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24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2/3 11:58: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哈三中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

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非虚构”之辨

丁晓平

“非虚构文学”这一概念是西方提出来的。在美国,它也只是从广义上说,一切以

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

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文学”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

可以成为定义的概念。有人认为,“非虚构文学”与中国学界惯常认为的“纪实文学”

有着类同属性,也有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更强调支持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

立的写作行为,这一写作行为不应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因素。其实这种观点有

失偏颇。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中国“纪实文学”的创作在本质上是没有或失去独立性的。

其实,“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从概念上来说,它是一种从作品题材、

内容和创作技巧上来区分的文学形态,它既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创作方法手段,也可以理

解为一种文学创作的类型或文学样式。

从逻辑上来说,与“非虚构”相对应的只能是“虚构”,它们之间不会有第三者的

关系。如果一定要把“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那么文学体裁只有两种,即“虚

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

从现代汉语词性上来说,“虚构”既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有时

还可以作为动词。同样,“非虚构”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动词。如果把“非

虚构”作为形容词的话,它就属于形容词附类的属性词,那么“非虚构”的“非”,可

以进行两种解释:一是“异乎寻常的、特殊的”之意,二是“不”“不属于”之意。如

果把“非虚构”作为名词的话,它就有点类似于“非金属”“非晶体”“非卖品”的意

思。作为一个概念,“非虚构”中的“虚构”是形容词;但作为创作方法,“非虚构”

中的“虚构”则是名词。同理,“非虚构文学”中的“非虚构”,作为一个概念,它就

是形容词,是一个定语;而作为创作方法,它则是名词。由此可见,“非虚构文学”应

该是一个名词,因为它说明的是文学写作的内容、题材或创作方式。

再来分析一下“非虚构”中的“非”字。“非”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九种

解释。而在“非虚构”一词中,它的合理解释应该是:“属于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

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当“虚构”和“非”这两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8 页

个词语结合在一起时,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非虚构文学”中有没有“虚构”?“非

虚构”就等于“真实”吗?

显然,就像文学写作从来就没有绝对真实一样,“非虚构文学”从来就离不开“虚

构”。也就是说,“非虚构”绝对不等于“真实”。“非虚构文学”中的“非”在“虚

构”的面前,它的含义含糊不确定,它的态度“骑墙”且模棱两可,完全没有“不”的

完全否定的意义,而处于否定与不否定之间。因此,所谓的“非虚构文学”,其实是一

种微观写作,是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写作,即某些评论家强调的“独立性”。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或者模式是可以存在的,它对鼓励作家打破文学

创作理论、体裁、题材、创作方法和技巧的限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但是,从文学体裁上来说,“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只是一种创作形态、

类型;从文学创作方法上来讲,恰如“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所形容的那样,无技巧不

是没有技巧,而是打破传统陈规,吸收一切文学技巧,并灵活地为我所用,“非虚构文

学”正是这样的一种写作模式,它吸收和借鉴任何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作家所

需要的一种自由的、独立性的表达。

(选自2014 年10 月27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虚构文学”是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个“舶来品”,这一概念是由西方提出来

的,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成为定义的概念。

B. 从概念上来说,“非虚构文学”是一种从作品题材、内容和创作技巧上来区分的

文学形态,从文学体裁上说,它只是一种创作形态、类型。

C. 从逻辑上来说,“非虚构文学”可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这样就可以把文学体裁

分为有两种,即“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

D. 有人认为“非虚构文学”与中国的“纪实文学”有本质区别,而区别主要在于前

者更强调支持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行为。这种人的看法有失偏

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词性看,“非虚构文学”或者“非虚构写作”应该是一个名词,所以它说明了文

学写作的内容、题材或创作方式。

B.《现代汉语词典》对于“非虚构”中的“非”字的解释是“属于前缀,用在一些

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这种解释过于简单了。

C. 文学写作从来没有绝对真实的,因此,“非虚构文学”也同样没有绝对真实的,

也从来就离不开“虚构”。也就是说,“非虚构”绝对不等于“真实”。

D.“非虚构文学”是一种打破传统陈规,吸收一切文学技巧,并灵活地为我所用的

写作模式,对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具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的“非虚构文学”,其实是一种微观写作,是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写作,即

某些评论家强调的“独立性”。

B. 如果把“非虚构文学”作为名词,那么就有点类似于“非金属”“非晶体”的意

思,那么其中的“非”字可以理解为“不”“不属于”之意。

C. 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或者模式,“非虚构文学”可以鼓励作家打破文学创作理论、

体裁、题材、创作方法和技巧的限制。

D. 通过“非虚构文学”,文学写作可以吸收和借鉴任何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达

到作家所需要的一种自由的、独立性的表达。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8 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

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昌邑王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曰:“臣

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

盖伤之也。今者大王幸方舆,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

为民不可数变。”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久之.,昭帝崩,亡嗣.,

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昌邑

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唯吉

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

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

曰:“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

乱。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

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舜、

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

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

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

征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

(《汉书·王吉传》,有删改)

4. 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昭帝崩,亡嗣. 嗣:延续,延长

B.宣帝颇修武帝故.事. 故事: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C.汉家列侯尚.公主尚:匹配,迎娶

D.上以其言迂.阔. 迂阔:不合时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B.久之.,昭帝崩,亡嗣

项王按剑而.跽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宫室车服盛于.昭帝D.其.指如此

而君幸于.赵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昌邑王刘贺喜好游猎,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书劝谏说古时候为从师学习而奔波

的人平常每日行进三十里,为吉事行进也只有五十里,希望刘贺能够有所收敛。

B.刘贺在位仅二十多天便因荒淫无度被废。封国的大臣们也因未能尽辅弼引导之职,

被诛杀。唯独王吉和郎中令龚遂因忠诚刚直、屡次进谏而得以免死。

C.王吉认为古时衣服车马之所以因拥有者地位高低卑贱而有差异,是因为要表彰贤

德之人,区别上下尊卑。而如今世事混乱,人人皆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私利,这种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4页共8 页

风气不符合礼义之道。

D.王吉援引虞舜、商汤这两位明君的典故,是想要劝谏君王只有任用皋陶、伊尹这

般的贤臣,才能够趋利避害,疏远奸佞之人,使国家昌明。但是皇上不太看重他,

王吉只好称病辞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5 分)

(2)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8.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 , ”两句。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 年10 月5 日,北京时间17 时30 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

乌尔班·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宣布,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

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初闻屠呦呦的人,都会为她的名字所吸引。“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

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而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

1955 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

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

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5页共8 页

“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

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

《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1967 年,疟疾肆虐越南战场,越方向中国求助。1967 年5 月23 日,全国60 多家科

研单位、500 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

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也参与进来。

那一年,屠呦呦39 岁。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因为具

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

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

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 个月,从两千

多个方药中筛出640 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

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 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

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

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

——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在发现青蒿素的有效性和温度的关系后,屠呦呦又做了几件事。

“文革”期间,没有办法做新药的临床试验。为了疟疾病患的福祉,屠呦呦和同事

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

况下,他们前往海南省,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

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

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病人却没有这些临

床收益。

积极的临床结果指引着屠呦呦研究组再接再厉。他们接着分离纯化了青蒿的抗疟有

效成分,屠呦呦研究组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著名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同为诺贝尔奖得主

的约瑟夫·戈尔斯坦曾总结,揭示(发现)和创造(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

的路径。屠呦呦研究组在完成科研征程的第一步——发现青蒿素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下

一步——创造,即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

1986 年,青蒿素获得了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青蒿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一种能够在疟疾早期阶段扼杀疟原虫的有效药物。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

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

录。一项特殊历史时期的任务,最终转化成了全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数不清的

生命。

10 月5 日下午,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

尔波特奖。“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老人皱着眉头。

媒体蜂拥而至。几经争取后,10 月6 日上午,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得以进入她家中

进行采访——从2011 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声名鹊起后,她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采访。

85 岁高龄的屠呦呦听力已经不好,每个问题都要重复几遍才能听清。她准备了一张

纸,算是“标准答案”,一上来就拿在手里,对着念了一遍:“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

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

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

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份“标准答案”也许恰恰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6页共8 页

位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能够取得这样举世瞩目

的成就。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恐怕当年给屠呦呦起名的父亲,

也不曾料到这《诗经》中的迎宾之曲真的迎来了一个济世之才,更不会想到那句“食野

之蒿”竟成了一个神奇的预言吧。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百度百科、《中国教育报》、中华网等整理)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的奖项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对科学家一生的贡献做总结性表彰,而

不仅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摘自《新京报》)

②“他们(屠呦呦和张亭栋)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

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

推荐过。……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

肯定他们的成就。”(摘自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

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她因

此患上中毒性肝炎。

B. 39 岁的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却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是因为她具有

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她耗时3 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 个,又锁定

到一百多个样本也证明了她的勤奋。

C.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是受到了葛洪

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启发,而事实证明,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

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D. 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同事在患有间日疟原虫

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

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

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

E.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句出自《诗经·小雅》,是

一首迎宾之曲,该诗曾经被曹操化用入《短歌行》。文尾所说的“神奇的预言”

是指诗句恰好将“呦呦”的名字与“蒿”联系在了一起。

(2)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展现出她身上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3)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处引用《诗经》,有何作用?(6 分)

(4)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提取青蒿素的功劳归属问题有何看法?请联系文本并实际

谈谈你的思考。(8 分)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7页共8 页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究竟有没有危害?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

弄得老百姓无所适从。

②对于这篇小说的获奖原因,评委会成员,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那

便是构思奇妙、视觉独特。

③在养鸽扰民事件中,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互不相让。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C.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球迷在比赛现场身着黑衣、头戴面具,撕毁了他们用了四天时间亲手绘制、写着

“宁战死,不苟活”的口号,表达了他们对球员比赛表现失常的不满。

B.中央电视台主办“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球上线新闻发布会”,于伦敦时间

10 月21 日如期举行。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的中外合作拍

摄的纪录片。

C.“十一黄金周”,山东、云南、海南等地的旅游宰客现象在媒体上频频被曝光,这

说明我国的旅游管理还存有一定漏洞,宣称“节后调查处理”的监管部门也早该

醒醒了。

D.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

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历史既不是子虚乌有的过去,也不是凝固的实体性的存在。, ,

。, , 。就是这样,我们一次又一

次地从狭隘走向广阔。

①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

②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空间

③历史的丰富性、偶然性给了我们感受历史的体温、气息和色彩的畛域

④使我们获得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状态的一种洞见

⑤历史的荒原中有我们可以发现的、能够深刻地校正我们观念的最为异己的文化

⑥从而使我们自己获得应付陌生事物的信心

A. ③②①⑤④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⑤④⑥③②① D.⑤②①④⑥③

15.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准确,逻辑严密。(5 分)

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宰客式”商业模式,以及基层治理中的“踢皮球”

现象,显然已经不可能继续下去了。②社交网络无孔不入,智能手机提供了便捷的证据

获取方式以及发布渠道,消费者维权的方式已由“互联网+”所改变。③一盘大虾何以“重

创”青岛?不仅是因为这样宰客令人震惊,而是因为维权方式向“互联网+”的进化,让

处于“石器时代”的野蛮商家和“踢皮球”式的基层治理败下阵来。④因而,商家以及

监管部门都要明白,过去常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仅仅是一种道德自律的约束,而

现在的“人在做,手机在看”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监督。⑤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让监督

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第8页共8 页

的步伐更强大。先进的技术改变了消费者的维权方式,也会成为重建中国社会商业伦理

的新力量。

答: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16.下面是某班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公告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

并为每类命名(每类不超过4 个字)。(4 分)

①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③协助体育老师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④掌握班级同学的体能信息,负责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本班人员的安排和调配。

⑤热爱班级工作,掌握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班任组织同学安排间操等日常工作。

答:第一类(填序号): 命名:

第二类(填序号): 命名:

五、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

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这也许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

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之一。21 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

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但对此也有人认为,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

新闻来源更广泛,信息快捷更有效,交流方式也更加便捷。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__

哈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二次测试 语文 答案

1. C(“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由原文第三段“如果一定要把‘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知,作者表述的是假设)

2. C(A项,因果倒置,由原文第四段““非虚构文学”或者“非虚构写作”应该是一个名词,因为它说明的是文学写作的内容、题材或创作方式。”可知,选项因果颠倒,表述错误;B项,由原文第五段“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可知,不是指对“非”的解释简单了;D项,无中生有,原文是对“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 B(张冠李戴,原文是“如果把“非虚构”作为形容词的话,它就属于形容词附类的属性词,那么“非虚构”的“非”,可以进行两种解释:一是“异乎寻常的、特殊的”之意,二是“不”“不属于”之意。”而不是指“如果把‘非虚构文学’作为名词的话”)

4. A(嗣:继承人,子孙、后代)

5. D (D项,代词,表领属,他的;A项,顺承关系,就;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助词,无实义,动词,到;C项,介词,表比较;介词,表被动)

6. A(师日行三十里,指军队每天行进三十里)

7. (1)(5分)昌邑王刘贺虽然不守正道,但是还知道敬重礼遇王吉,但是这以后刘贺又放纵如常(或“像往常一样放纵”)。

(译出大意给2分;“敬礼”“从”“自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敬礼:敬重礼遇,1分;从:通假“纵”,放纵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福建省长泰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三试卷语文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安高级中学、霞浦七中、周宁十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5-2016年上学期中考高三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