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松江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2月考试 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前进到……自行车时代? ①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几二十几年的过程。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代化都市的背景。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②私家车普及之后,再进化呢?我们的思路一般是向着更快更高科技更值钱更豪华……升级的。 ③那么,私家飞机吧。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还没有这个迹象。 ④若仅从目前看有两种可能:有私家车的人士越来越多;私家车数量到一定程度便逐渐下降。 ⑤过去没有想过第二种可能,因为那好像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但是一位最近到过荷兰的朋友说,荷兰的私家车已经明显少于美国了,现在他们那里是“满大街自行车”。人们主要靠自行车和公交车代步。也就是说,第二种可能如今不只是“可能”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个迹象。问题是,我们跟不跟? ⑥最近读了一本《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美国作家资深气候专家马克?利纳斯全球旅行,到处寻找地球气候恶化的证据,以数字、文字和照片展示给世人看,因为这些讯息是“以一种几乎让人无法觉察的方式降临到地球上的”。 ⑦英国洪水,美国飓风,这是新闻常常报道的。在阿拉斯加,冻土融化,已造成大量建在冻土层上的房屋歪斜,门窗不能打开,不少房屋因下沉得无法居住而废弃。即使勉强住着,人们也自嘲“小腿肌肉得到了锻炼”,因为家里的地板是倾斜的,“你总是在山坡上”。以前由冻土支持的柏油路,路边的防护栏“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巨大的裂缝使得黑色的柏油路面四分五裂”,森林因为失去冻土层的支持,云杉东倒西歪,变成了“醉森林”。作家找到父亲年轻时在巴西利马附近拍摄常年不化的巨大冰川的原址,从原来的角度拍下了一座基本裸露的山岩——冰川没有了。作家在南太平洋上采访了已经开始被海水淹没的26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图卢瓦,那里的机场和一些官方建筑已经泡在水洼里,虽然每天还在郑重举行升降国旗的庄严仪式,但人们已经忙着移民新西兰。退休的老首相托里皮曾经在促成《京都议定书》的会议上演讲,现在该国的九个岛中的一个已完全淹没,没有了任何活的植物,只有岛的基部,只有石头和沙子了。托里皮悲壮地宣称,他的孩子们应该离开,但是他决不走,他会与图卢瓦“共进退”。作家还到了中国甘肃的武威,只拍一张沙尘暴照片的功夫,沙尘已经侵入嘴里.耳朵里.头发里和肺里,沙暴已能穿透房屋,沙暴来时屋里弥漫着烟一样的灰尘…… ⑧获得了这样全球视野的人,才可能获得不是“表演环保意识”的沉痛焦虑。 ⑨他的一段话与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有关:“交通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祸害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汽车是个不必要的奢侈品,过多的私家车妨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减少汽车使用的频率,短途的话就步行或骑自行车,长途的话则乘公共汽车和火车。” ⑩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⑾不妨学一学荷兰。在那里,到处可以租到自行车,租自行车的企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托拉斯。如果从城里上郊区,可以租车骑过去,到达地方后,把车交还到郊区的同一租车企业,自己坐公交车回来。人们不需要自己拥有.保管和保养私人自行车,也就不用担心车被偷了。中国有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企业了,祝愿它前途无量——那里空气质量应该在好转中;那里人们的体质也应该在提高中。当然,那里的自行车制造业也该在不断改进中。还有,那里的城市交通管理该会比今天少伤脑筋。 ⑿归根结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让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呼吸质量.体能状态和适宜的气温无疑是生活质量中首要的指标。成功人士的标志,到那时可能是肺的颜色和腰腿肌肉的结实程度,而不是养没养一辆豪华车。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理由和□□。(1分) 2.第①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群”来形容“现代化都市” 的 状况。(2分) 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可信。 5.第⑩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 (1) (2) (3分) 6.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评析。(8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林肯的鼻子 汪曾祺 ①我们到伊里诺明州泼凌菲尔德市参观林肯故居。林肯居住过的房子正在修复。几家邻居的住宅倒都已经修好了。邻居的房子也是木结构,样子差不多。一位穿了林肯时代服装的中年女士给我们作介绍。她的声音有点尖利,话说得较快,滔滔不绝。她说了一些与林肯无关的话,老是说她们姐妹的事。她最后说:“林肯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在生活上是个无赖。”我真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②第二天上午,参观林肯墓,墓的地点很好,很空旷,墓前是一片草坪,有很多高大的树。 ③这天步兵114旅特地给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表演了升旗仪式。两个穿了当年的蓝色制服的队长模样的军人在旗杆前等着。其中一个挎了值星带,佩指挥刀。在军鼓和小号声中走来一队士兵。所谓一队,其实只有七个人。前面两个,一个打着美国国旗,一个打着州旗。当中三个背着长枪。最后两个,一个打鼓,一个吹号,走得很有节拍,但是轻轻松松的。立定之后,向左转,架好长枪。喊口令的就是那个吹号的,口令声音很轻,并不大声怒喝。一声“升旗”后,号兵自己吹了号,那两个队长举手敬礼,国旗和州旗升上去。一会儿工夫,仪式就完了,士兵列队走去,小号吹着“光荣光荣哈里鲁亚”,打鼓的这回只是用两根鼓棒敲着鼓边。这个升旗仪式既不威武雄壮,也不怎么庄严肃穆。说是形同儿戏,那倒也不是。只能说这是美国式的仪式,比较随便。 ④林肯墓是一座白花岗石的方塔形的建筑,墓前有林肯的立像。墓基前数步,石座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铜铸的林肯头像。林肯墓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很好看。一位法国作家说他到过南京,看过中山陵,说林肯墓和中山陵不能相比,中山陵有气魄。我说:“不同的风格。”“对,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不知道林肯墓是“墓”,中山陵是“陵”呀。 ⑤我们到墓里看了一圈。这里葬着林肯、林肯的夫人和三个儿子。正中还有一个林肯坐在椅子里的铜像。他的三个儿子都有一个铜像,但较小。纪念林肯,同时纪念他的家属,这也是一种美国式的思想。这里倒没有林肯的“亲密战友”的任何名字和形象。 ⑥走出墓道,看到好些人去摸林肯的鼻子,头像的鼻子。有的把孩子举起来,孩子就高高兴兴地去摸。林肯的头像外面原来是镀了一层黑颜色的,鼻子被摸得多了,露出里面的黄铜,锃亮锃亮的。为什么要去摸林肯的鼻子?原来只是因为林肯的鼻子很突出,后来就成了一种迷信,说是摸了会有好运气。好几位作家握着林肯的鼻子照了像。他们叫我也照一张,我笑了笑,摇摇头。 ⑦归途中路过诗人艾德加·李·马斯特的故居。马斯特对林肯的一些观点是不同意的。我问接待我们的一位女士马斯特究竟不同意林肯的哪些观点,她说她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关系不好。我说:“你们不管他们观点有什么分歧,都一样地纪念?”她说:“只要是对人类文化有过贡献的,我们都纪念,不管他们的关系好不好。”我说:“不过,我不赞成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她说:“我也不赞成!” ⑧途中又经桑德堡故居。桑德堡写过长诗《林肯在战争年代》。他是赞成林肯观点的。 ⑨回到住处,我想:摸林肯的鼻子,到底要得要不得?最后的结论是:这还是要得的。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的。林肯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我还想到,自由、平等、博爱,是不可分割的概念。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在中国,现在,很需要倡导这种“生而平等”的精神。 ⑩让我们平等地摸别人的鼻子,也让别人摸。 (1987.10.1.爱荷华) 7. 分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中的“倒”与“也”的表达效果? (3分) 8.品读第⑥段画线句,分析作者当时不肯握林肯鼻子照相的原因。 (3分) 9.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的题目是“林肯的鼻子”,但直到后半部分才提及“鼻子”,前文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步步引导、层层铺垫。 B.作者用不少文字描述步兵114旅表演升旗仪式的过程,主要是为了体现美国人民对林肯的热爱、纪念。 C.作者描绘中山陵并将其与林肯墓作比较,意在表明林肯墓的清爽干净,进而突出二者呈现出的不同的建筑风格。 D.作者引用法国作家的话,目的就是为了把“墓”与“陵”对比,体现中山陵宏伟的气势,也体现了他的自豪感。 E.马斯特不同意林肯的某些观点,但马斯特故居的接待员是赞成林肯的,因此那位女士也不主张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 F.在作者看来,以平等为前提的自由构成美国式民主的一个侧面;而民主又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10. 文末说,在中国很需要提倡这种“生而平等”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所说的这种精神?(请列举其中的3点) (3分) 11.汪曾祺的语言很有韵味,请评析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个特点。 (4分) 12.文章倡导“生而平等”的精神,但林肯到底不是安葬在大众陵园,而是在与众不同地被纪念着。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千营共一呼。(卢纶《塞下曲》)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前赤壁赋》) (5)倚南窗以寄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7)吞二周而亡诸侯, 。(贾谊《过秦论》) (8)万物静观皆自得, 。(程颢《秋日偶成》)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 (1分) 15.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描青山绿水,叙诗人行踪,已暗含路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颈联描绘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C.尾联写自己希望能如北归之雁飞回家乡,表明了思乡之切。 D.这首诗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16.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诗中的画线句。(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8分) 孟尝君为从①。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如使人先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之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 昭王闻之,而欲愧之以辞。公孙弘见,昭王曰:“薛公之地,大小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而曰:“寡人地数十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人,大王不好人。”昭王曰:“孟尝君之好人也奚如?”公孙弘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志不惭为人主,不得志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而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能致其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染其衣,如臣者十人。”昭王笑而谢之,曰:“客胡为若此?寡人直与客论耳!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谕寡人之志也!”公孙弘曰:“敬诺!” 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矣! 【注释】 ①孟尝君,即田文,又称薛公。为从,组织合纵联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而欲愧之以辞( ) (2)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 ) (3)寡人善孟尝君( ) (4)寡人直与客论耳( ) 1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君从以难之未晚 ②而欲愧之以辞 ③孟尝君之好人也奚如 ④欲客之必谕寡人之志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 (4分) (2)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矣!。 (2分) 20.(1)孟尝君与魏国的 君、楚国的春申君及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1分) (2)在公孙弘看来,孟尝君拥有着一群怎样的人才? (3分) 21.联系全文,概括公孙弘的人物形象。 (2分) (六)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2-25题。(11分) 《精骑集》序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2.第②段中与“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2分) 23.简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③段中“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中的“二物”就是指滑稽与饮酒。 B. 作者少时聪慧,记忆力很好,但是不够勤奋努力,因而荒废了学业。 C. 近年来作者后悔年少时“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发愤读书长进较快。 D.作者对用兵打仗很感兴趣,因而搜集很多精锐骑兵以少胜多的战例。 25.用自己的话简述本文写作意图。 (3分) 二、写作(7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人说,一个人走过的路愈多,他的生命就愈精彩,这似乎印证了一句话: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一成不变的日子不会再有令人感动的景物扑面而来,琐细的生活中,心底的激情已找不到燃点。 熟悉的地方真的没有风景?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30217参考答案 一 17分 1.措施(或对策.做法);答“前景”也算对。(1分) 2.车流不断,(1分)道路拥堵。(1分) 3.作者顺着上段“思路”故作引申,从而否定向私家飞机“进化”的可能,(2分)为下文谈减少私家车作铺垫。(1分) 4. B(3分) 5.(1)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提出更高要求);(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人类环保观念日益进步 (3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6.本题4分:写出下列任一“新颖”处(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标题中巧用标点符号,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摆出“自行车时代”这一前进方向,给人出乎意料之感。“?”表示设问,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本文的观点。 (2)用词“反常”而精当,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或反思.有警策作用)。表面上“前进”的方向和“自行车时代”显得相悖,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倒退”,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举。 二 21分 7.“倒”字与前句形成对比,说明美国人对林肯故居的修复并不特别优先,(1分)“也”表明林肯故居与普通民居完全一样,没有特殊化。(1分)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当时颇觉意外的心理。(1分)。 8.①在作者的旧有观念中,林肯是伟人,伟人的头像不可以随便摸,否则有失恭敬。(2分) ②作者也不相信“摸了会有好运气”的说法;或③鼻子本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出于尊严,一般是不能给人摸的,伟人的不能摸,普通人的也不能摸。(1分) 9 A F (4分) 10.a.伟人林肯故居的修复并不优先,样子也和普通人差不多 b.人们可以很自由地议论伟人林肯,实事求是地评价伟人林肯 c.升旗仪式并不隆重盛大,比较随便 d.伟人林肯墓地清净朴素,并不铺张 e.将伟人林肯视为凡人,使他回归家庭,纪念伟人林肯也纪念他的家属 f.可以自由平等地触摸伟人林肯的头像,毋须有任何禁忌与避讳 g.无论是否同意伟人林肯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是对人类(文化)做出过贡献,他就能够同伟人林肯一样得到人们的尊重 (评分标准:本题任选其中3点;以具体的人物“林肯”或以“林肯”为代表的伟人为表述对象均可;答案应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意思对即可) 11.例如:多用短句,自然、平易(口语化)。如用平淡随意的语气叙述升旗仪式全过程,表明在美国人心目中林肯是一位具有普通人性的政治领袖。 或:语言含蓄,寓意丰富。如用“陵”与“墓”对比(或:“呀”字蕴含丰富的感慨等),把“墓”与“陵”对比,作者有丰富深刻的潜台词,一个语气词“呀”,把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等级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全蕴于其中,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平等意识”的感概。 (语言特点表述恰当得2分,举例恰当2分。合乎情理的其他回答亦可。) 1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生来都有言论、行为及思想的自由,因为他们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之别也没有权利之别。但是,权利平等并不等于生命等值,林肯到底不是安葬在大众陵园,而是在与众不同地被纪念着,这是因为在大众的心目中,林肯等伟人还是有其特殊的位置和意义在。只是,这里的位置和意义不是取决于他们的身份和曾经的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对人类文化有过的贡献。所以,我们不膜拜个体但景仰文化,不屈从身份但崇尚贡献。 4分 三 6分 13. (1)风华正茂(2)总为浮云能蔽日(3)独立扬新令(4)凌万顷之茫然 (5)审容膝之易安(6)忧劳可以兴国(7)履至尊而制六合(8)四时佳兴与人同 四 14.停泊 1分 15.C 3分 16. 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涨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此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沉寂一夜的江面顿添生气。“阔”写出了视觉的特殊感受;“一”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经催舟出发;“悬”表明了帆的醒目高张,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心中的豪迈感。4分 1 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2 寄意深刻。盛世熙熙,前景无量,壮年新愈,元气犹强,令人振奋 3 情景交融。伫山观览,景象雄奇,喜不自禁,情溢于言。 4 关照密切。因事而览景,因景而生情,因情而寄意,句不独存,象如连珠。 五 18分 17.(1)羞辱,使……羞愧 (2)土地方圆 (3)与……友好 (4)只 4分 18. D 2分 19.(1)如果秦王是个能称帝的君王,您恐怕要成为他的臣子都还不可能,哪里顾得上用合纵策略和他对抗呢?4分 (2)公孙弘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而使其不受大国的侮辱,可说是很有才能的使节啊。 2分 20. 信陵 1分 凡事以正义为重,具有治国的能力,具有献身的精神 3分 21. 有谋略,敢于担当重任,擅长论辩,不辱使命 2分 【参考译文】 孟尝君倡导合纵,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不如派人去秦国观察秦王。如果秦王是个能称帝的君王,您恐怕要成为他的臣子都还不可能,哪里顾得上用合纵策略和他对抗呢?如果秦王是个平庸的君主,您(再)用合纵策略跟他对抗也还不迟。”孟尝君说:“好,我就请您去一趟吧。”公孙弘答应了,带着十辆车子到了秦国。 秦昭王听说后,就准备用话来羞辱公孙弘。公孙弘拜见了秦昭王,昭王说:“孟尝君的薛地有多大呀?”公孙弘说:“百里。”昭王笑着说:“我的国家,土地纵横几千里,还不敢凭此与人作对。如今孟尝君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就要凭这与我作对,能行吗?”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喜好士人,您不喜好士人。”昭王说:“孟尝君怎样喜好士人呢?”公孙弘回答说:“坚持做人的准则、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为友,得意时不愧做人君,不得意时不肯做人臣,像这样的人有三个。善于治理天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师,其主张如果能被采纳奉行,能使君主称王称霸,像这样的人有五个。拥有万辆战车的雄君,侮辱了使者,使者退而自杀,也定能血溅王衣,就像我这样的人有七个。”昭王笑着道歉说:“客人何必这样呢?我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尝君表明我的心意。”公孙弘答应了。 公孙弘可说是不可侮辱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国的君王;孟尝君,是只有千辆战车的诸侯。公孙弘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而使其不受大国的侮辱,可说是很有才能的使节啊。 六 11分 22.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分 23.引用《齐史》,通过对比和比喻(类比),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突出了阅读精华更有价值。3分 24. B 3分 25.弥补缺憾,为少而不勤,长而善忘的学习者提供经史子集中可以用来写文章的精华材料。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衰竭耗尽,大概不如昔日的十分之二,每阅读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再次不知道了。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