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常州市教育学会2016届高三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锻炼??不可一世??故步自封? B.?磨炼??舍我其谁??故步自封 C.?磨炼??不可一世??亦步亦趋? D.?锻炼??舍我其谁??亦步亦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C.?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D.?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4.?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相对于其他后进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保守不以压制创新为能,因此它可从传统和现代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滋养。 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旧保持了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② 对于古今之变淡然处之,不走极端正是英国文化的一大长处 ③?英国比较成功地减弱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颠簸和震荡 ④?它的创新不以踢开传统开路 ⑤?也就是英国之为英国的国家特性 A.?①⑤③②④???B.?②④①③⑤???C.?③①②⑤④???D.?③①⑤②④ 5.?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 B.?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C.?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异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隘诸湖不泄水?????? 隘:阻塞 B.?蜚英导希得罗致之????? 罗:捉拿 C.?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纾:解除 D.?于是击鼓耀兵????? 耀:炫耀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A.?遂以舟达郢州???????????B.?举白旗以麾 C.?以告唐舜申?????? D.?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老兵客栈 谢友鄞 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臵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 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了瞭望楼上。? 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臵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 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当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2.?第②段中说水会营子的“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文章哪些内容体现了这种临界的感觉?请加以概括。(6分) 13.?作品中的“老兵”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4.?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5.?本文题为“老兵客栈”,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大师何以诞生 李海默 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能不能诞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大师?乐观者言,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自然会诞生。悲观者言,现今与中西学术传统的原典路径皆割裂太深,隔阂太巨,无以为继。笔者苦思此“问题”,发现其中有一大悖论,此悖论不解决,这个“问题”终究是个伪问题。 ②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今中国需要大师?在笔者看来,呼唤“大师”的焦灼来源于公众与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中国已经如此发达,学术文化领域“大师”的缺失是明显不合理与不匹配的,这让中国丢脸,因此迫切需要大师。这么想本无可厚非,但呼唤和吁求如此的强烈,乃至人们不再去关注另一个更加切要的问题:怎样的社会机制才是孕育大师的温床? ③1957年,以赛亚·伯林在其题为“苏俄文化”的论文中写道:“他们觉得伟大的民族必须拥有重量级的教授、杰出的艺术家和充分的文化装饰。因此他们给予那些行业的最高从业者很高的薪水,但又难以摆脱一种难以抑制的威吓后者的冲动,或一种敲打、欺负、公开羞辱后者的诱惑,当后者稍微表现出某种独立或希望保护自身尊严的迹象时,就迫使后者记住身上拴着的锁链。”这是当年苏联知识分子的处境。社会需要的是作为“符号”意义存在的大师,最好能够拥有一切中西文化的荣誉头衔,而一旦拥有,社会希望他如何自处呢?自然是以永远保持这一“符号”的中立态度而存在,做社会的“大师”,而不是大师自身成长轨迹里不断嬗变的那个具体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已渐渐不知究竟何为真正的大师,而只需要一些合乎公众心愿的大师“符号”。 ④既然如此,那么反复诘问开篇那个问题,难道不是构成一种内在的悖论吗?只有那种深切浸润在学术传统中,并能结合世道人心做新的发掘与变革,引领风气迁转,却又“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物,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大师降临,往往让侪辈与后来者发出“世间原未有斯人”的感叹。真正的大师往往期待用新知为社会做些什么,大师与社会互相“熟悉”,而我们所呼唤的“大师”却定格在一个静止的形象中,作为中国崛起的一个佐证。 ⑤1971年汉娜·阿伦特发表《纪念马丁·海德格尔的八十华诞》,描述了她那一代人对海德格尔的仰慕:“关于海德格尔的传说很简单:思想又复活了;人们认为已死的昔日的文化瑰宝又获得了言说,人们发现这些瑰宝所呈现的完全不是先前认为的那样无足轻重。终于有了这样一位教师;人们也许能够从他那里学会思考。”“真正的大师”恐怕就是这个气派,生当衰世能激荡风雷,唤醒“万马”,生逢盛世则洞悉世运,扭转乾坤。 ⑥大师何以诞生?他总是诞生在那些渐渐明白何为真正的大师的时代与社会,世代盛衰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关键或许更在于整个社会充满对人性的理解与对知识的尊重。 16.?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①段中“悖论”的意思。(4分) 17.?简要说明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8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知道理想主义者——那些有着高尚却常常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人们。我们也知道现实主义者——那些把目标限定在能达到的成功,只设置实际且可操作的计划的人们。的确,实际的人常常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然而没有那些梦想家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又将会怎样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自仲尼以上尚书则阙略无年次百国春秋之志复散乱不循凡例又亦藏之故府不下庶人国亡则人与事偕绝。太史公云:“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此其效也。是故本之吉甫①、史籀②,纪岁时月日,以更尚书。传之其人,令与诗、书、礼、乐等治,以异百国春秋。然后东周之事,粲然著明。令仲尼不次春秋,今虽欲观定、哀之世,求五伯之迹,故荒忽如草昧。? (选自章太炎《国故论衡·原经》) 【注】①?吉甫:周宣王的贤臣,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②?史籀:周宣王的史官。 21.?文中提到的诗、书、礼、乐、春秋与________合称为“六经”。(1分) 22.?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在著史方面的功绩。(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率四十万大军进攻逍遥津,遥望东吴军营,战船罗列,军容严整,不由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B.?《边城》错综有致地展现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它不仅作为翠翠与傩送、天保爱情故事的背景,本身也是小说着力描述的重点和中心。? C.?《茶馆》分别截取清末戊戌变法后、民初军阀混战和抗战结束三个历史断面,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展现茶馆的变迁和人物的悲剧命运。? D.?《欧也妮·葛朗台》中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这位庞大家私的继承人,彼此猜忌诋毁,随着夏尔的到来,他们只得偃旗息鼓。?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亡妻念念不忘,小心地珍藏着她的遗物和照片;他对马诺林怀有慈父般的感情,带他出海,教他捕鱼。 24.?简答题。(10分)? (1)?“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这段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5分)? (2)?《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经受了哪些人生悲苦?(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我读了不少论小说的专著。总的来说,这些专著的作者不愿把小说看作一种消遣方式。他们一致同意,小说中的故事无关紧要。实际上,他们更倾向于认为,故事是阅读小说时的一种障碍,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忽视了小说中他们认为的那些重要因素。看来他们好像并不懂得,故事其实是小说家为拉住读者而扔出的一根性命悠关的救生绳索。他们认为,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是小说的庸俗化表现。我觉得这观点太奇怪了。因为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有史以来人们就一直聚集在篝火旁或者市井处相互听讲故事。当今侦探故事的泛滥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虽然把小说家仅仅看作故事员是对他的轻视和侮辱,但小说家要讲故事仍是事实。当然,我敢说没有人是这么看待小说家的。小说家通过自己所讲述的事件、选择的人物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为你提供一种对生活的批判。这种批判也许既不新颖也不深刻,但它已在那里了;其结果是,尽管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已经通过他这种简单的方式成了一个道德家。? 目前,小说有一种倾向,就是注重刻画人物而不注重讲述故事。当然,刻画人物很重要;因为只有当你熟悉了小说中的人物并对他们产生了同情之后,你才会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倾全力于人物刻画而不注重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这只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另一种写法则是单纯讲述故事,其间对人物的刻画很马虎或者很粗略,像这样的写法也同样有权存在。? (节选自《毛姆读书随笔》) 25.?“故事其实是小说家为拉住读者而扔出的一根性命悠关的救生绳索”,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6.?根据材料,概括毛姆关于小说的主要观点。(6分) 27.?现代小说观念认为小说怎样讲故事更重要。请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或《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磨炼”有强调在艰苦的环境或完成繁难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的意思。“不可一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不符合句意)? 2.?D?(A项主客颠倒。B项句式杂糅。C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 3.?A?4.?D?5.?D? 6.?B?(罗:招致,网罗) 7.?B 8.?(1)?现在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句式1分,“趋事赴功”1分,“秋”1分) (2)?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3)?制使吕文德征召他,他没有应征,逃往他处隐居,到处寻找他没有结果。(“招”“遁”“物色”各1分) 9.?急公好义(深明大义),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每点2分) 10.?(1)?暗淡,幽寂。(2分)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2分) (2)?①?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庭院空寂,落花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哀怨。②?象征(或隐喻),“春欲晚”“梨花满地”象征青春暗逝,年华老去,暗示了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每点3分) 11.?(1)?朝菌不知晦朔?(2)?春与秋其代序?(3)?猿猱欲度愁攀援?(4)?无边落木萧萧下(5)?杜鹃啼血猿哀鸣?(6)?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举匏尊以相属?(8)舞榭歌台 12.?①?地处两省交界,区划多次变更,风习混杂。②?保留着许多过去的建筑,像遗址标本。③?时代变迁,但老百姓身上仍留有许多过去的习惯和精神。(每点2分) 13.?饱经风霜;消防生涯给他留下鲜明的印记,如恪尽职守,时刻保持警觉。时代和环境改变了,他还固守传统。(4分) 14.?时代变迁,水会营子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但这里的人们依旧保留着过去团结互助、共同消防的习惯和精神,这种看似滑稽的坚守令人肃然起敬。(4分) 15.?①?水会营子是作者有意描写的对象,通过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了世事变迁的沧桑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文化内涵。②?水会营子是老兵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正是它的历史塑造了老兵的性格。③?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水会营子沿习的传统,为下文捆绑客人游街的描写做铺垫。(每点2分) 16.?呼唤大师,却不明白何为真正的大师;不知道怎样的社会机制才能孕育出大师,不去为大师的诞生创造条件。(4分) 17.?第③段引文:以当年苏联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我们当下的社会作比较,说明我们需要大师只是为了装点门面。(3分)第⑤段引文:举海德格尔为例,说明真正的大师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或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3分) 18.?首先指出当今社会对大师的呼唤存在悖论;其次,分析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大师只是合乎公众心愿的“符号”,国家崛起的佐证;然后,论述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最后呼吁为大师诞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8分) 19.?略。 【参考译文】 张惟孝,字仲友,是襄阳人。身长六尺,通晓《春秋》,科举考试不中,于是在骑马射箭上用力。(遭遇兵灾)襄阳城中混乱,百姓争着逃出关口,惟孝拔剑杀了数人,赶到白河边,看到岸边有一艘很大的船,急忙登船,船上的人不允许他上船,惟孝说:“今日之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能杀掉我的人就是这船的主人。”船上的众人被慑服,于是乘这艘船到达郢州。兵乱,逃奔到沙洋,别之杰为统帅,把各个湖的出水口都阻塞起来不让水流下泄,惟孝命令两人穿着商人的服饰前往,秘密探查守卫隘口的士兵后,惟孝说:“这容易对付。”于是分派了十名骑兵,让他们穿上黑袍,假扮敌兵,并宣称:“后援部队很快就抵达。”守卫的四五百人全都溃散,乘船奔向藕池。 开庆元年,定居江陵,前往沙市,江面众船云集,没有办法渡江。不一会儿,头顶高冠张着车盖的人,带着几十位随从过来,原来是宣抚姚希得的弟弟,下令说:“谁敢争着靠岸的就把他投入江中。”惟孝斜着眼看了一会儿,提着剑分开人群走上前,举起白旗指挥,命令众船靠岸,不准混乱次序。干官(州郡府中办事老成之官吏)钟蜚英看到他的行事,觉得他是不寻常之人,告诉唐舜申,舜申说:“他是我的朋友。”详细地说了惟孝平素的事迹。蜚英曾对张惟孝说:“今天正是我们立功报效国家的时候。”张惟孝默不作声,钟蜚英又问他,惟孝却说:“朝廷辜负人。”第二天,钟蜚英游说姚希得把惟孝请来,在仲宣楼宴请他,酒酣之际,钟蜚英说:“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这句话激得惟孝跳了起来,慨然说道:“惟公之命是从。”于是向钟蜚英求取三十张空名帖回去了。十天后,张惟孝和三十名骑在马上的将官模样的人,带着五千披甲的士兵来到钟蜚英处,他们旗臶鲜明,队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于墨山,游骑和步兵连续。姚希得大喜,问张惟孝统领下的将士的姓名,惟孝回答说:“朝廷辜负人,与朝廷共享其福很难,与朝廷共御祸患容易,我们的来到姑且为君侯解除一时的困难罢了,至于姓名就不用知道了。”其时,鼎、澧等五州的形势非常危急,于是张惟孝击鼓阅兵,不到几天,部众达到万人,和敌人的几次战斗都取得胜利,长江之上,一时平静。制使吕文德想把惟孝招来任朝廷将官,他没有应招,逃往他处隐匿起来,有人说他前往淮甸了,后不知所终。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自仲尼以上/尚书则阙略无年次/百国春秋之志/复散乱不循凡例/又亦藏之故府/不下庶人/国亡则人与事偕绝(每处1分)? 21.?易(周易、易经)(1分)? 22.?为春秋编年;转官史为民间史(将官史传之庶人);将国别史融汇为通史。(每点1分) 23.?AD? 24.?(1)?鸳鸯。(1分)贾赦看上鸳鸯,要向贾母讨了做妾。鸳鸯坚决拒绝。(1分)贾赦大怒,以为鸳鸯不愿嫁他是看上了宝玉或贾琏,便传话给鸳鸯,叫她休想,且不会放过她。(2分)于是在贾母等人面前,鸳鸯说了这些话,并铰发明誓至死不嫁。(1分)? (2)?愚昧麻木,逆来顺受。(1分)年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