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三 语 文 出题、校对:王俊芳 任素英 宋为烜 贾艳霞 刘俊岚 李亮 范国栋(2016.5)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与“乐”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文化就是以“礼”与“乐”为理论基础的“礼乐文化”。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源自于上古社会一些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文化活动。“礼”起源于史前初民在祭祀祖先与天神地祇的活动中,以及其他一些巫祝活动中的一些行动程式和仪节规范;而“乐”则是与这些程式仪节相配合的乐舞。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礼”与“乐”的内容逐步扩大化、系统化,人类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礼节仪式以及与其相配合的乐舞也逐步被纳入“礼”与“乐”的范畴。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指规范社会、人生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性。“乐”这一与“礼”相提并论的范畴,则不仅是用以娱人娱神的音乐与舞蹈,而且是配合“礼”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故而《礼记·乐记》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等级制度的逐步形成和确立,尊卑贵贱有别的观念得到日益强化,“礼”也被赋予了维护和规范君臣、父子、长幼、男女尊卑贵贱有别的职能。孔子所说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集中反映了他对礼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重视。概而言之,礼之本质是“序”,即等级、秩序;乐的本质是“和”,即和合、和谐。和谐与秩序是对立的统一,无秩序难以和谐,非和谐难以维持秩序。在孔子的社会理想中,一方面依靠礼来约束、规定人们的行为仪节,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用乐,即诗歌、音乐、舞蹈等情感满足方式维系和谐,进行教化,从内心感化、诱导人们对“礼”的衷心认同。以礼修身,以乐养性,它调节着人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能够维持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汉代史学家班固强调,礼乐的本质就是“别异”与“和同”,别异以明尊卑,和同以附万民。 虽然兼具“别异”与“和同”双重功能,但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更多地体现在“和同”上。《论语·学而》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礼乐文化”这种崇尚、注重和追求和谐的基本精神,决定了“礼”的社会功用,即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因此,完全可以说,儒家礼乐文化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贵和”。这种价值取向就是主张并要求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都应当在“礼”的制度框架下和平共处。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该尽可能采取宽容、谦让的态度,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强大的凝聚力。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思想学说以“仁爱”的精神以及“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原则著称于世,体现了儒家礼乐文化“贵和”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1.下列关于“礼”“乐”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与“乐”同属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都是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B.“礼”和“乐”是相提并论的概念范畴,“乐”的功用不仅在娱乐,更是配合“礼”进行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C.“礼”的本质是“序”,即强调等级、秩序,“乐”的本质是“和”,即要求和合、和谐。二者的这种目标指向各异,因而难免彼此对立。 D.“礼”的功能偏于“别异”。“乐”的功能偏于“和同”,“乐”的目的是让人们获得情感满足,进而达成对“礼”的认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所倡导的“礼”“乐”皆起源于上古,“礼”的雏形是一些祭祀、巫祝活动中的仪节范式;“乐”则是与其相配合的乐舞。 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内容逐步扩大化、系统化,许多其他礼仪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乐舞也被纳入其中,儒家礼乐文化便成了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 C.儒家经典《礼记》认为,礼、乐、政、刑都是实现“王道”的手段。这些手段并行不悖,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达成人们和谐相处的平衡。 D.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学说倡导“仁爱”精神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原则,体现了儒家礼乐文化“贵和”的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礼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有形的是典章制度和仪节规范、行为程式,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无处不在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性。 B.孔子认为“礼”“乐”是“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的最好办法,集中反映了他对礼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与重视。 C.“贵和”的价值取向要求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礼”的制度框架下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并希望人们面对矛盾冲突时宽容、谦让,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D.“和同”完全体现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取向,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也就是说,儒家的礼乐文化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永远不会过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为后者。 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2)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行 刘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8.《唐诗快》说:“早行情景,宛在目中。”诗的前三联是如何突出“早行”之“早”的?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不畏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是现实又让他踌躇、无奈、心有不甘、为难而不退却的情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诗中的这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是实写也是虚写,极力渲染了浓重的悲秋情结。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赞叹了刘裕挥戈北伐时的豪壮气势。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卖白菜 莫言 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下列对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 B.“我”多次冲撞老太太,但老太太没有与我争吵,证明老太太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 C.母亲见到“我”哭而批评我不像男子汉,看似是批评其实是深深的爱,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D.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 E.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用大段文字写那棵最小的像和尚头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买白菜的老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6分) (4)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洛勇:我只演正面的中国形象 赵晓兰 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因主演百老汇名剧《西贡小姐》而成为西方戏剧界的明星。《亚洲周刊》称:“由于他的表演,百老汇舞台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美国戏剧》则说:“美国应该承认更多像王洛勇这样的亚裔演员,从他身上可以预见中国演员、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已为期不远。” 王洛勇1958年出生在河南,11岁就离家去湖北十堰的一所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武生。他每天清晨就开始苦练基本功,摸爬滚打,舞刀弄枪,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1981年,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4年后以优异的表现留校任教。 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王洛勇并不满足。“大学毕业就教书,从理论到理论,总感觉自己有点误人子弟。”他对《环球人物》的记者说。在一次艺术节活动上,他遇上了一个美国代表团,了解到在美国,一部戏经常能演上七八年,最长的甚至演了30多年。他很不解:是什么样的经典能这样长演不衰?他也因此对百老汇的舞台产生了向往。 1985年,他去路易斯安那大学学表演。可一到美国,他蹩脚的英语就露了马脚,路易斯安那大学的6000美元奖学金被取消。费尽周折,他最终就读美国波士顿大学戏剧表演系。“艰苦、劳累、饿肚子,穷得一文不名。整整好几年都是这么度过的。”王洛勇对记者回忆道。“在异国他乡,我靠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不拔,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 在争取《西贡小姐》的表演机会时,舞台监督起初对他的英语水平表示怀疑。王洛勇对他说:“只要我能出现在《西贡小姐》的舞台上,我的英语就一定比台上所有的亚裔演员好。”演出成功后,连《纽约时报》都这样评价:“他清晰的英文吐字,让用母语演出的美国演员感到羞愧。”因为自幼学习京剧,王洛勇的表演功底很扎实。他还深入理解角色,挖掘出人物的深度。美国剧评家说他的表演“强烈控诉了殖民主义对亚洲文化的摧残”,称他“是个有鲜明个性的创造者”。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怎么演过正派人物——胆小的中国人,愚昧的中国人,无理的中国人,自扫门前雪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加在一块儿,就是造成我们被人看不起的原因啊!” 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洛勇都觉得表演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也坚定了他回国发展的念头。 那是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王洛勇接她放学。女儿见到爸爸一直闹别扭。经再三询问,孩子才告诉他说:“你总是演傻子,同学们都说我是傻子的女儿!” 王洛勇这才恍然大悟。在美国电视剧《第三观察》中,他扮演一个生活在中国城里的父亲,女儿得了脑膜炎,他却只是在家里烧香拜佛,害得女儿差点死去。2002年,中央电视台请王洛勇回来演电视剧。听说是正面英雄形象,王洛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为了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为了孩子,也为了减少内疚之情”。 王洛勇先后在《生死卧底》《林海雪原》等电视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他总会对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主演《焦裕禄》,王洛勇循着焦裕禄的足迹进行考察,自己经历了一遍对这个模范人物由怀疑到深信不疑的过程。 因为《简·爱》,王洛勇又重回话剧舞台。这部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2009年开演,如今已演出超过百场。“事实证明,经典永远能够打动人心。”王洛勇自己也被这个结果打动了,“这出戏讲两性之间的自由、平等、相互尊重,它强调女性的独立,女性在选择婚姻时对财产的割舍,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现实是一致的。”王洛勇说,在他的经验里,不论是百老汇还是好莱坞的作品,都一直强调主题先行。 王洛勇一直想成为一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于是,他在美国一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传播中国文化;在一些国际文化活动上,他组织昆曲、京剧的演出;在演讲中,他把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同《霸王别姬》,《哈姆雷特》同《赵氏孤儿》相比较。 “文化工作者对国家有责任,”王洛勇说,“艺术家不为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歌唱,声音就永远没有力量。我以前为祖国做得太少,现在有机会了,在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上,我愿意做一块石头。” (摘编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包明廉:你在美国还是大学里教授戏剧的专业教师。 王洛勇:我在美国有七八年的大学戏剧教学经验,我培养的学生很多在美国中小城市的剧团里任艺术总监。我曾问他们,我作为一名外国教师,你们向我学到什么?他们说: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停地调整自己,走出低谷的经验。我听了感到欣慰。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奋斗经验与国内的同行和学生们交流。 (包明廉《从百老汇到“林海雪原”——杨子荣扮演者王洛勇访谈》) ②在索桥上大吼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场,一副古道热肠的大侠模样,喝酒、作诗、斗鸡、吵架样样玩得转……对诗仙李白过于新鲜大胆的演绎,一些网友看了之后连呼李白形象雷人。面对网友“这个李白恶搞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近乎于神的诗仙”的质疑,王洛勇回应说,“我们塑造的这个李白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满怀诗意豪情的才子……” (赵永兵《王洛勇:李白不仅仅是一个诗人》)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美国,一部能够强调主题先行的大戏甚至能够演上30多年,这深深地震动了王洛勇,也使他对百老汇产生了向往之情。 B.王洛勇的路易斯安那大学的6000美元奖学金被取消,说明想学表演,单有扎实的表演功底是不行的,语言表达也必须要好。 C.为了演好焦裕禄这个正面人物,把他最优秀的品质展现出来,王洛勇亲自沿焦裕禄的足迹考察,这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D.王洛勇认为,《简·爱》体现了两性之间的自由、平等、相互尊重和女性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的现实一致,这是这部戏取得成功的原因。 E.由于王洛勇从小学习京剧,有着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所以他获得了《西贡小姐》的表演机会,做了主演,并且取得了成功。 (2)王洛勇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贡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6分) (3)这篇传记的正文部分是如何组织材料的?这样组织材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正当淘宝众店主、诸小二为其2015年“双十一”的大战__________时,买家们不约而同掀起的退货潮正悄然而至。 ②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__________,不觉苦闷。 ③在五台县台怀镇上田村一山谷间有一老人,靠捡磨菇、采野果、捕鱼虾、拾稻穗维持生计,且__________。 A.自鸣得意 怡然自乐 自得其乐 B.怡然自乐 自鸣得意 自得其乐 C.自鸣得意 自得其乐 怡然自乐 D.自得其乐 怡然自乐 自鸣得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充分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B.9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20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入轨,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C.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范围降雪导致的逆温、静稳等和东北地区开始进入供暖期所造成的。 D.中国承建的非洲首条现代化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日前正式通车,它对于缓解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书面信息的交换不要求发送者和接受者同在,__________。书面文献将字词从它们的言者和最初的上下文中分离出来,削弱了记忆的重要性,允许对信息内容进行更加独立和更加从容的审视。书面文献也使思想和想法可以在它们的原创者死去之后留存下去。 A.所以,其前后顺序无关紧要,可以互相替换 B.因此传播从它们早期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C.但对发送和接收的内容提出了较为具体且严格的要求 D.从而保证了信息交互的顺畅和及时,有利于信息的迅速传递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是保护人类文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为1700亿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