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食传承与健康 《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和第二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徽州臭豆腐、陕西挂面、苏式小方糕等,也展示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法榨油。但是,后者也随即遭到了批评,因为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并芘。 能入选“舌尖中国”的美食有四个标准:一要健康,二要真实,三要相对日常,四要解馋。所谓美味的真实时,又有两个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有传承。 对照这些标准,徽州的古法榨油就有些不符合。因为,如果经常食用古法榨取的油,难免会对健康有害。食用油并非是一种食品,而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更需要注意这种食材是否健康。好在经过多年的健康传播,一些人已经知道这种古法榨出的油对健康不利,而且现在公众消费的食用油也是经过精炼处理,减少了烹调时的油溶烟雾(其中包含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和多环芳烃),从而把致癌的危险降低了许多。这集的导演陈磊表示,之所以要表现古法榨油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如同任何领域的传承一样,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经过现代实验科学的验证,无论是国人的饮食还是国外的饮食,都有很多传统食品与健康并不相符,好吃和传承就会出现矛盾。 一般来说,美味或好吃是一种食物能获得人们青睐并传承下来的第一个关口,这在人的进化中已经得到验证。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体内都有一种苦味基因TAS2R16,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一基因表达得更充分,因而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吻合。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所以,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包括种植、培育、捕获和烹调。所以,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但是,好吃未必就有利于健康。虽然美味的食物大多有利于健康,但却还有一些美味的食物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冒死吃河豚”就是对美味与健康互相矛盾的一种经验解释。推而广之,就美味食物的传承来看,中国人的饮食也有很多被现代实验科学证明是不健康的。 比如,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鼻咽癌的诱因有遗传、病毒和环境等因素,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粥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食物,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但是,长期吃咸鱼、咸菜等腌制咸食却容易诱发鼻咽癌,因为咸鱼的制作方法导致了致癌物的产生。 广东沿海地区有一种待鱼变质、发胀、发臭以后加盐腌制的咸鱼,这样的鱼含有大量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能直接诱发癌症。可以看到,咸鱼粥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美味食物,而且具有传承,但是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却不利于健康。因此,这样的美味和传统饮食方式就需要改变,如此才有可能摘掉“广东癌”的帽子。 由于没有剧透,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2》还有多少类似徽州古法榨油的美味饮食。如果在剧中除了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能在科学上把关,顺带手进行健康饮食的科学传播,意义会更大,也会更好看。 1.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徽州的古法榨油遭到了批评,因为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 B.徽州的古法榨油不太符合“舌尖中国”的美食标准,它不属于美食,常食用对健康有害。 C.徽州的古法榨油入选“舌尖中国”不是为了展示一种榨油技术,而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D.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其中包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食用对健康不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食用油并非是一种食物,只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因此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就有些不符合入选“舌尖中国”的标准。 B.人们会主动排除掉苦味,选择美味的食物,食物的美味第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C.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等腌制品含有大量亚硝胺,能直接诱发癌症。 D.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咸鱼粥,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承和智慧。但是,传承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好吃和传承需要兼顾才可取。 B.美味或好吃是人们选择食物的首要标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选择自然美食到人工制作美食的过程。 C.徽州的古法榨油和广大咸鱼属于传承美食,但加工方式落后,因而类似的美食加工方法需要及时改进。 D.此类节目除了要表现中国饮食和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还要能科学传播健康饮食,这样一来,节目才有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江上秋夜 (宋)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②断:停。 8.“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9.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在处理朝政时在赏罚褒贬方面必须统一。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壮举来表现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景仰。 (3)刘禹锡《陋室铭》中通过使用自然意象来描绘陋室自然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 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B.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C.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E.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2)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分侠义气 一颗朴素心 唐琪 2015年1月10日,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就在不久前的1月7日,李小文刚刚获评“2014年感动师大人物”,师大给了李小文这样的颁奖词:“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早年,李小文到美国留学。当时除了学遥感,他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读小说。美国的书馆是开架式的,借多少都没限制,他就每次都提着旅行袋去借书,一次借一袋。他说,当时最喜欢读金庸,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还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和他最喜欢的令狐冲一样,李小文喜欢喝酒,身上经常揣着酒壶。有媒体报道,61岁时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把酒当粮食,后来喝酒伤了身体。李小文逝世后,他的学生在他常去的科学网博客发文:恩师,一路走好。在天堂,您的身体再也不会阻止您喝酒了。 在科学研究方面,李小文性格中的“固执”和“不跟风”糅杂起来,是一种“不盲从”的态度。他敢挑战美国遥感界的权威声音,提出遥感观测中“热点效应”更圆满的物理解释——1985年,一篇题为《针叶林冠层的几何光学模型》的论文发表在美国《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上。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世界遥感科学界的极大震动,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该项研究成果还标志着当前国际遥感基础研究三大学派中“李—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诞生。当时他年仅38岁。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开会,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曾接连承担两个大的国家项目,作为其中的首席科学家,忙到2011年,最终累得生病住进了医院。 李小文为科研呕心沥血,但在物质方面却要求得极少。 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观,认为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李谦是李小文的长女。她出生时家里条件差,营养不良,出麻疹并发了肺炎,不到2岁就去世了。对于这奖助学金,李小文解释“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同事和学生们回忆,这么多年不管冬夏,李小文都穿布鞋,甚至裤腿也会挽起来。据说李小文第一次到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2014年,李小文因为这个形象爆红网络。“貌不惊人,盖世神功”——这是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面对外界给他贴上的各种标签,无论是武功盖世的“扫地僧”,还是淡泊明志的“五柳先生”,李小文不作争辩,但是也“不赞同”。他说,“有些说法都太拔高了”。 李小文爱写博客,在博客里,他自称“黄老邪”;在北师大,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岛”。他经常在博客里发表对热点新闻的看法,也会在遥感专业领域“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摆个擂台分胜负。而这个“桃花岛”,也成为了学生和同行答疑解惑的平台。 而今,“岛主”已去,在李小文曾经活跃的科学网上,热门博文几乎全是网友缅怀他的文章:“愿在天国继续把酒言欢,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恐怕李小文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他的“桃花岛”上,学生和同行们在遥感江湖里继续快意驰骋吧!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小文之所以能爆红,其主要原因是他“素衣布鞋”的装束,其实大多数人对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知之甚少。 B.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详细叙述了“布衣院士”李小文的一生,填补,治学严谨,成果斐然的科学家,令人肃然起敬。 C.李小文本人认为自己的性格有点像令狐冲,却并不认同别人把他对你比作“扫地僧”和“五柳先生”,这表现了他谦虚低调的性格特点, D.李小文去世后,他的学生在他常去的科学网博客发文:恩师,一路走好。在天堂,您的身体再也不会阻止您喝酒了。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和学生的感情很深。 E.李小文将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奖学金,表现李他视金钱如粪土,回报社会的高尚品质。 (2)文章开头引用北师大人对李小文的颁奖词,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章题目中的“三分侠义气”在李小文身上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简要概括。(6分) (4) 就在李小文去世后不到一周,一位年轻女歌手因病去世。相对于李小文去世时的平静,这位歌手的去世引发了人们如潮般的关注和追悼。对此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分些时间给李小文这样长期缺少舆论关注和鼓励的学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当然,限于水平和经验不足,本文难免_________,提法也可能有失偏颇,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②统计学老师说抽样调查有如_________一样,都是利用少数样本去推求事情的全貌。 ③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_________之见,何足采信! A.挂一漏万 管窥蠡测 管中窥豹 B.挂一漏万 管中窥豹 管窥蠡测 C.管窥蠡测 挂一漏万 管中窥豹 D.管窥蠡测 管中窥豹 挂一漏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B.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C.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中石化连续八年蝉联榜首,国字号的垄断企业和银行包揽前十,而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无缘前十。 D.“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 , , 。 。 ,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体的心灵 ③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