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天津市蓟县下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110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5-21 17:56:2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各位考生顺利!

第Ⅰ卷(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长堤  提防  啼笑皆非  贬谪  嫡系  醍醐灌顶

 B.茸毛  绒布  融会贯通  峥嵘  容貌  戎马倥偬

 C.豇豆  缸盆  天罡地煞  山冈  门岗  力能扛鼎

 D.崛起  挖掘  精神矍铄  倔强  角逐  茕茕孑立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妨碍 磋商 名列前矛 一言以弊之

B. 厮杀 度假 桀骜不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 脉博 编纂 惹事生非 可望不可即

D. 寂寥 拖沓 戳力同心 有志者事竟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的这种丑恶行径为人所 。

(2)时隔数年,又是在他乡异地,偶然与当年单位里的同事 ,我们都感慨不已。

(3)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把杜十娘 得焕然一新。

A. 不齿 相遇 装扮 B. 不耻 邂逅 装扮

C. 不耻 相遇 妆扮 D. 不齿 邂逅 妆扮

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老头儿想: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阻止它不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B.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C. 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买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所以你是个打鱼的。

D.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西施亡吴之谜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一个霸才。他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越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仲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太宰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接受美女的的是太宰。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

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仲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蠢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有艳名,而袁康又是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不有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逢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可不知。

5. 从文中内容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吴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

A. 吴王夫差是霸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昏君,他刚愎自用,对伍子胥的进谏不加理睬。

B. 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美女西施、郑旦,放松了警惕,“淫于乐”,加上“逆天时”,而导致亡国。

C. 吴王夫差轻视当时战败的越国,他没有把越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威胁,并且轻信了太宰的花言巧语。

D. 吴王夫差对身边太宰这样贪图美女、不值得信赖的人丧失警惕,并让他做了高官。

6. 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否定“西施亡吴”之说时所使用证据的一项是( )

A. 《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以史公的好奇,不可能不写到西施。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B. 《墨子》里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作者认为是与《吴越春秋》相照应的,而原意究竟是否因为吴人亡国之恨而浮之于江,不得而知。

C. 《孟子·离娄》记载“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墨子·亲士》曾这样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由人们的态度可知西施的作为。

D.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情节生动,作者认为完全是小说家的手法,《越绝书》文字简单,更是后人的附会铺张,都不足为据。

7. 对文章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吴王夫差并不是一个胸无大志而沉湎于酒色的君王,这也说明“西施亡吴”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B. 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认为西施不该列入其中。

C. 作者不同意美女亡国之说,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D. 作者认为“女祸论”是一种习见,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注意到本质,它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亡国罪责的托辞而已。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2分,每小题3分)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年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注]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穷:不得志,不显贵

B. 买臣见弃于其妻 见:看见,发现

C. 矜名誉为可薄 薄:轻视,认为可耻

D.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放置,治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B.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D. 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危在旦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四组句子,分别能表现魏国公的远大志向和丰功伟绩的一组是( )

A.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 B.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出入将相,勤劳王家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C. 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D. 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11. 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B. 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C. 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

D. 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遇的环境只字未提,目的只是为了更集中地写魏国公。

第Ⅱ卷(117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



















四、译文、断句、诗歌鉴赏、默写(20分)

12. 译文、断句(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3分)

译文:

②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

译文:

(2)用 / 线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绝 圣 弃 智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盗 贼 无 有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见 素 抱 朴 少 私 寡 欲 绝学 无 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乐游春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13. 同是咏柳,又不尽相同,按要求比较两首诗(每小题2分)

① 从时令上看:李诗

唐诗

② 从内容上看:李诗

唐诗

③ 从主旨上看:李诗

唐诗

14. 补写句子空缺部分(任选一组)。(5分)

第一组: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 这次第, ?

③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④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第二组:

① 梧桐更兼细雨, 。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④ 沧海月明珠有泪, 。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新闻类的文章,完成15—17题。(8分)

一个未婚女人和她的六个儿女

“妈妈是一根青藤,/柔韧而坚挺;/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是爬在上面的6枚小小的苦瓜;/妈妈紧紧地拉着我们,/我们紧紧地偎依着她,/我们一起沐浴着风吹和雨打……/尽管我们没有相同的血缘,/可我们的血脉和心灵早已相通。/因为,她心中承载着的,/是酸楚的泪和无私的母爱;/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她艰辛的汗水……”

这首名为《青藤妈妈》的小诗字字含情、句句泣血,以清秀的笔体整洁地记录在大女儿唐孟兵日记的扉页上。

“青藤妈妈”名叫唐兵。

27年前——1976年5月19日,唐兵在下班途中被一辆货车撞成重伤并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她曾迷茫和绝望。一则新闻报道让20岁的她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报道说,有一位古稀老人一连收养了几位孤儿,并供他们考上了大学……

1983年6月15日,唐兵邂逅了生命里第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一个刚刚出生两天,就遭受遗弃的女婴——大女儿唐孟兵。

一个残疾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弃婴,艰辛的生活由此拉开序幕。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对唐兵收养女弃婴的做法,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随后的20年里,唐兵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匪夷所思”——

1985年冬,拣回了第二个女弃婴,取名唐孟欣;

1987年夏,收养了一对6个月大、父母双亡的孪生姐弟——唐孟博、唐孟伟;

1996年6月,又接纳了一个6岁的流浪男孩儿——唐孟辉;

2000年8月,收养了一名13岁的孤儿,小女儿——唐云天……

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血管里流淌着不一样的血,可同样凄惨的身世、同样辛酸的泪水,让6个“苦瓜”一样的孤儿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偎依在妈妈唐兵这根柔韧坚挺的青藤上……

从1990年开始,唐兵的单位效益一直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为了贴补家用,唐兵忍痛把母亲留下的那处房产变卖了。1998年,唐兵正式下岗。此时的唐兵不得不靠收废品、捡破烂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除了唐兵外,没人敢奢望孩子们会有个好的学习成绩。

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大儿子唐孟伟,因病晕倒在考场,仅以1分之差没能考上牡丹江市的重点中学——第一中学,最让她遗憾。

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和萨克斯管的小女儿唐云天,2001年在牡丹江市春节晚会的演出现场,吹奏一首韵味绵长的萨克斯曲《回家》,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听众。

让唐兵感到骄傲的还有大女儿唐孟兵。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何况6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住房”和“吃饭”,成了压在唐兵心头的两座大山……

“不能再苦孩子们了!”酸楚日子里的一幕幕,让唐兵彻夜难眠。泪水中,一个心碎的决定产生了——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唐兵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晚饭后,她突然叫住了所有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带着体温的小本子。“这是你们的身世,我全都记在上面了。孟兵、孟欣、孟辉,你们是被父母遗弃的,他们一定是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忌恨他们;孟博、孟伟的父母是矿工,在一次事故中双双罹难;云天的父母都是导游,一次工作中遭遇劫匪,由于拼死反抗,双双惨遭毒手……”

此时此刻,孩子们早已泣不成声。“你们都是苦命的孩子,这么多年跟着我又吃尽了苦头,妈妈真的对不起你们。孟博、孟辉,你们还小,不能再受这份苦……”唐兵的下半句话还没说出口,6个孩子一下子扑到了唐兵的怀里——

“妈,别让弟弟们走。我们会手挽手出去打工,再回来读书!”大女儿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唐兵的心上;“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了,你打我们啊,千万别让我们走,别让我们离开你,离开家!”抱着唐兵的腿,孟博和孟辉哭得像个泪人;“去福利院,你们就不用再挨冻、挨饿了!”唐兵忍住泪水这样劝慰着;“我们哪也不去,愿意和你住水泥管子,愿意和你一起吃苦……”说完,两个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就在一家人为生计而疲于奔波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

今年7月,大女儿的高考成绩发表了,一家人欢欣雀跃之际,又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另一场“战役”——打工,为孟兵攒够入学的全部学费。如今,6个孩子都在利用假期打工:大女儿在一家饭店当迎宾员;几个弟弟妹妹跟着母亲唐兵捡垃圾、糊纸盒……一块废铁、一个矿泉水瓶,甚至一片纸壳,都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15.选出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分)

A.把本文的主角写成又残疾又下岗的单身女性,确实具有很强的煽情效果。

B.唐兵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六个不幸的孩子抚养成人,表现出博大的母爱胸怀和坚韧的惊人毅力。

C.唐兵中途想把其中几个较小的孩子送到福利院,也说明了她在重压下的犹豫,然而,这种“犹豫”,还是为孩子的前途和幸福着想,并无放弃之意。

D.本文交代唐兵的种种困境,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她的爱心和性格,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6.简析本文标题的表达特点(3分)

答:

17. 这篇文章主题的丰富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阅读散文,完成18-21题(18分)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

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场所。

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

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晴,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

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生命的呼吸。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 (选自《散文》2004年第4期)

18.仔细阅读第1段的画线句子,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

19.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

20.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赞美房间开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以房间“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脸颊之上”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B.第2段作者运用诠释和对比的方法,抒发了“我”对房间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C.本文自始至终都围绕房间的功能和作用来写,笔之所至,情之所染,喜悦之中夹杂着淡淡的忧愁。

D.文章通过对“我”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含蓄地批评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

E.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主要是便于和读者交流,也便于抒情以及客观叙述,很有说服力。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题

1995年11月4日晚,为世人所熟悉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市的10万人大集会上演讲完毕,当他正要抬腿上车时,三颗罪恶的子弹射向了这位73岁的老人。

22.选出复述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 拉宾遇害,享年73岁? 。

B. 拉宾在10万人大集会时遇刺身亡,享年73岁。

C. 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一次集会上遇害,享年73岁。

? D. 1995年11月2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一次集会遇害,享年73岁。

23.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多出处不得体,请找出其中3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3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1)将 改为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2014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5月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普陀区201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调研即二模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即二模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201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诊测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协作校联考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