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全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坚持以城乡卫生一体化战略为核心,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促进了我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卫生工作。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统筹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4个子方案。按照“一个制度、四项分开、四个体系”的思路,推进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医药流通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四个联动,提出了大卫生、医学中心、医学城、市级医疗机构东西南北中发展目标、县级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发展意见。
(二)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223所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目前,乡镇公立卫生院新增床位XX张,固定资产总值新增78%,门诊人次平均增加32%,住院人次平均增加23%以上,而每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下降了12%以上。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四个体系、三个机制、二个模式”,即政策支撑、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机构“八统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创新了“六大健康社区行”健康促进和服务模式。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启动“卫生支农快车”行动。12家市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30家重点乡镇卫生院和10家县级医疗机构。确定成都市惠民医院、市级医院和14家县级综合医院为见义勇为特约定点医院。健全产科三级急救网络,实施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孕产妇死亡率为19.34/10万,婴儿死亡率为7.28‰。
(四)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建成《成都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和分析处理系统》。狠抓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大疾病防治;连续三年全市霍乱零发病;提前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三大目标,免疫接种率10年保持在95%以上,流动儿童纳入常驻儿童免疫规划系统管理;蒲江、邛崃、大邑提前实现了国家、省、市下达的血防、疟疾工作任务,全市实现了疟疾基本消灭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五)中医工作得到加强。制定《成都中医药发展规划(XX-2015)》和《成都市中医药发展xxx规划》,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发展工作会议;100%的乡镇公立卫生院和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量达30%以上。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4个,培育省市级名中医87人。
(六)深化了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市级卫生村28个。全年新建农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100%。建成市级农村改厕示范村6个、建成社区健康教育示范区2个。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建设。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75.60%,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2.07%。
(七)深化了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00多人次。对3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实施与蒙比利埃市医学院医疗卫生合作项目。共获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113项,市级17项,局级90项。鉴定成果7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47项,省医学科技奖6项。
(八)深化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卫生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探索,形成调研报告4篇。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力度,系统文明单位达95%,文明行业达40%。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存在问题
城市建设发展缺少卫生建设规划,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卫生投入仍需加大,卫生执法监督网络还未完全覆盖到乡镇、村组等广大农村地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亟待加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