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宜昌一中、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11月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 命题人:游君 审题人:余行福 本试卷共4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礼治社会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治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推行其所支持的法律规则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治理方式,其实质是“人依法而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 B.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需要法律,以统治者所掌握的权力作为推行的力量。 C.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人们经过教化,依照某种仪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D.法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其效力,礼维持规范的力量则来自于传统。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乡土社会下的秩序。它自有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小,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问题,过去证明有效的生活方法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学而时习之”,乡土中国时代,一个人只要能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经验,就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获得满足需要的愉快。 B.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C.所谓“富而好礼”,人对礼的服从是主动地,只要是主动服礼,就可以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为人所好,从而内在地限制人的行为。 D.所谓“克己复礼”,礼的养成并不是由本能或天意自动形成的,要求自我的克制与约束,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5分) 答: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 游精思①题观主山房 孟浩然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②,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③,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注】①精思:即精思观。②仙子宅:即观主山房。③砌:台阶。 8.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游精思观时怎样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9.有人评价后两联“景佳理妙”,请对后两联作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与苏轼《方山子传》中描述方山子所戴“方耸而高”的帽子意近的两句是“ , ”。 (2)《琵琶行》中“ ,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河豚王 万 芊 陈墩镇四周,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离镇不远处的淀泖湖中产有河豚,尤产一种头圆嘴小无颊无鳞腹白背有淡褐色纹点的河豚鱼,叫斑子。此为河豚中的极品,毒性更剧,中其毒,无解药,然此鱼肉质细嫩尤为鲜美,常令嗜好河豚的人甘愿冒生命危险而欲罢不能。掐指算算,最近几十年中,淀泖湖一带被斑子河豚毒翻的人确也不少。陈墩镇人把这鱼称作河豚王。 镇上,有一个叫阿隆野鱼馆的饭店专做野生河豚,擅长烹制斑子河豚。其实,饭店里也唯有老板兼大菜师傅的阿隆能做这样的河豚,此美味食后确让人终生难忘。在陈墩镇,谁都知道阿隆。阿隆祖上就因擅长烹制河豚鱼而远近闻名。阿隆从小跟爷爷吃河豚,跟阿爸吃河豚,后来自己烧了自己吃河豚,整整吃了四十来年,吃出了一手烧斑子河豚鱼的绝技。 早先,阿隆的爷爷、阿爸都是乡间以捉鱼为生的渔人,每每捉到河豚,特别是河豚王,不敢轻易卖人,弃之可惜,便试探着烧来自己吃。河豚不是很容易就能捉到的,尤其是斑子河豚,常常混在其它鱼中,几天只能捉上一两条。他们就把不多的几条积起来,积多了才一起烧了吃。阿隆家做河豚,有很多的讲究,也是爷爷手里传下的绝活。捉刀杀鱼,去籽去内脏去血,然鱼籽鱼内脏好去,鱼血则难去尽。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支一口锅,用竹签把鱼反钉在锅盖上用文火煮水蒸,鱼熟透则鱼血也沥尽,弃水,再置橄榄子、槐花末解毒,或白烹成羹,或红烧。 这烹煮说说简单,然性命攸关,则步步惊心。 只是这绝活传到阿隆手里,阿隆便生出许多花样来,先是开了阿隆野鱼馆,做其他野生鱼宴,更做斑子河豚鱼宴。尤其是这斑子河豚宴,阿隆野鱼馆自有阿隆野鱼馆的做法,直吃得人心惊肉跳。在阿隆野生鱼馆吃野生河豚,有好多讲究,谁吃谁就得先沐浴、净肠。沐浴既为隆重也为防个万一。万一那个了,也好干干净净而去,很壮烈。而净肠则为清肠中物,生怕物物相克诱生毒性。阿隆专门配制了茶水,在上河豚前,边喝边等。至于谁先吃,则更有个讲究,以前是爷爷捉刀杀鱼烧鱼则爷爷先吃,阿爸捉刀杀鱼烧鱼则阿爸先吃。到了阿隆手里,阿隆用河豚鱼待客,总是当着客人的面先试吃,食后绝对无事了,方让食客们动筷。即使如此,食客也总觉得吃的时候,嘴唇微麻,心跳加快,然鱼味实在鲜美,让人欲罢不能。如此吃法,也吃出了阿隆野鱼馆的名声。好多有钱敢冒险的食客,常常从老远慕名赶来。阿隆也渐渐有了新的称呼,被人称作河豚王。 阿隆野鱼馆做斑子河豚宴,其实并非日日开宴。原先是一个月一次,还得早几个月预约,即使预约得好好的,还会落空,实在是野生的食料,少而又少。到了最近几年,阿隆只能看食料排预约,有的约了整整一年还没排上。赶上有钱又非得请贵客的主,往往一掷万元作押金,然也常常扫兴而归。 一日,终有一个常为阿隆野鱼馆送食料的老渔人,送来三条斑子野生河豚。阿隆一见,眼前顿时一亮,凭这么多年来做河豚宴的经验看,这正是久违了的正宗的淀泖湖特有的野生斑子河豚,已经成熟,毒性一定非常了得,而肉质也一定非常鲜美。 老渔人开价三千,每条一千。阿隆多给了一千,乐得老渔人咧嘴傻笑。 三条斑子野生河豚,没有被阿隆作食料践了预约,而是请宠物商店送来了一架高档鱼缸,摆在店堂正中。河豚王养在里面,成了阿隆野鱼馆的镇馆之宝。 有了河豚王,阿隆野鱼馆的预约更多,然整整过了几年,那些预约的食客一次也没有预约成功。他们不甘心,一批批赶来野鱼馆探听虚实。只见馆里鱼缸里的斑子河豚,一直在那里游动,很孤独的样子。 有三条斑子河豚在店堂里养着,河豚王不再是个传说。市里有专门搞地方饮食文化研究的专家慕名联系,准备为这三条斑子河豚留些照片资料。 只是专家还没到,竟然有两只凶悍的野猫夜闯店堂,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法,把鱼缸里的斑子河豚捞出了鱼缸,在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七窍流血,殒命店堂。 这是第二日早上开店面的服务员发现的。看到店堂里的惨状,服务员急急打电话叫阿隆。阿隆赶来店里,调出监控录像一看,顿时傻了眼。 从此,阿隆野鱼馆再也没有斑子河豚鱼的身影,所有预约的斑子野生河豚宴一直遥遥无期。好河豚者知道后挺失望,野鱼馆生意渐渐冷落下来。阿隆看着失落的食客,很无奈,也有点失落。 (选自2013年4月《小说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斑子河豚虽然毒性大且毒死过不少人,但由于肉质细嫩且味道鲜美,仍然让人欲罢不能。这表明当地人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的。 B.关于河豚王,祖孙二人都做到了讲究,可谓详略互补,爷爷讲究的是做法,重在吃得安全,而阿隆讲究的是吃法,重在吃得心跳。 C.小说注重于夹叙夹议处交代出情节的走向,如从几天吃上一次斑子河豚,到看食料预约河豚宴,再到后来一月一次的斑子河豚宴等。 D.阿隆买来的野生斑子河豚没被践了预约,这不仅呼应了上文的情节,更为小说结局埋下了伏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匠心。 E.阿隆野鱼馆曾经火到一些食客连预约都排不上的程度,除去拿河豚王作食材的原因外,也与阿隆的祖传手艺及其经营手段等有关。 (2)小说的叙事写人是以“河豚王”为中心,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品中的阿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的变化?(6分) 答: (4)作品为什么以镇店之宝的河豚鱼被野猫吃掉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张岱年:士林楷模 ①在《张岱年自传》前,他亲笔题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心有恒。”这完全可以作为张岱年一生的写照了。以下一些小事可以使我们对张岱年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1982年,张岱年与他的一个学生、清华大学的刘鄂培教授有过一次谈心。刘教授回顾往事时,说到自己在前半生的历次运动和改造中饱受磨锉,如今已经像河床中的鹅卵石一样,没有了棱角。而且还感叹道,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很难的。为了能够不随波逐流又不丧失良心,刘教授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张岱年听了这番话,沉默良久,提起笔来写下了“直道而行”四个字。刘鄂培教授看过这四个字,深感惭愧,他说:“岱年师与我有相同的坎坷遭遇,他的胸襟如此广阔,精神境界如此高尚。这四个字体现出他的刚正性格,亦即岱年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③张岱年为人谦虚谨慎。即使是对于《中国哲学大纲》这样一部得到学界公认的名著,他也总是会自觉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几次修订,每次书写序言,都会明确地指出书中的缺陷。你可以感觉到他的这种谦虚决不是刻意的造作,而是完全发自其内心的。 ④张岱年生活非常简朴,在衣食住行上从不讲究。他几次迁居,住房都很狭窄,而且房中几乎都堆满了书籍。每次有客人去拜访,走进他的书斋,几乎找不到地方可以坐下。以至于大陆以外的学者像台湾的陈鼓应等拜访张岱年时,对如此大师竟居于这样的陋室,深为惊讶,后来甚至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可据说张岱年对此从不抱怨,好像挺满足,也很习惯的样子。 ⑤张岱年的穿着也是极为朴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大学问家,好像只是一位平凡的老者,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他的一个学生曾忆道:“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望他,在路上碰到了张先生,张先生正好从小商店里买好了馒头之类的食品拎在手里走回家,张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一位誉满海内外的大学者做着普通老百姓最平凡的事情,我想张先生这样恐怕在国内外学术界是少见的。” ⑥张岱年对于中国哲学史料的熟悉,凡是熟悉他的人都赞不绝口。他的一个弟子曾回忆: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十分熟谙,每提及历史上一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材料,都能够做到背诵,从先秦到近代,先生如数家珍,使听课者感到先生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每当张先生开始背诵时,教室里便鸦雀无声;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生一片轻轻的唏嘘声”。 ⑦张岱年为人诚恳,对后学的培养和鼓励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张岱年作为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向他求教、请他审阅文章或者求他为自己的著作作序的人不计其数。他对此从不会拒绝,对于求教的稿子总会认真修改,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可见对于后学一片爱护、提携之心。张岱年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学者和学生来听课。中国人民大学有位教师叫姜法曾,很认真地听张岱年的课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后来姜法曾把听课笔记做了细致的整理,张岱年后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便是以这个笔记为基础完成的。不幸的是,这位姜老师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来张岱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时候,就把大部分稿酬送给了姜老师的遗属,其余部分则购书送给每一个听这门课的学生,他自己则分文不取。 ⑧季羡林与张岱年在清华时是校友,工作后又在北大是同事。两人友谊深厚,相互了解也深。季羡林曾在为刘鄂培的《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作的“序”中说,自己“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并称赞张岱年“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决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为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相关链接】 ①张岱年(1909-2004年),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文化理论家、为中国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国学网) 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发展过程中,虽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而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影响及于国外,对于世界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选自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张岱年先生在《张岱年自传》前亲笔题写的评价自己一生的几句话,表现了他自强不息、好学深思的为学与为人的品格。 B.台湾学者陈鼓应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一事,突显了作为一代著名学者的张岱年先生生活上的简朴。 C.“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出一片轻轻的唏嘘声”,这里的“唏嘘声”表现了听课者对张岱年先生非凡的记忆力的赞叹。 D.张岱年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文化对外国文化有吸收也有巨大贡献,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E.季羡林在为刘鄂培的文章作的“序”中,既赞赏刘鄂培对张岱年为人的“心仪”,也从其他方面对张岱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文章的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本文选择了“一些小事”来写哲学界的泰斗张岱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称张岱年为“士林楷模”,从材料中看,他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建立的七十年间,列强纷纷入侵,我国国土几乎被 。 ②满清末年,革命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专制统治的清政府陷入 之中。 ③在封建时代,一个国家若无强大的武力作后盾,便容易成为其他强国 的对象,如秦统一六国等。 A.土崩瓦解 瓜剖豆分 蚕食鲸吞 B.蚕食鲸吞 土崩瓦解 瓜剖豆分 C.瓜剖豆分 土崩瓦解 蚕食鲸吞 D.瓜剖豆分 蚕食鲸吞 土崩瓦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现在,我国生产和科研等领域,英制剂量制度基本上淘汰了,可是提到外国事物时,英制计量单位名称在语言、文字中还不能不使用。 C.“美丽中国”大型图片展在莫斯科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意在让俄罗斯观众通过图片切实感受中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的魅力。 D.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吃富含叶酸成分多的蔬菜水果不仅可以延缓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而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