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 命题教师:张文鑫 一、选择判断(30分) 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开创,“济”扶助。?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5.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6.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B.与君歌一曲 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7.对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8.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C. 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9. 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 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唯见江心秋月白 10.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小楼昨夜又东风? ?B.都门帐饮无绪C.执手相看泪眼? ?D.寒蝉凄切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軱乎????????????? D.善刀而藏之 13.下列加点字词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诸君快战?????????????? B.而刀刃新发于硎???? 合于《桑林》之舞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4.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15.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17.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 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18.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2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二、文学常识填空(10分 21. 诗歌的源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中国诗歌的另一个源头是__________。盛唐时期,诗坛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元明清三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盛起来,而诗文的成就已不能和唐宋相比。 三、背诵默写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语句)15分 (1)分别写出《蜀相》和《书愤》的尾联 《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表现李白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凭箜篌引》中形容乐音清脆、和缓,乐声惨淡、清丽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分别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鉴赏(16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23、24题(8分) 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23.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4.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5、26题(8分)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②尝面③收新茧。 【注】 ①夷犹:犹豫迟疑。②看看:即将。③面: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25.简要分析“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一句的妙处。(4分) 26.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旨是否相同?请概括表述。(4分) 五、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 C.③④⑤????? D.②④⑥2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29.本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3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5题。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3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韩、魏塞秦之冲( )??? (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 (3)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 (4)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32.对下面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 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B. 让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协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 C.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再让韩、魏用阴谋手段协助解决四国的急难。 D. 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四国有了急难,就让韩、魏背地里帮助解决。 33.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说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不妥。??? B.为证明范雎、商鞅有远见卓识。??? C.为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 D.为证明秦之所忌非韩即魏。34.对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内容和写法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一文认为弊在赂秦,一文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35.翻译下列语句(2分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 2. A.升—生;B.婉—宛;C.装—妆。 D 3. C 4.B 5 D 6 C 7 C 8.B 9 A 10. D 11. D为形容词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12. C(向—响,盖—盍,善—缮) 13. A 介词,替,给(B 介词,从,在/表对象,不译,或者做“同,跟”讲;C表转接/表修饰;D介词,用/因为) 14. B 15. D(该项为动词,到,往;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16. A(例句与B、C、D三项同为宾语前置 17. B 18.提示:从句中“岂……欤?”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诘。从“皆……欤?”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选 B 19.提示:B项“笑”改为“啸”,C项“常”改为“长”,D项“疗”改为“聊”。??? 选A 20. C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21.歌谣 诗经 楚辞 李白 杜甫 小令 先秦散文 唐宋八大家 戏曲 小说 22.(1)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6)《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3. 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初夏,清雨,清晰的南山,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向日葵对着太阳在开放来抒发感情。(手法1分,分析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比喻。诗人选择"柳絮","向日葵"作比,言此意彼,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我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24. 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各2分,后一首答出“忠心”即得2分) 25.“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将画舫拟人化,它为“湾百转”而迟疑犹豫、行动缓慢,其实是写作者在船中的心情,把船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流连美景不急于行舟的情感。“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如此美景,令人喜爱留连。由此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对远近并不在意的心情,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26. 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但这首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和农事的井然有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陆游的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的盛情和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蕴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7. 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选A 28. 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 选B 29. 提示:本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 选D 30.(1)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 (2)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31.(1)阻碍 (2)挺身而出 (3)看重(4)抵御 32 ?提示:本句中的“委”是“受委托而与秦作战”;“休息”即休养生息;“阴”是指暗地里。?选B 33. 提示:这两个例子是对上文一个观点的论证,这个观点即前面一句“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所以作者的用意应该是论证“天下所重者”。? 选C 34. 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文意和写法的整体把握,而且是对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两篇文章都对六国作了分类,但并没有赞扬一类,抨击另一类。作者只是对各自的弊端作了分析,任何一类都没有正确的做法,因而也不可能得到作者的赞扬。? 选A 35.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