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2016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24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7/29 8:42:1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江西省2016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题

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族成年礼——冠礼、及笄,经周代统治者的规范,在士及以上阶层中广泛实行,后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很多仪节发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到唐代,虽然统治者做了礼仪重整,得到部分复兴,但是却呈现出衰微之势,正如柳宗元所言,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宋代司马光亦云:“冠礼之废久矣。”鉴于此,司马光作《书仪》存其旧礼,其后的朱熹更作《家礼》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使得冠笄之礼广泛通行于士庶阶层,对后世影响深远。金元一代,冠笄之礼不见于记载,而至有明一代,统治者力复旧礼,成年礼再度重建,然而到了国力衰微的明代后期又复于湮没,至清代因朝廷改易,上层社会的成年礼几于断绝,所幸广大民间依然有遵旧制、行旧礼者,但只不过是一成年礼俗形式而已。它们有的以断片的冠礼或笄礼的形式独立存在,有的融于婚礼之中,形式多样,散在民俗生活之中。

男子“庆号”,又称“送号”“贺号”,至迟于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乡村,形式上虽有差别,但都属于以村落为依托的集体成年礼。如民国二十六年安徽《繁昌县志》载:“繁惟男子弱冠,父兄择吉命字,亲友置尺许小匾,金漆书之,礼以联、烛、果、酒、彩、爆,名曰‘送号’。自是,成以字称之,不复呼名。”民国三十年河北《高邑县志》载:“凡届丁年,则联络等辈,举行贺号。预请能文者按名选字,义意贵能关切。择定后,书于红纸,榜示通衢,乡众醵酒相贺。受贺者设筵酬谢,依次劝饮。以后则呼其号而不名。此礼简而易行。”

女子“上头”,又称“冠笄”“上梳”“梳头”“开脸”等,都是笄礼的代称,后世为婚礼合并,属于与婚礼结合的个体成年礼。晚唐诗人韩偓《新上头》诗云:“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诗中把一个即将成年、及笄待嫁的女子的娇羞之态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类诗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笄礼和婚礼就已经融合。后世更是如此,有大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记载可为证。民国三十二年福建《明邑县志》载:“女子于及笄时已字人,则男家须备送首饰、果饼之届于女家,而女家则择吉期为其女加笄,并将果饼分送戚属,亦有宴客者。”并且,很多“上头”与“开脸”习俗结合在一起。清同治五年湖北《长阳县志》载:“嫁娶前一日,女家为女束发命笄,日‘上头’,又日‘开脸’。”至今,民间婚礼中婚前梳头、换装、开脸等俗依然不改。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式各样的成年礼也在兴起。有的仿照古礼而行,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自行组织规模不等的仿古成年礼,取古代汉族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的形式纪念个体成年。有的与西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合,成年礼仪式中男子着西服,打领带,女子着西式礼服,走红毯、过成人门等,整个过程类似西方的交际舞会。有的则与时尚文化相结合,设计远足、野外生存等带有考验性的仪式环节,培养对父母、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当前的成年礼重建尽管眼花缭乱,形式重于内容,乱象丛生,但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成年礼之于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摘编自贺少雄《汉族成年礼絮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及笄”成年礼在周代得到规范,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后,发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后虽经历朝统治者努力,但仍然趋向没落。

B.“庆号”是一种以村落为依托的纪念男子成年的礼仪,又称“送号”“贺号”,至迟在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乡村。

C.“上头”本来是一种纪念女子成年的礼仪,又称“冠笄”“上梳”“梳头”“开脸”等,后来和婚礼融合,并延续至今。

D.“庆号”“上头”虽不是完整的成年礼俗形式,但它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冠笄之礼,对渐次衰微的民族礼俗有传承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光作的《书仪》、朱熹作的《家礼》对当时日趋衰微的成年礼俗起到了保存、推广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B.在清代,成年礼在上层社会已不多见,但在民间仍然有一些遵旧制、行旧礼的人举行,尽管这种成年礼已不大规范、系统。

C.“庆号”是集体成年礼,有《繁吕县志》《高邑县志》为证;“上头”则是个体成年礼,有《新上头》《明邑县志》为证。

D.当今的成年礼形式多样,有仿古成年礼、与西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合的成年礼等,这至少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成年礼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子出嫁前一日,“女家为女束发命笄”;男方须送首饰、果饼等物给女家:这些习俗表明及笄和婚礼已经合二为一。

B.男子“庆号”、女子“上头”、男女成婚都有戚属和乡邻的参与,说明这些习俗都是传统礼俗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与当时社会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

C.经历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仪节发生简化、变异,金元一代未有记载,至清代上层社会的成年礼也几于断绝:足见朝代更迭对传统成年礼的衰微有巨大影响。

D.男子“庆号”有较多的文化内涵,要请有文化的人接名定号;女子“上头”则主要是梳头、换装、开脸,重仪容妆扮:从中可以折射出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后检校①胜州都督,以母忧去职。俭前在朔州,属李靖平突厥之后,有思结部落,贫穷离散,俭招慰安集之。其不来者,或居碛北,既亲属分住,私相往还,俭并不拘责,但存纲纪,羁縻而已。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朝廷议发兵进讨,仍起俭为使,就观动静。俭单马推诚,入其部落,召诸首领,布以腹心,成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检校代州都督。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边军大收其利。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征辽东,遣俭率蕃兵先行抄掠。俭军至辽西,为辽水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时有获高丽候者,称莫离支将至辽东,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莫离支竟不敢出。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以俭为之。永徽韧,加金紫光禄大夫。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谥日密。俭兄大师,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俭弟延师,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日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桑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选自《旧唐书·张俭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B.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C.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D.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用来纪年的名号,首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有一个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

B.“屯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武,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C.“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褒扬的一个称号。

D.“陪葬”,古代丧葬习俗,既指人、俑或物品陪同死者一起埋葬,也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帝王或丈夫的墓旁;这里指张延师死后葬在昭陵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不畏强横。当时颉利可汗白恃强大,每每向边境索求物品,边境各州长官全都奉命,张俭到任后却拒不奉命,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

B.张俭关心百姓。张俭因广营屯田而使边境粮食丰饶,在霜灾旱灾年间,劝勉百姓互相周济;在代州任职期间,鼓励百姓耕作田地,充实家产。

C.张俭诚心待人。朝廷想发兵征伐思结部落,便起用张俭,来观察那里的动静;张俭独自骑马到思结部落中去,召集各位首领,用真心打动了他们。

D.张俭英勇果敢。张俭率军到了辽西,辽河涨水,他的军队久而未渡,太宗认为他懦弱;后来,他又率兵渡辽,冲锋在前,斩敌首数千级。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5分)

译文:

(2)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摊声浣溪沙

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毛 滂

日照门前千万峰,睛飙先扫冻云空。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①精明过少壮,次公②烦碎本雍容。听讼阴中③苔自绿,舞衣红。

【注】①定国,于定国,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判决案件公允准确。②次公,盖宽饶,西汉人,官为司隶,勤于职政,行清能高。③听讼阴中:传说西周召公行巡乡邑,在甘棠树下审理诉讼案件,故有“听讼阴中”之说。

8.前人把这首词归为豪放词,请结合词的开头两句说明这样归类的理由。(5分)

答:

9.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作用。(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的句子来写自己始与琵琶女相见以及琵琶女的羞涩之态。

(3)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牵着马在兰草丰茂的水边高地漫步以及驰马到椒木林立的山丘上休息的句子:“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药碾子

刘群华

一个药碾子,是悬壶之人必须修炼的禅道。

药碾子靠碾轮在碾槽里不断滚动而把中药碾成粉末,中间宽敞,两头收紧,像驮着岁月的小船,行走于悬壶的湍急河流。

我的药碾子是师父送的,他见我性躁,嘱我多多碾药,能修养心性。如今铁铸的药碾子好几年没用了,蒙了厚厚一层灰。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它如被我抛弃的一个好友,在时光里颠沛流离。

当年,我在师父的惠风医馆学艺。在城东一角,一条苍老偏僻的巷子里,有个粗糙的木门铺子,几根木柱支撑着,但厅堂宽阔,几个中药柜子泛着陈黄色漆的光亮,透出浓郁的中药芳香。药碾子搁在大堂一侧,默默看着络绎不绝的求诊者。

我每天看药熬药,晚上听师父讲读《内经》。有时医馆很忙,师兄腾不出手,师父便喊我去碾药。初上手时,我面对沉重的药碾一片茫然,碾轮在我面前更显笨重堆使。我甚至不会用双脚滚动轮子,只能用双手握住轮子柄,不断滚动。一天下来,一手血泡,有的还磨破了皮,出血了,痛得我钻心流泪。师父就点起一盏油灯,拿出一根缝衣针,针鼻子上穿条青棉线,沾上桐油在油灯上点燃,线就如一道火焰顺着缝衣针刺过我的血泡。血泡瘪了,师父说:“桐油祛风退火,很快会好。”

如此历练再三,我慢慢掌握了窍门,终于能够稳妥而有效率地碾药了。我坐在木椅上双脚滚动着铁碾轮,咔嚓咔嚓地碾着干枯僵硬的中药,仿佛一曲重复的粗犷山歌,盘旋于青瓦白墙之间。中药被往返碾磨,然后过筛,细末另装,粗末再碾,直至药碾如泥。这种药泥大概有两种去处,一种混蜂蜜做中药丸子,一种和油脂做外敷膏药。中药丸子可大可小,小如绿豆即可,大如梧桐亦行。而外敷的膏药则深如夜色,青黛之中,还有几丝像桔黄的灯光,贴在患处,人温暖,心透亮。

碾药是辛苦的活儿,夏天怕热,冬天怕冻。冬天碾药,屋里头必烧一膛红彤形的炭火,然后兀自滚动着碾轮,咔嚓咔嚓,孤独地响。碾药除了气候的冷暖,还有人的疲惫和单调,倘若在夏天,则难免不知不觉呼呼睡去。一日,天气闷热,门外的玉米叶被日头蒸卷了。我在屋里碾药,师父进来,看我汗流浃背,又一脸厌烦,说:“碾药累不?孤独不?“我的心思被师父洞察无余,只能尴尬地嘿嘿一笑。师父说:“碾药也有乐趣,要学会自寻快乐,可以边碾边读书。”他示范性地拿起一本药书,双脚滚动碾轮,在叮当叮当之声中翻阅起了一页页远古的方剂。

我在旁看着,在师父的脚下,药碾子是一只驮着快乐的船,在碾槽里张帆,一路风雨而去。师父像一名得道的禅师,怡然地品味着窗外的阳光和书中的淡泊。

物在身之外,不居身之内,忘物而不思物。这句话,师父总拿来教导我。他说,你满脑子想着碾药,累从心来。我起初不知其中意味,后来知道了,师父也老了。碾药碾出快乐,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在药碾子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也会治疗简单的风寒风热的外感了。一次,一个小儿被父母抱了进来,我号了下小儿的脉,在处方笺上准备写几味疏风散热的药。尚未落笔,师父从外面进来,他看了看患者,说:“小儿娇嫩,用药要轻灵,如羽毛一样。”便嘱咐我去药碾子上碾几味药,调油脂敷在小儿的脚板上。我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医生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师父说:“病之治,一味即可,不用二味,既节省了病人的费用,又减少了对身体的潜在伤害。你看那些古医书中,为什么有的方剂仅一二味,是药专而力足啊。”

第二天,小儿的病好转了,药赍只花了一个鸡蛋的钱。

拜师后的第五年,我离开了惠风医馆。临行前,师父说:“中医之道,必尊中医之术。”他从后房搬出一个铁药碾送给我,说:“别小看一个药碾,其实是中药的一种工艺,马虎不得。”

我出师后在另一座城的街上开了家医馆,虽然比师父的小,却五脏俱全。中药柜子,高高大大立在大堂中间;四方长桌放在左侧,上面摆着崭新的号脉垫子;师父赠我的铁碾子置于大堂的右侧,静静地睁着眼看我,看得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事。

经营久了,患者日多,需要碾的药也越来越多,有些忙不过来。有患者推荐我用电动磨粉机,我便买了一台。这样,我把大堂的药碾子搬进了西厢房,它的位置被电动磨粉机无情代替了。

每次我去师父的惠风医馆,看师父还在坚持用药碾子,累得腰酸背痛,便小声提醒:“买台电动磨粉机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先写师父赠送给“我”药碾子,然后写当年“我”跟师父学医的情形,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药碾子的重要。

B.惠风医馆位于一条巷子里,虽然地处偏僻,而且外观简陋,但是生意兴隆,求诊者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惠风医馆收费低廉。

C.“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形象生动,写出了“我”弃用师父赠送的药碾子而改用电动磨粉机的悔恨之情。

D.“我”把碾药看成是既累又孤独的辛苦活,师父却能从碾药中找到欢乐:对比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我”和师父不同的性格特征。

E.小说以“我”为视角叙述了师父悲喜起伏的一生,“我”既是师父故事的见证者,又对主要人物师父起到烘托、映照的作用。

(2)小说以“药碾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在刻画师父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结尾已省略,请你为小说补写结尾(不超过20字),并说明你这样补写的理由。(8分)

答:结尾:

理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画家娄师白

张亚杰

娄师白先生是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时便投其门下,随师学艺达25年之久。先生原名娄少怀,后由齐白石改为娄师白,意即师从白石之意。

先生精于写意花乌和山水,也偶作人物。他牢记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坚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精品佳作。先生擅画小鸭子。文化大革命时,他被下放到北京南口的团河农场养鸭子,为了能使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入画,他对鸭子的形态、生活习性进行了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当春天小鸭子刚出壳时,就让妻子哄赶成群的小鸭子跑动,他在一旁观看小鸭子的各种姿态。先生日积月累,废画三千,终于创作出了独特的鸭子绘画技法。在宣纸上,他一笔下去,便墨分五色,鸭子的骨骼、肌肉、羽毛均显现了出来,那毛茸茸的憨态跃然纸上。美术界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娄师白的鸭”这样的说法。

一次,先生在一张两平尺的宣纸上给人作画。上方画了几片红叶,下方是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再在小鸭子头顶添了一只蜘蛛。接着,用一支大笔,在蜘蛛上方轻轻画了一道,一根细如发丝的蜘蛛丝便显现了出来。这种大笔画细丝的技法,是齐派绘画艺术的看家本领,堪称绝技,一般秘不示人。

静水深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生活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一次人们问起“有人说您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批判过老师齐白石,还给他代过笔”时,先生脸色陡变,沉痛地说:“我在齐先生那儿做了25年学生,他就像信任儿子一样信任我。当时社会各界求他画的人特别多,可是齐先生年岁大了,精力不大好,就叫我帮他弄一弄(他用手势做了一个画画的动作),然后,他题款盖章,让别人拿走。可后来,一场‘忠诚老实运动’……”

娄师白先生也有他乐观、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先生正和几位客人谈话,有位不速之客敲门进来,拿着拍卖会上拍到的一幅挂轴请先生鉴定。先生看完画后说:“没错,是我早期的作品……”那客人又要求先生题字。先生在画上写了“此乃昔年之作,师白又题”。不料,那人还拿着相机要和先生合影,说出售时有个见证。家人再三阻拦,可他不依不饶,场面一时尴尬。这时,先生不紧不慢地说:“合影可以,但我是收费的。”那人问:“收多少?”先生说:“两万。”那人一听,慌忙卷画出了门。大家“哗”地笑了。另有一次,一位朋友开车接他,拐弯时未打转向灯,被交警叫下车。朋友向交警作了一番解释,获得谅解后放了行。先生不解地问:“警察怎么没罚你?”那朋友开玩笑说:“我告诉他,我车上坐的是国画大师娄师白,警察一听赶快放了我。”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我的名字还真管用。”

艺无止境。先生80多岁了,还不停地在艺术上追求和探索。一旁的画案上,放着一份《光明日报》,上面有他刚发表的一幅紫藤。那幅画一反过去的传统画法,画面极写意、很朦胧,没有紫藤的具体形状,只有印象,上边题着“衰年变法”。有人赞叹道:“先生有如此勇气从传统中走出来,说明意识、思维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新颖和敏锐。”不料,他苦笑着说:“编辑和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可不赞成我那样画,给我建议说,还是画你原来的那个吧,不要变了。他们都不接受这种画法。”他显得无可奈何。

(选自《散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少年娄师白不几年功夫,画艺大进,临摹老师作品竟能达到乱真地步。有一次琉璃厂的画店来人取齐白石的画,齐尚未画出,来人见到侧案上摆着娄师白作品,以为是齐白石画的,一定要从中取走两张。事后齐白石为其中的一幅《青蛙芦苇》题:“少怀弟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吾门客之君子也。”

(百度百科)

②中华书局出版的《齐白石辞典》中却写着娄师白在文革期间曾更名为“娄批白”,意为批判齐白石老人,与齐老划清界限。代理律师当庭提交了24份证据以证明娄老先生从未批判过齐白石,更未曾更名娄批白,反而在“文革”期间坚持使用“师白”一名,有1973年友表的《鸭场归来画此一角》之署名“师白”为证。 (腾讯新闻)

③齐白石认为“娄生少怀不独作画似予,其人之天性酷似,好读书不与众争,亦不为伍”。并曾感叹地赞誉娄师白:“少怀之心手何以似我,乃螟蛉乎!”

(《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

(1)下列对人物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娄师白原名娄少怀,后来齐白石给他改为“娄师白”,有师从白石之意;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因此,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画。

B.娄师白替人面的红叶小鸭蜘蛛图,采用了大笔画细丝的技法,展示了齐派绘画艺术的看家本领;其画技精湛,既与师承齐白石有关,也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与深入研究有关。

C.当一位客人缠着娄师白合影以有见证时,娄师白脱口说“合影可以,但我是收费的”,这话虽然使娄师白显得有一丝俗气,却让人觉得真实。

D.娄师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幅题有“衰年变法”字样的紫藤面,面面极写意、很朦胧,没有紫藤的具体形状,这面很能看出他对艺术的不停追求与探索。

E.娄师白的代理律师提交了24份证据,证明他从未批判过齐白石,更未曾更名“娄批白”,所以有关“批斗”“代笔”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2)当人们向娄师白问起那段往事对,他为什么会“脸色陡变”?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为什么齐白石会感叹地赞誉娄师白?请简要说明。(6分)

答:

(4)从娄师白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和分析。(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义诊活动,退休的王医生也报名参加了,他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甚至和患者谈心,真是无所不为,许多患者很受感动。

B.这次辩论会开得很成功,我们班的四位辩手一开始便压倒了其他辩手,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博得了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C.时下不少语言枯燥、内容低劣的书籍泛滥,孩子们读这样的书,味同嚼蜡,对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也是没有帮助的。

D.只见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力早已入木三分,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是通过包括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等一系列的感知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儿童通过用手,能获取比用脑更多的知识。

B.既然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我们就回到原点,引导学生从养成多用、多查、多亲近辞书做起,未必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靠性操作。

C.这位高挑的中年妇女,大概被“月亮”搅动了心绪,匆匆走上台来,对琴边老人做了个手势,拿起麦克风,也唱起了《月亮代表我的心》。

D.我已不止一次听探险家们说,野外探险一定要带好足够的干粮、干菜和一些便于携带的食品及常用药品,此外,探险队员中一定还要有经验丰富的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睛,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这是一个仙境。

A.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B.高大的云杉就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云杉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嫩绿。

C.瘦削陡峭的高山上,孤独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D.在夕照的烘托下,白云如狂野的孩子从云杉间奔出。云杉就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

16.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面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语言得体,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给人起名字,中国自古一直就有“ (1) ,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出自《诗经》的名字尤其显得古雅。“淑君”,便选取《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佩琼”,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6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四)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6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6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百校联考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迎三模模拟卷(4月) 语文
·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高中高三5月联考 语文
·江苏省淮安市2016届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