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东省全国新课标试卷2016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三)语文
文件大小 20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7/29 8:41:4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全国新课标试卷考前冲刺试题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法国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里面讲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红楼梦》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水浒传》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要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特别是唐代以后用的典故,它都是意象化的。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取材于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1.下列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自然地、无条件地唤起任何审美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B.在理解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联想想像,会加深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

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否则难以引发读者的审美联想。

D.真正懂诗的人能够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不属于“再造想像”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导演最初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涌现出电影镜头的画面。

B.读者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心中形成了大观园的景象。

C.读《登高》眼前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图画。

D.看到某演员做的广告,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

3. 一些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结合文意所做归因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语言艺术通过再造想像,给人的形象感丰富得多。

B. 影视作品普遍不如语言类艺术作品好看并耐人寻味。

C. 要想理解影视作品,人们需增加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

D. 中国文学名著有很多典故是影视作品不容易表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汉书·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B.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C.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D.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道必更匈奴中 更:更改

B. 汉肯听我乎 听:任凭

C. 穷急射禽兽给食 穷:窘困的时候

D. 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走:使…逃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但张骞始终不忘使命。

B. 后来,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张骞终于到达月氏,但月氏国已经无心和匈奴为敌。

C. 张骞回国后,编制西域地形资料交予国家,为后边与匈奴做战打下良好基础。

D. 张骞与李广同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却因为李广的失败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3)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阙下裴舍人

唐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2)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3)诗人此时正在落第期间。

8.本诗前四句写皇城之景,其用意何在,请加以赏析。(5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后两联加以阐释。(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

②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

③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⑤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

⑥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带笤帚的小鸟

我们在故乡的居室,靠近山脚。春夏秋三季,它们是飞鸟的乐园。鸟儿喜食的粮食和虫子,在那里都可觅到。这时节的鸟儿,活泼明丽极了。

可大雪封山后则不一样了,鸟儿可食的东西,都被掩埋住了!别看雪花是柔软的,它们一旦形成规模,积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墙,鸟儿尖利的喙儿,也奈何不了它。

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异想天开,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

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飞来飞去的,也不知低头看看窗台!你说它们眼睛不好使了,鼻子也不好使了?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

我在电话这端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

母亲的声音提高了:“那它们还想吃什么!”

话虽这么说,母亲又在窗台摆上了另外的食物:葵花籽。

几天后,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

母亲说,天还没亮,迷迷糊糊中,她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她并没太理会,以为它们不过如往日般一掠而过,哪想到是在享用窗台上的小米呢。

打这天起,小鸟就成了我们家族的一员,母亲在电话里,几乎每天都要聊到它们。母亲说来吃米的鸟儿的队伍逐日扩大,想必这是它们互相吆喝的结果。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上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在春天时,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剪了它们的腿,用盐渍了,油炸吃了。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剪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今年山里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度。由于每天早晨开窗给鸟儿撒食,而室内外温差有六十多度,母亲受了风寒。此后,她撒米时,都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母亲告诉我,小鸟儿很胆小,总是天不亮就过来吃食。等人们起来,它们就无影无踪了。我说,在它们的经验里,居民区里的粮食都是诱饵,贪吃后往往丧失自由,所以警惕性高。兴许再过一段,它们白天也会来的。还真被我说着了,没过多少日子,母亲欣喜地说小鸟白天也来吃食了,它们吃饱了,还在窗台上蹦蹦跳跳的,朝窗里望呢。

窗里当然有可望的了。母亲爱花,在窗台上摆了一溜儿盆花,红红白白地开满了窗台。我想小鸟儿在户外望着那些花时,一定很疑惑:这家人,大雪天的,怎么过着春天的日子呢?

鸟儿赏花的时候,母亲也在窗前悄悄赏它们。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

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干净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鸟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粪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鸟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鸟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窗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家乡的雪花虽然美丽,但厚厚的积雪却给让小鸟觅食困难,使母亲非常怜惜。

B. 我提醒母亲更多小鸟会来吃食,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母亲不怕小鸟来吃。

C. 如果不是当年姐夫对小鸟过于残忍母亲感到愧疚,她也不会对小鸟如此之好。

D. 开始小鸟只是在夜间来吃小米,是因为许多人想要诱捕小鸟,小鸟非常警惕。

E. 母亲喂养小鸟,“我”的姐姐很反对,于是母亲只能在电话里偷偷向我倾诉。

(2)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开头写春夏秋三季的鸟儿,想表现什么?(4分)

②鉴赏下面语句。(4分)

我想小鸟儿在户外望着那些花时,一定很疑惑:这家人,大雪天的,怎么过着春天的日子呢?

(3)统观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3分)

(4)文章结尾写到“小鸟将鸟粪自己打扫了”,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你对文章这样写有什么看法?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0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5分)

苏新平的艺术追求

1960年,苏新平出生于内蒙古集宁市。他从小就喜欢照着连环画涂涂抹抹。上小学,老师让他出黑板报。上中学,苏新平参与了学校的美术组。1986年,苏新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

80年代后期的央美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集散地,来往皆是知名的艺术家们。他们思维活跃,互动频繁。苏新平当然也有所关注,却和他们没有什么来往和关系。

他整天躲在屋子里,对着一块石头作画,把内心的诉求通过一块石头完全地释放出来。创作一幅版画,即便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工作量相当于一幅10米的大油画。苏新平说:“我听很多艺术家讲,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了一种苦难。外面生活这么诱人,你为什么不参与呢?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种精神满足,反而是一种享受。”

当时北京的艺术家们还在讨论着技术,苏新平却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活动。内心的活动是一种自我的状态,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源头的。对于苏新平来说,这个源头自然是出生地内蒙古那片辽阔宁静的大草原。但是他又不想只是记录下大草原:“如果想要单纯地记录草原,只用摄影就够了。草原只是一个外观,观照的还是内心。草原很宁静纯粹,让人喜欢,但是你没发现很死寂吗?我画的不是草原,而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心灵状态。

完成了这批版画之后,苏新平却从此永失宁静。1990年代进入市场,一张小小的版画,就能卖出五六百美元的价格,在当时可是天价。1991年中央美术馆、1992年上海美术馆展览完毕,紧接着又是国外的巡展,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等。因为在美国有3个个展,苏新平不得不在美国住了半年。

在中国,信息再开放,也是十分有限。到了纽约之后,井底之蛙的现实被揭开,苏新平一下子找不到方向。来自世界中心的文化冲击,迫使苏新平重新思考、怀疑和追问。认真的人,一旦开始怀疑,就无法宁静地生活下去。苏新平天天去参观博物馆和画廊,天天和各种艺术家讨论。在纽约半年的时间里,他不由得停止了创作。

等到1994年回国,苏新平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变迁,又一次陷入了生活的不适应。他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人们对政治的信仰,已经转移到对物质的追求。商业大潮极大地冲击着艺术领域,苏新平也成了其中的受益者。有一段时间,追着他买画的人排成了长队,还没开始画,作品就已经卖出去了。再有定力的人,也很容易被商业绑架。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开始令苏新平反感。他逐渐和国外的五六家画廊脱离了关系,并和国内的艺术商业炒作保持距离。这个时期,他的体裁从版画转为了油画,《世纪之塔》描绘了拼命往上爬的社会各阶层,《欲望之海》描绘了在海面上往前奔跑的孤独中年男人,《干杯》则描绘了酒局上几十位觥筹交错却表情空洞的局中人。

2010年开始,苏新平的创作对象又一次发生了转变,从人物转向了风景,表现的手法,越来越抽象和怪诞。油画《八个东西》表现的是八个带刺的柱体。“八是一个好听的数字,所以我就画了八个。它可以是五个十个,或者百个千个。它们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指向性,八棵树也不是,八个云团也不是,所以我就称它们为八个东西,其实画的是今天我们这个浮夸社会的状态。”如今的社会太复杂和怪异,苏新平觉得其中掺杂的因素太多,理不出头绪,分不清要往哪里走。

今年1月,苏新平开始创作一张由100张纸组成的大素描,因为他越来越碎片化的生活,已经无法达到画大型作品的工作状态。正视现实,他用最朴素最日常的铅笔,在一小块一小块纸上作着最简单的排线,说话之间可以排线,喝茶之间也可以排线。每一张画觉得可以了,就贴在墙上,就这样慢慢形成了100张的图像。最后的结果是有延伸性的,10张可以协调成一个作品,千张也可以协调成一个作品。

这种没完没了、悬而未决的状态恰恰是苏新平近年来生活状态的写照。首先他是一位艺术家,这是最基本的、任何干扰都不允许的人生定位。其次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和教授,教书育人与行政事务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这些纠结焦灼的俗世困扰,苏新平都会当成问题去思考。“能否解答不重要,关键是思考的过程可以产生乐趣,比得到几千万要愉快得多,幸福得多!”苏新平笑道。

(1)下面各项对文本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 许多艺术家都认为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了苦难,而苏新平则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满足和享受。

B. 苏新平因为画版画而失去宁静,不断的艺术巡展使他无法安心于创作,不得不在美国住了半年。

C. 海外艺术世界冲击着苏新平的内心,使他对艺术产生怀疑,无法宁静地生活,不由得停止创作。

D. 社会的复杂与怪异,使苏新平感到理不出头绪,他用《八个东西》这类风格的作品来表现社会。

E. 教书育人与行政事务占用了苏新平很多时间,于是他开始担心他作为艺术家的人生定位会动摇。

(2)如何理解“我画的不是草原,而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心灵状态”这句话。(3分)

(3)提炼概括苏新平考入美院后的艺术之路。(5分)

(4)统观作文,概括苏新平的艺术追求。(3分)

(5)苏新平认为:“能否解答不重要,关键是思考的过程可以产生乐趣,比得到几千万要愉快得多,幸福得多!”你对这话如何理解?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和自己的认识谈谈看法。(10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两全齐美 富丽堂皇 委曲求全 既往不咎

B.臭名昭著 覆水难收 相形见绌 别出新裁

C.关怀备至 真知灼见 礼尚往来 心心相印

D.蓬荜生辉 察言观色 谈笑风声 瑕瑜互见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根据有关部门的提议,在学校的 开辟了图书馆、音乐厅等较为高雅的文化场所。

⑵“执政为民”,就是要求我们的公务员在为百姓办事时能够随时提供 便当的服务。

⑶该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从年级到班级 发展到每个同学都签定了安全责任书。

A.邻近 简洁 以致 B.邻近 简捷 以至

C.临近 简捷 以致 D.临近 简洁 以至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阳光充足。

B.优等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与其他同学忙着赶作业相比,他们常常能够无所事事地阅读课外书籍。

C.台湾近日来遭受台风袭击,我们十分关心那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

D.在文学作品中,对那些芸芸众生应该如何写,是大可研究的,所谓“中间人物”正是社会的主流。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具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现在已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B.由于人员、材料等问题,开发商未能兑现当初的承诺。昨天,面对记者采访,有关责任人坦言新住宅没有建好。

C.昨天,中国足协通过其官方网站,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对深化中国足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D.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他们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7.把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至于诗读者人数的减少与否、数目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值得担心的问题。

②不然的话,我们不如去看电影!

③当科技和媒体使人的思想感情趋向样板化、非个人化时,诗的价值更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和肯定。

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他们一个自由、开放、支持的环境。

⑤如果读者之所以读诗、诗人之所以写诗,只是因为诗比其他艺术形式都更能引导他们进入自我的世界,并在那个世界里探寻人生与世界的意义,那么我们已拥有了理想的诗人和读者。

(顺序)

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②①④⑤

C. ①③⑤②④

D. ⑤③④①②

18.为保护环境,市政府决定,即日起各商场超市严格禁止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有一位老人,在超市购物后,对收银员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很不理解。请以一名环保宣传志愿者的身份对老人说一段解释的话。

要求:①语言得体、通顺;②理由充分,有说服力;③不少于5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9. 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北大师生时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习主席此言说的是教育,其道理亦可用于其他领域。你对这句话有何认识、感悟或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课标试卷考前冲刺试题三参考答案

1.B(A“所有审美对象”及“任何审美者”与原意不符:审美对象必须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美的形象,审美者要对审美对象要有所感受、有所理解;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曲解原意;D“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明显曲解)

2.D(“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是联想,而非“再造想像”)

选错不得分。

3. A 其他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

4. C

5. A “更”是经过的意思

6. D 张骞不是因为李广的失败受到牵连

7.(1)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2)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

(3)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

8.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因为其他人根本看不到这种景色,这四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9.要点一:本诗意在请求援引。

要点二:颈联自伤不遇,表明愁云难散,虽然如此,作者还是表示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

要点三:最后一联用 “十”字极言时间之长,用“犹”字充分地反映了他求官心切;再用一个“羞”字加以缓和,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

10.①古来万事东流水。

②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③守拙归园田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凝绝不通声暂歇

⑥三国周郎赤壁

11.

(1)A D

B (家里并不富裕,文中没有信息) C (母亲对小鸟好并不只是为了“还债”) E (我们姐妹都很支持母亲喂鸟)

(2)①写出此时的快乐,意在表现鸟儿给家里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也对比冬季鸟儿生活的艰难。

(2)②

本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母亲喂小鸟的赞赏,写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丽。“春天”一词是双关,既指窗台上的鲜花带来的春意,又写出母亲幸福的感受。

(3)母亲的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2016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
·山东省东营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山东省2016高三预测金卷(语文)
·山东省2016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
·安徽省蚌埠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5月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安徽省教育厅2016届高三第二次九学科调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