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的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网络文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新”在形式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 B.网络文学的载体形式发生变化,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C.网络文学影响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使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 D.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基本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都是日常口语的翻版。 2.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本样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阅读体验轻松、快捷。 B.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C.在寻求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某些类型的作者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D.网络文学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上,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在文学的“返祖”方面,网络文学追求的是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 C.“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思考,因为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 D.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面对争论和质疑,要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迁湖广副使,历山东、浙江,皆有声。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明年五月,以劳绩下敕奖励,命巡边。所至条奏军民便宜,多所废置。所部六府饥,请发仓振。帝从辅臣请,修荒政。镒请遍行于各边,由是塞上咸有储蓄。 六年春,以镒久劳于外,命与王翱岁一更代。七年,翱调辽东,镒复出镇。岁满当代,以陕人乞留,诏仍旧任。时仓储充溢,有军卫者足支十年,无者直可支百年,镒恐陈腐委弃可惜,请每岁春夏时,给官军为月饷,不复折钞。从之。 九年春,进右都御史,镇守如故。秦中饥,乞蠲租十之四,其余米布兼收。时瓦刺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已,命与靖远伯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务,听便宜处置。以灾沴频仍,条上抚安军民二十四事,多议行。 镒尝恐襄、汉间流民啸聚为乱,请命河南、湖广、陕西三司官亲至其地抚恤之。得旨允行,而当事者不以为意。王文亦相继力言有司怠忽,恐遗祸。至成化时,乃有项忠之役,人益思镒言。 景泰二年,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监司以闻,帝复命之。镒至是凡三镇陕。先后十余年,陕人戴之若父母。每还朝,必遮道拥车泣。再至,则欢迎数百里不绝。其得军民心,前后抚陕者莫及也。 三年春,召还与王文并掌都察院。文威严,诸御史畏之若神。镒性宽恕,少风裁,誉望损于在陕时。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谥僖敏。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灾沴频仍 频仍:仍然频繁 B.疏陈其状 疏: 奏章 C. 请发仓振 振:救济 D.誉望损于在陕时 损:损害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瓦刺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 B.时瓦刺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 C.时瓦刺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 D.时瓦刺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镒惜物善用。由于粮仓储备丰足,陈镒担心粮食陈腐丢弃了可惜,请求每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节,将其供给官军作为月饷。 B.陈镒注意边防储备。在皇上听从辅臣建议实施救灾政策时,陈镒请求在各边塞也全部实施此政策,于是塞上都有了粮食储蓄;他在陕西任职多年,当地粮仓储备丰足。 C.陈镒有深谋远虑。因担忧襄汉一带流亡百姓聚集作乱,他曾请求当地官吏安抚救助,但当事者对此毫不在意。 D.陈镒深受陕西军民爱戴。前后十多年,陕地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他每次回朝,百姓阻塞道路簇拥马车哭泣;下次到来,欢迎的百姓数百里相连不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五月,以劳绩下敕奖励,命巡边。所至条奏军民便宜,多所废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监司以闻,帝复命之。镒至是凡三镇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 事 ????????????????????????? ???? 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8.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江月》二首中正文反作,模拟统治者的口吻告诫富家子弟不要效仿贾宝玉的样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选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濛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地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 “为什么?” 朱丹说: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 “没有忘记。” 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 “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 “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四、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2—15题每题3分,16、17题分别为3分、5分,共20分) 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懵懂 ( méng) 崔嵬 (weí) 厢庑(wǔ) 走头无路 B.炮烙 (lào) 窈陷 (ǎo) 汤匙(chí) 耳鬓厮磨 C.脊髓 (suí) 拂尘 (fú) 鄙薄 (bǐ) 雕梁画栋 D.间或 (jiàn) 尽量 (jǐn) 模样 (mú) 宽洪大量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这篇小说看起来_________ ,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②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__________ 。 ③日本安倍政权不顾历史事实,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一_________ 的论调,实在是可笑之极。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荒诞不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明证。 B.新世纪以来,我国少儿出版市场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出版业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行业。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D.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里较为合适。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 ,_______ ,_______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 ,______ ,______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③⑤①②⑥④ B.③⑤②①④⑥ C. ②④⑥③①⑤ D.①④⑥③⑤② 高中语文课本塑造了众多的经典文学形象。请从以下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位,仿照例句,写一段话。(3分)人物形象: 林黛玉??? 祥林嫂???? ?桑迪亚哥示例:屈原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高洁忠贞的灵魂,为社会点亮一盏上下求索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长春街头路边现仿真布绿化带”,并上传多张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调侃“这不糊弄鬼么?”“以后治理雾霾也用这招吧。”新浪编辑为此向相关部门求证,长春市园林绿化局的官方回应称:“被误解的仿真布绿化带,其实是为保护冬季路边的绿化带而设计的新款彩色防寒布。这种防寒布,不但外观好看也很实用。” 对上述材料中网友们的言行,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新闻短评。(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人夜行,一人只见到处泥淖,一人则见满天星斗。 ——卡尔·耶勒鲁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希望得到陈公而让我们活下来”。负责监察的官吏以此上报,皇上又任命他(赴陕西任职)。陈镒到此时共三次镇守陕西。 [试题分析]译出大意给1分;“活”(使……活,让……活)、“闻”(上报,使上级知晓)、“命”(任命)、“凡”(总共)四处译对一处给1分。 8.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2分)诗人先形容自己就像杞国人怕天塌下来一样,担心时局混乱,国事不稳;再反用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之意,抒发心中的无奈之情。(2分)用典抒情,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而深沉。(1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鉴赏诗歌艺术手法中典故的作用。辨别典故的方法:一是关注注释中是否有明示,二是利用诗句中的词语。诗歌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正用其意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二是反用其意以表达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