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135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7/29 8:42:1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南康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四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天才与灵感

朱光潜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在灵感之中,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比如说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谈话、做事、写文章、做数学题,但是醒过来后对于催眠状态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此外还有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例如一个人乘火车在半途跌下,把原来的经验完全忘记,换过姓名在附近镇市上做了几个月的买卖。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发现身边事物都是不认识的,才自疑何以走到这么一个地方。旁人告诉他说他在那里开过几个月的店,他绝对不肯相信。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在没有侦探清楚的敌人(意识)看,它好比周亚夫将兵从天而至一样。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溜冰本来是在前一个冬天练习的,今年夏天你虽然是在做旁的事,没有想到溜冰,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却恰在这个不溜冰的时节暗里培养成功。一切脑的工作也是如此。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在罗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习音乐的柏辽兹,跳出水时也决不会随口唱出一曲乐调。他的乐调是费过两年的潜意识酝酿的。

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吴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为洛阳天宫寺的神鬼,他在下笔之前,先请斐曼舞剑一回给他看,在剑法中得着笔意。王羲之的书法相传是从看鹅掌拨水得来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道:“你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我在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

从这些实例看,我们可知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拨动之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来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推广一点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鱼跃莺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在作品的外表上我们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

(选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对于“灵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灵感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完全不靠人力,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B.灵感来临时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作者毫无准备,坐享其成。

C.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D.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这种收获常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交替出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识之外有潜意识,潜意识是指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

B.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一旦他忽然醒过来后,对于病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

C.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完全分裂开来。

D.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所以我们在练字中出现瓶颈时就要学会放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功夫没有错用的,你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于无形中收到效果。

B.虽然很多发明大半是在无意中得来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向来不用功,就能轻而易举地等来灵感,从而获得成功。

C.吴道子赏剑法、王羲之观鹅掌拨水、罗丹看树看云等例子说明,艺术家在潜意识中酝酿的东西,最后往往能在他的本行艺术中表现出来。

D.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因为它们的神韵和气魄是相通的,艺术家就应该尽可能精通各门艺术从而获得灵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俨,庐陵人,幼通四书,举童子。烈祖①晚服金石药,多暴怒,近臣数被谴罚。宣徽副使陈觉不自安,称疾在告者数月;及闻遗诏,即以其日造朝。俨劾奏觉倾耳私室,以幸祸变,请重置于法。不报。烈祖辅吴②设法禁以良人为贱至今冯延巳延鲁欲广置妓妾辄矫遗制托称民贫许卖子女。俨驳曰:“昔延鲁为东都判官,已有此请,大行以访臣,臣对曰:‘陛下纳麓③之初,出库金赎民,孰不归心?今宝运中兴,人仰德泽,奈何欲使鬻子资豪家役使乎?’大行以臣言为然,不许。大行乃斜封其奏,持入宫。愿求之宫中。” 既而果得。元宗初以国让景遂,群下持不可,乃以景遂为诸道兵马元帅,景达副之,宣告国中以兄弟相传之意。俨极谏,谓夏、殷以来,父子相传,不易之典也。然元宗意愈确,不之听。江文蔚、韩熙载典太常礼仪,议烈祖称宗。俨独建言:“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己失之,自己复之,谓之中兴。中兴之君,庙宜称祖。先帝兴己堕之业,不应屈而称宗。”文蔚亦以俨议为当,遂用之。保大二年,元宗终欲传位景遂,下诏命总庶政,惟枢密使魏岑、查文徽许奏事,余非特召不得对。俨上疏力争。会宋齐丘、贾崇皆以为不可,遂收所下诏。其后元宗于宫中作大楼,召近臣入观,皆叹其宏丽,俨独曰:“比景阳④,但少一井耳。”元宗怒,贬舒州副使。孙忌为观察使,遣州兵给俨,实防卫之,俨谓忌曰:“仆以言获罪耳。顾命之日,君持异议,几危社稷,君之罪,岂不重于仆乎?反见防,何也?”忌惭,即撤去。俄召还。后主初嗣位,数与嬖幸弈棋,俨入见,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骇,诘之曰:“汝欲效魏征耶?”俨曰:“臣非魏征,则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为罢弈。南唐亡,俨以老病归乡里,杜门数年。卒七十余。

(选自《南唐书》卷十五,有删改)

【注】①烈祖:名李,五代十国时吴国的臣子,后废吴帝自立。②吴:杨吴。③纳麓:总揽大权。④景阳:景阳楼,南北朝的陈后主为宠妃张丽华而建,楼下有井,名景阳井。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烈祖辅吴/设法禁/以良人为贱/至是/冯延巳/延鲁欲广置/妓妾辄矫遗制/托称民贫/许卖子女。

B.烈祖辅吴/设法禁/以良人为贱/至是/冯延巳/延鲁欲广置妓妾/辄矫遗制/托称民贫/许卖子女。

C.烈祖辅吴/设法/禁以良人为贱/至是/冯延巳/延鲁欲广置/妓妾辄矫遗制/托称民贫/许卖子女。

D.烈祖辅吴/设法/禁以良人为贱/至是/冯延巳/延鲁欲广置妓妾/辄矫遗制/托称民贫/许卖子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四书,即指我国古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我们所学的《当仁不让于师》和《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均出自《论语》。

B.大行,亦称“大行皇帝”,是封建时代对皇帝死后且谥号、庙号尚未确立之时的称呼,意思是永远离去、一去不返。

C.枢密使,是掌管军政要事的最高国务机关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权力与宰相相当。

D.卒,是古代对大夫死的称呼;《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萧俨言事明允,很有主见。关于先帝的庙号,太常江文蔚和韩熙载商议称“宗”,而萧俨却认为先帝是中兴之君,庙号应该称“祖”,不应该委屈而称“宗”。

B.萧俨为人方正,刚直不阿。元宗在宫中修建了一座高楼,群臣都赞叹其宏伟壮丽,惟独萧俨不肯奉承,当场说它比陈后主的景阳楼少了一口井,一点也不给元宗面子。

C.萧俨对于弊政,敢于谏争。元宗下诏,规定只有枢密使魏岑和查文徽才能进宫奏事,其余大臣除非召见,不得进宫;萧俨上疏力谏不可,但元宗没有听从。

D.萧俨义正辞严,令人敬畏。后主即位后,常常与宠幸的侍臣下棋,萧俨看见后生气地变了脸色,把棋局扔在了地上。面对后主的诘问,萧俨严辞以答。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谓夏、殷以来,父子相传,不易之典也。然元宗意愈确,不之听。(5分)

译:

(2)顾命之日,君持异议,几危社稷,君之罪,岂不重于仆乎?( 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首联与颔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论语十则》中的“ ,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2)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胡愈之:一任署长,一代英才,一生传奇

俞晓群

胡愈之先生,1914年在他18岁的时候,以练习生的身份进入商务印书馆理化部。那时他的本名叫“胡学愚”。作为一个只有初中二年级学历的青年,他能做什么呢?在6小时工作之余,他一头钻进商务编译所的图书馆涵芬楼拼命读书。在1915至1918年间,他不但熟练掌握了英语、日语等多种外语,还在《东方杂志》上发表160多篇著译文章。1918年,他开始以“胡愈之”为笔名发表文章。据说他这样做,意在表现对胡适先生“适之”的进化论观点的不满,而“愈之”就有了革命的意义。胡愈之写作既勤且快,仅在1923年,就在《东方杂志》发表60多篇关于国际问题的文章。

胡愈之如此超人的才华源于何处呢?有人说,源于他的天赋。他三四岁开始识字,5岁即能吟诗对句,被誉为神童。后来经常有人评价他“头特大,有异秉”。1939年,邹韬奋先生在《我们的胡主席》一文中也写道,他有“诸葛亮”的绰号,“他的特征是脑袋特大”。“头大”说的是脑容量大,它的潜台词是一个人拥有“天赋的才智”,或是天才。毋庸讳言,胡愈之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无论他做什么,一定会出类拔萃。

先说办报刊。胡愈之有这方面的天赋,据记载,他在读小学时,就在家中编辑过《三日家报》和《家庭杂志》。在他70余年的出版生涯中,创办或主编了许多报刊,有些报刊非常有名;而且他创办报刊的数量之多,也排得上“中国之最”。请看,1920年他与人凑钱为家乡办《上虞声》,1921年协助郑振铎创办《文学旬刊》,1922年创办世界语刊物《绿光》,1925年与叶圣陶等创办《公理日报》,1926年参与筹划出版开明书店《新女性》,1934-1935年间参与创办生活书店以及出版《新生周刊》《文学》《太白》《译文》《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妇女生活》《生活教育》和《光明》,1936年协助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创办大型文摘《月报》和《救亡日报》,1938年创办《团结》《集纳》和《译报》,1941年任《南洋商报》主编,1945年在印尼创办《民主日报》、在新加坡创办《风下》,1946年创办《南侨日报》,1949年创办《光明日报》和《新华月报》,1984年创办《群言》。

再说书籍出版。在这方面,胡愈之也是一位奇才。1924年为纪念《东方杂志》创刊20周年,由胡愈之主持编辑“东方文库”,计82种,100册。1933-1935年间,由于邹韬奋先生流亡在外,胡愈之在生活书店主持编辑工作,出版图书700多种,其中有名的丛书有“时事问题丛刊”“学习与研究丛刊”“黑白丛书” “青年自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译丛”和“新中国大学丛书”等,被邹韬奋先生称赞为我们的“诸葛亮”,有无限的“灵感”;被胡耐秋先生称赞为生活书店的“总设计师”。另外,1926年,胡愈之还参与创办了开明书店,为其制定经营方针与出版计划。他在法留学期间,抽空在巴黎学习精装书的装帧技术,并写信传授给开明书店的同仁们。被章锡琛先生称为“开明书店的参谋长”。

回顾胡愈之先生的出版业绩,有3部书必须提及。一部是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当时斯诺先生在上海,他收到样书后,送给胡愈之。胡愈之立即组织12位译者分头翻译,他本人也以“陈仲逸”为笔名参与其中。为了顺利出版,胡愈之把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他还为此书专门成立一家出版社“复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推出了新书。

另一部是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这部书稿600万字,胡愈之也把它放到复社出版。为此,他做了两件重要的工作。一件是请宋庆龄和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先生出面支持;蔡先生还题写了书名,并且在序文中写道:“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再一件是组织陶行知、王纪元、巴金、茅盾、周恩来等人四处推介,书还未出,已实现认购百余部,预收款4万余元,孙科、邵力子等国民党人都认购了10套。保证了全集的出版。

还有一套重要的丛书,即“知识丛书”。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胡愈之编书之心不死。1961年,他提出由几家出版社联合出版“知识丛书”的创意,一共出版30多种。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胡愈之自述:“记得在中学生时代,我的身体又矮又瘦,显出额角格外的鼓大,站起来全身失去了支点。又因为小时候多病,头发黄短……老是给身材高大的同学们当作开玩笑的资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胡愈之先生本名叫“胡学愚 ”,后以“胡愈之”为笔名发表文章,意在表现自己要积极参加革命的愿望。

B.第一、二段主要是突出胡愈之的才华出类拔萃,为下文写他在办报刊、出版书籍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作铺垫。

C.有人认为胡愈之的脑袋特大,有天赋,但其实这不但不是天才的特征,反而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给胡愈之一生带来无尽的麻烦。

D.邹韬奋先生称赞胡愈之为我们的“诸葛亮”,是因为胡愈之在生活书店主持编辑工作时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

E.文章介绍胡愈之在书籍出版方面也是一位奇才时,先总的介绍其在这方面的业绩,再介绍3部书,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2)为什么说胡愈之在办报刊方面有天赋?请简要分析。(6分)

(3)为说明胡愈之在出版书籍方面的成就,文本运用了数字说明,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文本表现了胡愈之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落后的局面,应多从内因着眼,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就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____、无所作为。

②对于杨女士借记卡中的两万元现金被离奇转走一事,兴业银行一味推脱责任,而现行法律对此 的尴尬局面,更让杨女士感到无奈和失望。

③留学生身处海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面对社交场合许多突发的情况,难免会 ,而社交媒体是留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

A.手足无措 无能为力 束手无策 B.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手足无措

C.无能为力 束手无策 手足无措 D.手足无措 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

B、倍受青睐的“天价”学区房可谓当今教育环境下诞生的“怪胎”,其不仅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同时也折射出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C、刘翔在“两会”的提案中坦承,运动员本身主观能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造成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D、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2016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一中、临川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
·江西省临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 语文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4月半月考(二)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