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八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2月)语文试卷
文件大小 248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2/18 10:35:0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鄂南高中 华师一附中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黄冈中学

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荆州中学 命题人:袁海林 江洪 吴晓丽 张彤 审题人:邓伏黄 杨开泰

考试时间:2015 年12 月7 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书籍插图开始流行以后,一系列的插图术语也随之诞生,如“绘像”、“绣像”、“全像”、“出像”、

“补像”、“全图”等。每一个术语都代表着一种插图方式,这些术语和插图方式的变化,与当时的审美

风尚息息相关。就明刻本插图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绣像”等几种命名方式。

本文着重探究“出像”(出相)这一插图方式。



关于出像(出相),鲁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

所谓‘出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

相’”。戴不凡先生则认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说戏曲恒多整页之‘出像’、‘全图’”,即整页的插

图谓之“出像”和“全图”。前两种解释与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后一种解释认为“出像”与“全

图”的意思相同。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汉语大词典》

的解释是“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

和《汉语大词典》对于“全图”的解释也与戴不凡先生的观点有分歧,一者指向整页插图方式,一者指

向每回故事情节的插图。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现在金陵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和广庆堂所刊刻的曲本中,徽州、建阳

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万历元年(157 3 ),富春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补

搜神记》,这是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 26 幅插图,每一幅

插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并在插图右上角以直列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世德堂万历二十年(15 93)所

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采用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崇祯年间刊刻的《峥霄馆评

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新镌出像批评通俗演义鼓掌绝尘》插图则采用单面整幅的版式。

也就是说,小说中“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就戏曲而言,万历辛巳年(1 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

存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戏曲本子,稍后的有世德堂万历十四年(1 586 )刊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

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重订出像注释裴淑英断发记》,以及万历十九年(158 9)刊刻的《新刊重订出

像附释标注月亭记》。这些本子的题名是以“出像”进行标榜,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玉玦记》共

3 6 折,30 幅插图,《还带记》共4 0 出,24 幅插图,《拜月亭记》共43 折,10 幅插图。细查这些插图发

现,插图所表现的情节都是与每折的内容相对应的。又因为在曲本传抄、刊刻的过程中,“出”与“折”

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那么“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

事情节图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往往表现的是比较精彩的内

容和章节,平淡的情节一般并未通过插图来表现,所以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之间也并不一定会完全做到

了一一对应。如果说《玉玦记》中的3 6 折,安排了3 0 幅插图,还是力求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到《拜月

亭记》中,4 3 折仅有10 幅插图,则是重点表现精彩情节了。以《拜月亭记》为例,这1 0 幅插图的标

题分别是“世隆自叙”、“瑞兰自叙”、“兄妹逃军”、“隆兰遇强”、“世隆成亲”、“兴福离寨”、“汴城聚会”、

“试官考选”、“官媒送鞭”、“成亲团圆”,均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是后世选本中选用最多的几折。

由此可见,“出像”插图最初时是采用单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后来慢慢出现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可能由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的关系,书中“出像”插图

的数量开始减少,已经无法和每一出内容一一对应了,只是挑选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进行表现,而平淡的

情节则一带而过,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 015 年第181 期)

1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对于“出像”的界定,鲁迅先生认为宋元小说中的每页“上图下说”,就是所谓的“出像”,这与《汉

语大辞典》的解释基本相同。

B .戴不凡先生认为,“明人刻小说戏曲多整页之‘出像’‘全图’”,整页的插图就是“出像”和“全图”,

他认为“出像”和“全图”的意思相同。

C .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这与《汉语大辞典》的解释类似,

都是指向整页插图方式的。

D.鲁迅先生对“出像”与“全图”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这两种插图方式的指向是不一样的。

2 .下面说法不能作为划线句“‘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的论据的是 ( )

A .在曲本传抄、刊印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

事情节图。

B .《玉玦记》总共36 折,安排了30 幅插图,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力求与每折的内容一一对应。

C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 26 幅插图,每一幅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

情节。

D.并不是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做到了一一对应,这些

插图往往表现的是剧本中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

3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小说中的“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为后

者,每一幅图分别对应着一段内容的精彩情节。

B .《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戏曲本子,稍后的还有《新刊重订出像附

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等本子,它们的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

C .《拜月亭》中有 “世隆自叙”、“汴城聚会”、“兄妹逃军”、“隆兰遇强”等10 幅插图,这些图仅与书

中最精彩的情节一一对应。

D .“出像”插图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这与商

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或有关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

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

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

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

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

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

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

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

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

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

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

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

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

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

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 .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

“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

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

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

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

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

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 分)

译文:

(2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 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

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 -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

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

居留。

8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 .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

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两

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

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

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

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

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

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

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

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

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曼’

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深

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他

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

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

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他走进

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

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

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

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

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

人。

B. 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

缺乏教养。

C. 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

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 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

文学水准。

E. 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活的爱,这种反差正是小

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 )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学界典范

冯鹏生

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辉。现在他已离我

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他。启功先生逝世于20 05 年6 月3 0 日,寿年9 6 岁。他是名闻遐迩的

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他那种卓荦大气、蔼然

待人的风尚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在196 3 年的秋天,聆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时我12 岁。后来,在

“文革”中又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先生仍显示出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雅然风趣的品尚。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情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扰。大概是在1 978 年左右,先生

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忘记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

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

值得请先生斧正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

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卧室兼工作室,室内到处堆放着书籍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

先生的卧床上。未等寒暄,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随之以铅笔改谬。

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甫为王宰山水图的

题诗吗?‘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横卷。”在座的几位都为

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

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到吃饭的时候,走啦。”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

糖果似的说:“等等!”先生挑选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十多幅他的字说:“这是

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我惭然接了过来。因为赐我的那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

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 年来,从未敢张挂。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看望”、实为“打扰”的举动。但凡经我向先

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记得1 98 6 年的一天,先生还着人

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

应图精进。其边题褒责皆有: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淳之意;所指我的“擅

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20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五校联盟2016高三12月月考 语文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A卷)试题 PDF版含答案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A)试题
·江西省名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语文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