后开展了整治旧村工作,其中**村整治动作较大,村内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明渠暗渠化和街巷洁净化,已经可以达到市整治办的验收要求;**村、**村有一定的整治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将整治工作做细致;**村整治旧村工作比较滞后。

三是有其他部分村也已开展了旧村整治。**等村结合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对村内局部旧村进行了整治,整治侧重点为道路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和平整泥土裸露的路面,但旧村内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所取得的工作经验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部分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村民得到了实惠,住得舒服满意。为了全面推进我镇整治旧村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我们对前期整治旧村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经验向全镇推广。

一是从道路硬底化入手,完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村可以将村道巷道逐渐硬底化,便于清扫保洁;条件暂不成熟的村可以先将村道巷道平整化,并铺上石粉,覆盖裸露的泥土。

二是从明渠改暗渠入手,防止污水横流和蚊虫滋生。明渠改暗渠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工程,是整治旧村的重要工作内之一,石涌、隔坑、山厦、新四等村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从清理闲置地入手,防范卫生死角。闲置地普遍杂草众生,经常被堆放垃圾余泥,对镇容镇貌影响较大。因此,要对闲置地进行重点清理,清除杂草,并在临街位置砌上围墙。

四是从清理卫生死角入手,确保环境洁净。要大力组织干部群众对全村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切实消除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

五是从清理乱堆放入手,保持村容整齐。由于农村传统的习惯,村民经常喜欢将木柴、砖头、杂物等堆放在门前屋后,使村容村貌凌乱不堪。要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对坚决不愿意清理的,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清理措施,保持村道巷道畅通整齐。

六是从保护文化古迹入手,使历史文化传统得到较好继承。对村内的古树、古建筑物等文化古迹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保障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源远流长地发展。

七是从打造亮点入手,增添本村魅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利用一些闲置地、边角地,建设景点,打造亮点,既可以给村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方便,又可以美化村容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部分村对整治旧村比较重视,开展工作的力度较大,效果也较好;但还有一部分村不重视整治旧村工作,对镇整治办的检查督导落实不力,导致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达不到市的整治标准和要求。

二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不少村民对整治旧村的重要意义认识仍然缺位,支持、配合和参与整治旧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给整治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是部分村整治资金不到位。部分村在整治旧村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整治工作进度。这既与资金困难的客观原因有关,又与部分村主要领导没有拍板落实整

**镇2009年整治旧村工作总结
自去年6月整治旧村工作铺开后,我镇成立了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建设办,制定了《**镇整治旧村工作实施方案》。我办在市整治旧村办的指导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下,扎实开展整治旧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按时完成了整治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度情况

一是完成了两个试点村的整治任务。根据镇政府的安排,将隔坑村和半仙山村作为我镇整治旧村工作的试点村。在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工作当中,山头村共投入资金270多万元,组织人员对村内的淤泥、垃圾、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村道巷道全部硬底化;村内明渠全部改为暗渠;在村内的闲置地上加建了围墙;加强了对村内古树的保护,在古树周围建起了花坛,并在树旁立碑介绍古树的年份、品种等内容;制定了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方案,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使古建筑群同门前的水塘和前面的荷花池构成了一处既有文化底蕴、又具观赏价值的特色景观区。坑尾村共投入整治资金130多万元,村道巷道基本实现硬底化;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排水系统;对道路两旁、门前房后乱摆放的杂物、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拆除了影响观瞻的乱搭建物;在闲置地上搭建了围墙,并进行了一定的绿化;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清除了古树周边乱堆放的杂物、垃圾等。两个试点村通过以上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完成了整治任务,并于

10月29日顺利完成了市整治旧村办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已通过公示,尚未正式下文确认。

二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批4个村的整治工作。按照镇整治办编排的工作计划,涌甲等4个村属于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范围,上述4个村在我办的指导督促下,先后开展了整治旧村工作,其中**村整治动作较大,村内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明渠暗渠化和街巷洁净化,已经可以达到市整治办的验收要求;**村、**村有一定的整治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将整治工作做细致;**村整治旧村工作比较滞后。

三是有其他部分村也已开展了旧村整治。**等村结合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对村内局部旧村进行了整治,整治侧重点为道路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和平整泥土裸露的路面,但旧村内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所取得的工作经验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部分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村民得到了实惠,住得舒服满意。为了全面推进我镇整治旧村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我们对前期整治旧村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经验向全镇推广。

一是从道路硬底化入手,完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村可以将村道巷道逐渐硬底化,便于清扫保洁;条件暂不成熟的村可以先将村道巷道平整化,并铺上石粉,覆盖裸露的泥土。

二是从明渠改暗渠入手,防止污水横流和蚊虫滋生。明渠改暗渠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工程,是整治旧村的重要工作内之一,石涌、隔坑、山厦、新四等村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从清理闲置地入手,防范卫生死角。闲置地普遍杂草众生,经常被堆放垃圾余泥,对镇容镇貌影响较大。因此,要对闲置地进行重点清理,清除杂草,并在临街位置砌上围墙。

四是从清理卫生死角入手,确保环境洁净。要大力组织干部群众对全村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切实消除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

五是从清理乱堆放入手,保持村容整齐。由于农村传统的习惯,村民经常喜欢将木柴、砖头、杂物等堆放在门前屋后,使村容村貌凌乱不堪。要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对坚决不愿意清理的,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清理措施,保持村道巷道畅通整齐。

六是从保护文化古迹入手,使历史文化传统得到较好继承。对村内的古树、古建筑物等文化古迹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保障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源远流长地发展。

七是从打造亮点入手,增添本村魅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利用一些闲置地、边角地,建设景点,打造亮点,既可以给村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方便,又可以美化村容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部分村对整治旧村比较重视,开展工作的力度较大,效果也较好;但还有一部分村不重视整治旧村工作,对镇整治办的检查督导落实不力,导致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达不到市的整治标准和要求。

二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不少村民对整治旧村的重要意义认识仍然缺位,支持、配合和参与整治旧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给整治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是部分村整治资金不到位。部分村在整治旧村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整治工作进度。这既与资金困难的客观原因有关,又与部分村主要领导没有拍板落实整

治资金的主观原因有关。

我镇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明年的整治旧村工作中,我办将认真按照市政府和镇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宣传发动、加强检查督导,及时总结试点村整治经验,向全镇推广,全面开展整治旧村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