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22分)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译文: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B.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C.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译文:如果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D.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译文:你想得到那样的老师,那就高兴地希望你找到吧。 4.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方为薄世笑骂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 百姓之不见保 D . 其于人必验之于理 5.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选文断句。(5分) 幸 而 亟 来 终 日 与 吾 子 言 不 敢 倦 不 敢 爱 不 敢 肆 苟 去 其 名 全 其 实 以 其 余 易 其 不 足 亦 可 交 以 为 师 矣 如 此 无 世 俗 累 而 有 益 乎 己 6. 请简要概括柳宗元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5分) 二、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2分) 7. 在空白处写出诗文的原句。(5分) 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以无厚入有间,(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诗云:‘(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 8.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7分)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题规范提示: 解释词义1分;联系上下文,解释句意,并指明手法1分;分析形象特征1分;思想感情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9—11题。 北朝,北朝 ①品味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调,一直是我乐而不疲的追求。可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中国毕竟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世界,我甚至会想像他们隔江眺望的情景:从此岸到彼岸,究竟有多远? ②也许回答是:永远! ③我年轻些,魏晋人的生活情调比较迎合我的口味。尽管面对屠戮、流徙、离乱,还是有不少小情小调萦绕周遭,给他们的苦痛点缀一些花边,暂时获得一些乐趣,权且作乱中慰藉吧。在我眼里,六朝人都是些地道的文人坯子,不仅清高自负,而且狂妄孤傲,留给后人许许多多谈资。他们喜欢一些清新的小玩意儿,爱鹅爱鹤爱琴爱林泉,得不到就寝食不宁。王子猷暂借他人空宅居住,好好住下就是了,偏不。一住下就令下人种竹,问他何必多此一举,王子猷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此话如果北朝人听到,真会神色鄙夷地连说:“呸!酸腐。”他们标榜放达,轻形骸,重神明,喜欢清谈玄远。 ④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江南毕竟是比较富庶的,这就给了骚人墨客有了驰骋怀抱的环境和条件。造纸术在此时已突飞猛进,纸的使用已替代了木简和竹简。纸的铺垫,使文人的挥洒酣畅淋漓,真有醍醐灌顶般痛快。纸的襄助,推进了江南书风向飘逸遒媚发展,大踏步地走向前卫。可是,有利就有弊,再没有比纸更脆弱的了。“江南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一路风尘必然厄运频频,或堕于水、或焚于火、或蛀于蠹,千年下来风流云散,已难觅只字片纸了。当我翻开宋齐梁陈书法史,有名姓者书家二百人,可是他们一个个留下名姓却无一丁半点墨痕,我们依凭什么来评说呢? ⑤透过江左的风流潇洒,从此岸到彼岸,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北朝啊,你的质朴、粗犷、浑厚和阳刚,使我要接受你是那么地犹豫和艰难。在我平时翻动的一些史书里,总觉得对北朝的描述不及南朝那么热烈和幽默。北中国原本就寥廓苍茫。这个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部族混战厮杀的兵家之地,连年兵燹而致赤地千里。这种地域和气候熏陶了马背民族的尚武精神。他们不像南朝人“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却在冲锋陷阵捕杀屠戮上大显身手。这样的部族,文化品味又该如何?靠什么来展露他们的心迹呢? ⑥一个明媚的春日里,当我们坐在龙门石窟对面的一家华丽酒楼里,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从窗口隔着伊水远望这座石山,心绪竟不由自主地静默下来了。这座精美和厚实的石窟静静地矗立着,一脸地冷峻和硬朗,没有丝毫地粉饰和张扬,与欢快奔流的伊水正好刚柔相济。经过千年的霜雪浸洗,石窟已经多处残破漫漶,显出一副沧桑之相,但是它的峥嵘气象和恢宏格局,分明储满了永恒。北朝,北朝,这就是你给后人的馈赠么? ⑦北朝人似乎对坚硬的石头有着天生的情缘,他们属意石头,并不是即兴而发随意而止,而是有总体构想和细密分工的。哪儿大写意,哪儿小精工,都条理清晰工写分明,大处重若崩云大刀阔斧,细处小至衣褶飘带都纹理可观。石头并不是那么好摆弄的啊,明摆着是与自己过不去。南朝文人对石头也有感情呀,吟咏石头的诗章作了不少,北朝人少此无聊赖,对石头采取的是最实在的态度。北朝的偶像崇拜、向往净土的梦幻又一次地在石头上化为现实。仅以龙门石窟为例,北魏时的墓志、造像题记就数以千记,在北魏至唐一百五十年间的十万余尊造像中,北魏造像就不下三万尊。不消说南朝人见了瞠目结舌,就是今人走入这样的氛围,也会不可思议。 ⑧我欣赏过镌刻在龙门石窟古阳洞顶的北魏《广川王造像记》,透过强力手电的光束,可以看到方朴之中的灵秀,缜密之中的疏朗。雍容锐利下,刀刀不爽,干脆利落,使人惊叹刻手刀工的简净。凿刻时的情景立时浮现出来了:高高的洞顶,凿刻者搭架登高,仰卧行事。他一手握钎一手执锤,先削出一方平整的空间,再通篇规划好逐一刻去。敲击中火花迸溅,乱石扑面,才凿出这精致的五十个字,可不像南朝文人衔觞赋诗那么浪漫哟。北朝人确有超乎一般人的毅力和情怀,在冰天雪地里,在饥寒交迫中,剔除一方方顽石,磨秃一把把凿头,多少断臂折足,多少魂飞魄散,冬去春来雪化冰消,佛陀的容貌终于渐渐地露出了笑靥。我突然感到北朝人粗犷的外表下隐藏着过人的精明,居然懂得借石头的坚固性为己代言以求不朽。 ⑨我又一次地发现自己想错了。北朝人刻石根本没有想不朽、想永恒,所以他们面对坚硬的石山会充满喜悦,毫无艰辛可言。这众多的造像都流露着佛陀慈祥平和的神采,造像者也无不充盈着山野之人永绝苦因、速成正果的祈祷。身在北朝的人们,造石窟、建寺院,拜佛求福是主旨,单调极了。把石窟当做艺术殿堂来审美,那是后世文人的发挥而非北朝人的本意。 ⑩古往今来,人总是因着某种祈盼而生活着啊,却都因人而异形式不一。云岗的雄健可畏,龙门的温和可亲,麦积山的生趣动人,巩县石窟寺的仪态华贵。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我们领悟他们的悲欣交集呢?在我们精叹北朝石窟的艺术性时,只好也为湮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唱一支挽歌了。历史的行程有时就是如此让你奇怪,“遂成竖子之名”,不过成名的并非魏宣武帝、孝明帝之辈,而是一群群了无影踪的平民,身世无从考,名姓亦无从考,但他们的肉身早已化作一缕清风,回旋在石窟的周遭。 ⑾想不朽的反而腐朽,无意永恒的反得永恒,历史常常会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从此岸到彼岸,也许我有些看清楚了:南派的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北派的中原古法,厚重苍茫,真是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盛,难以论说彼此的高下。我只是想,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我要找寻的是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使精神化的生命洞穿生活中浮华附丽的表层,真正对艺术前景寄予切实的期望。 ⑿啊,还是北朝!还是北朝!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题散文)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也许回答是:永远!”一句既写出南北朝地理上难以跨越的空间距离,也暗示它们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异。 B.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了南朝书法艺术的进步,但纸的脆弱又使艺术品难以留存,这与北朝石刻艺术的永恒形成对比。 C.作者抚摸北魏造像时“手眼都有些发潮”,是因为他感动于北朝石刻艺术的精美,同时又失望于南朝人对石头的态度。 D.文中第⑧段描写了北朝人凿石刻字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从容放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E.这篇文章具浓厚的文化气息,语言典雅富有诗意,形象可感又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看法。 10. 第⑤段说“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从全文看,南北朝的格调有何不同?形成不同格调的具体原因有哪些?(6分) 11.结尾处作者反复强调“还是北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题提示:请从手法、结构、内容主旨三个角度答题,最好分点概括,答题时须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四、微写作(10分)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国学将纳入中小学升学考核体系,引发热议。请从下面的提示中任选一个角度完成微写作。要求语言精练,表达合理,150字左右。 ①学习国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国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如果刻意强化,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③用升学考核这样的手段强化国学教育,会助长功利化趋势,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写作提示: ①摆明态度,选定角度:1分②有理有据地阐明理由:5分③条理:2分④语言:2分 五、作文(4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荒野求生”的故事。78岁的游有碧老太太不慎坠入一个当地人称之为“天孔”(溶洞的一种)的20米深洞。由于洞口狭小,老人在下落时有洞壁阻挡,落地时,身上只有轻微的擦伤。在“天孔”内,老人开始了她漫长的求生等待。由于洞底有泥浆积水没及脚踝,再累,老人也不坐下;饥饿感袭来,虚弱的老人仍坚持不坐下去……石壁上有水渗出,老人就赶紧伸出舌头舔石壁补充水分,时间过去了七天七夜,老人终于成功获救。 获救时,老人除腿部浮肿,手部和面部擦伤之外,居然连感冒都没有患上。这让参与营救的医护人员大呼“奇迹”。“人的生存极限与人的意志有很大关系,一个人感到极度恐惧,会加速自身能量的消耗,生命极限也会缩短。老人求生意识强,所以活了下来。”医生说。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草 稿 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文言文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2.B。解析: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 3.D.。解析: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4.C。(被动句) 5.断句(5分)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 6.不愿承担老师之名; 认为自己的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两人可以互相学习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 古诗文默写于赏析 7. ①怅寥廓 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刑于寡妻 ④谨庠序之教 ⑤异乎三子者之撰 8. ①(3分)C(“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有误) ②(4分)“独”是“仅仅”、“只”的意思(解释词语,1分),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说明对比内容,1分),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突出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表达感情,1分)。 现代文阅读 9.C D(4分) 10.答案要点: 第一问:南朝:风流潇洒,疏放妍妙。北朝:纯厚朴质,厚重恢宏。(2分) 第二问:南朝:山清水秀,富庶发达;南朝人多具有文人特质和情怀。北朝:战争频仍,赤地千里;北朝人更实在坚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凿石刻像化为现实。(4分) 11.参考答案:结尾反复强调“还是北朝”,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北朝艺术由衷的赞美之情(2分);凸显了文章主旨——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最具有生命力(2分);同时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圆融(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 12.评分标准: ①摆明态度 1分 ②理由 5分 ③条理 2分 ④语言 2分 6分为基准分 13.略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