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21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17 12:13:4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本日下载:0 本周:0 本月:29 总计:29
简介:

苏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52阶采点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所有答案都做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漫不经心?千篇一律? 大异其趣????

B.漠不关心??千人一面??大异其趣

C.漠不关心??千篇一律??各异其趣????

D.漫不经心??千人一面??各异其趣

2.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

A.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B.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D.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3.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 ▲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4.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5.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 ②好不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

B. ①这一切都不是证据。 ②这一切不都是证据。

C. ①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 ②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没摔倒。

D. ①我几乎忘了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 ②我几乎没忘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山集》①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②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③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 笃: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 识: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遂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2分)

(2)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3分)

(3)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

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4分)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7)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8)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

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有删改)

12.“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4. “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5.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重建历史意识

庄秋水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 都是具有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屏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

  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譬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针对“历史意识”的暴力冲动, 其戾气已积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19世纪以来,保护旧建筑和纪念建筑就是政府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活动。那些与神圣事物、世俗权力、艺术和历史等有联系的建筑,是构筑社会与个人的历史意识的重要元素。历史意识是一种对过去事物的感受力。无论是对历史敬重、依恋,还是憎恨、厌恶,此种感受力传递给了每个人,成就了人在精神活动里不可缺少的时间维度。作为单个人的历史意识,不会只满足于构造自己的生物世系来填补历史空白,它对自我的界定,一定关涉广泛的往昔事物。于是,在代代相传中,某种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社会制度,既延续共同之渊源、主题,也会发生变异,然后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梁林故居所承载的正是建筑史和文学史某个阶段的重要价值,蒋介石行营作为抗战遗址则是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艰危时日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虽未必保存在大众记忆之中,但经由历史学家等人的记载描绘之后,便会唤起大众对历史人物和文物、历史事件和信仰的回忆,从而加强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建筑使过去延续至今,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自我的文化密码,并给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我们并非要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想象一个布满旧建筑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很少有人因热爱过去而愿意放弃当今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便利。社会的迅速转型,会摧毁那些不再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旧传统。但正如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说的那样,“被发明的新传统”,必定是植根于旧传统,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没有历史的城市无法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拆除所有旧建筑之后再假装古老,只会像小丑一般可笑。当记忆不起作用时, 想象力也会飞走;当遨游时间的翅膀被折断,人会变得急躁、幼稚、任性和愚蠢,人和城市一样,只是一件现代展品。

  这是人类与过去的关系。像布罗代尔说的那样,“过去和现在将永远互相给对方以启示”。

(选自《看历史》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6.标题中的“历史意识”应怎样理解?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在二、四两段中两次提到梁林故居和蒋介石重庆行营,各有什么作用?(6分)

1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

2. D(A.成分残缺,应为“遵守公共交通规则”;B.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回避”;C.语义重复,应去掉“几乎”)

3.B

4.A

5.B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 (3分)B(笃:坚定)

7.(3分)C(都是介词,在。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表转折/表递进;D项,用/凭。)

8.⑴.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 评分建议:“学者”、“耳”各1分。

⑵.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评分建议:“拟”、“庶几”、语句通顺各1分。

⑶.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评分建议:“区区”、“厄抑”、“良”、语句通顺各1分。

9.(3分) ①境象变化自然;②气韵超逸深远;③行文纵横奔放。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1分。

【参考译文】

唉!写文章的事,难道不难吗?司马迁出生在汉武帝的时代,凭借上天赐给他的才学,继承几代人的学问,通晓古今史书的奥秘,穷尽天下山水的奇迹。他(戴名世)的遭遇,极尽人世间不可忍受的境地,(他)失意抑郁,感到的愤慨悲伤,凭借他的(这些)积蓄,喷发出来成为文章,于是以此称雄于天下,流传于后世。从后世凭文章称为大家的人来看,他们的造就虽然各有不同,但精要之处没有谁不是深得司马迁文章的大义和要旨的。

本朝写文章的著名的人间或有,天下共同推崇为正宗,没有谁像我的同乡方望溪(方苞)了。方先生一生所叹服的人,只有(戴名世)先生了。先生与方望溪是同乡,又从少年时代志趣意气相投,一直到老也不衰减。先生学问的深浅,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方望溪。方望溪推崇他,求学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而少数藏书人当中有他的书稿的人,又秘而不宣不敢拿出来。(如此),四面八方求学的人,只是耳闻先生的名声,求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文章的遭遇,幸运与不幸运本来像这样啊!

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把他比作古人,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一点点,而还受到困厄压抑让他不能够彰显于世,确实可悲啊!

(戴名世)先生文集的名称不一,年青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都不能再次见到,现在所仅存的,只有我的学生尤云鹗刻印的版本,叫做《南山集》的就是。同乡人吴姓藏有手写的本子,比尤云鹗刻印的本子文字多了将近一半,我借过来抄下它们。又在许君处看到(戴名世)先生的手稿十来首。又因为尤云鹗、吴姓乡人的本子没有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也没有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我就一起拿过来编写。凭我所看到的这三本,差异就有这样大,这以外那些没有能看到的,那些零散的又知道有多少呢?

道光辛丑年十二月,同族后学戴钧衡谨记。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1)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3分)

(2)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淸泉橫道;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4分,每点2分)

(3)以孤莹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4分,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君子生非异也(2)惟草木之零落兮(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以手抚膺坐长叹

(5)术业有专攻(6)尽态极妍(7)寄蜉蝣于天地(8)佛狸祠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2.点明题旨,文章写的是吃喝之外的虚的东西;(2分)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1分)引出下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1分)

13.环境:吃喝环境会影响吃喝味道,如三十多年前小酒楼青山、碧水、白帆就餐环境下吃的桂鱼就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分)心境: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会影响心情,影响吃喝的味道,如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吃糖粥。(2分)处境(人生经历、遭际):处境不同味道不同,如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品尝小吃,味道不如从前。(1分)制作工艺不如从前。(1分)

14.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1分)运用视听结合、俯仰视角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任意2点得2分)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1分)

15.对当下追求高级宴会的行为的否定;对传统的美食文化的留恋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亲人等记忆深处的情味的怀念。(1点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6.“历史意识”是人们对过去事物的感受力;能使人的精神活动具有时间维度;能促进整个社会传承文化遗产。(每层2分)

17.第一处举例说明拆毁历史建筑的严重程度,从反面角度论证重建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二处阐述历史建筑承载的重要价值(2分),它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四星级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语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广东省肇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语文
·广东省湛江市2016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 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山西省祁县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闂傚倸鍊荤粊顥㏄婵犮垼顔愰幏锟�05030710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