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42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7/29 8:42: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6年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2016年2月24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文化的滞后,在现代化背景下演进的传统中华文明,让当代中国人陷入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的两难境地。

B.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已制约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C.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乃至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归根到底都受制于农耕经济形态。

D.只有抛弃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并在新旧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醴泉人也。仕隋徵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墌,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璹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及元璹还,述世让忠贞勇干,高祖下制褒美之,赐以良马。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可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节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绐说城中曰 绐:欺骗

B.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攻取

C.将幸怀恩之营 幸:指皇帝亲临

D.籍没其家 籍:登记财产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

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B.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

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C.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

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D.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颇具谋略,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

应该好好地坚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报告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庄园和钱财。

C.世让忠贞勇敢,可汗命郑元璹劝说他投降,他厉声呵斥,击退敌军,高祖下旨褒奖他,不久授予他广州总管之职。

D.世让拒贼平叛,威名卓著,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因突厥的反间计被高祖诛杀并抄家,还差点波及其妻儿。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

(2)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释】(麦秋天:农历四月麦收季节。(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8.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首联。(5分)

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描述女主人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没有尽头的句子是“ ,

”。

(2)韩愈《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全职主夫

毕淑敏

早上,告别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出发到芝加哥去。行程的安排是:我和安妮先乘坐当地志愿者的车,一个半小时之后到达罗克福德车站,然后从那里再乘坐大巴,直抵芝加哥。

早起收拾行囊,在岳拉娜老奶奶家吃了早饭,安坐等待车夫到来。私下揣摸:今天我们将有幸与谁同行?

几天前,到小镇来的时候,是一对中年夫妇接站。丈夫叫鲍比,妻子叫玛丽安。丈夫开的车。玛丽安面容疲惫但很健谈。我说,看你很操劳辛苦的样子,还到车站迎接我们,非常感谢。

玛丽安说,疲劳感来自我的母亲患老年性痴呆十四年,前不久去世了。但照料母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母亲去世了,我一下子不知道干什么好了。你猜,我选择了怎样的方式悼念母亲?

我想出的办法是竞选议员,玛丽安说。玛丽安沉浸在对自我远景的设想中。她说,我要向大家呼吁,给我们的老年人更多的爱和财政拨款。服侍老人不单是爱老年人,也是爱我们每一个人。我到处游说……

我对玛丽安生出了深深的敬佩。

有了来时和这位“预备役议员”的谈话,我就对去时与谁同车,抱有了浓烈的期待。

车夫来了。一个很高大而帅气的男子,名叫约翰。一见面,约翰连说了两句话,让我觉得行程不会枯燥。

第一句话是:出远门的人,走得慌忙,往往容易落下东西。我帮你们装箱子,你们再好好检查一下,不要遗漏了宝贝。

我迅速检点了一番自己的行囊。乖乖,照相机就落在了客厅的沙发上。

第二句话是:你的箱子颜色很漂亮。它不是美国的产品,好像是意大利的。

我惊奇了。惊奇的是一个大男子汉,居然在记忆中储存着女士箱子的色彩和款式的资料,并把产地信手拈来。

我猜想他可能是百货公司的采购员,于是询问他的职业。

约翰把车发动起来,他的车非常干净清爽。他一边开车一边回答:我的工作嘛,是足球教练。

我自作聪明地说,赛球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所以你就对箱子有研究了。

约翰笑起来说,我这个足球教练,只教我的三个孩子。我有三个男孩,他们可爱极了。

他说着,竟然情不自禁地减速,然后从贴身的皮夹里掏出一张照片,转手递给我们。三个如竹笋一般修长挺拔的孩子踩着足球,笑容像新鲜柠檬一样灿烂。

约翰说,我的工作,就是照顾我的三个孩子。我接送他们上学,为他们做饭,带他们游玩和锻炼。我的邻居看到我把自己的孩子带得这样好,就把他们的孩子也送到我这儿训练,我就多少挣一点小钱。但绝大多数时间,我是挣不到一分钱的。因为我不好意思领工资。我是全职的家庭主夫啊。

我赶快把自己的脸转向窗外。因为我无法确保自己的五官不因巨大的愕然而错位。

我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我怕我不合时宜的语调,出卖了我的惊讶。我说,你的妻子是做什么的?

约翰说,法官,她是法官,在我们这一带非常有名气的法官。

我说,那你这样……没有工作,对不起,我的意思是在家里……的工作……她心理平衡吗?

约翰很有几分不解地说,平衡?她为什么不平衡呢?这是一种多么好的组合!她那么喜欢她的孩子,可是她要工作,把孩子交给谁来照料呢?当然是我了,她才最放心。

我顾虑再追问下去会有些不敬,但我实在太想知道答案了。

我说,我还想问问,您心理平衡吗?

约翰说,我?当然平衡。我那么爱我的孩子,能够整天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我是求之不得的。世上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这样的福气的。他们不一定能娶到我夫人这样能干的女子,我娶到了,这是我的天大的运气啊。

到了车站,当我和安妮把所有的行李搬了下来,和约翰友好地招手告别,突然安妮一声惊叫:天啊,我的手提电脑……哪里去了?

约翰不慌不忙地说,别急,很可能是落在岳拉娜老奶奶家了,待我问问她。约翰拨打手提电话,果然,电脑是在岳家。怎么办呢?那一瞬,很静。听得见枫树摇晃树叶的声音。从车站到我们曾经居住的小镇,一来一回要三个小时,约翰刚才还说,他要赶回去给孩子们做饭呢!

我们看着约翰,约翰看着我们。气氛一时有些微妙和尴尬。临行之前,他再三叮嘱我们,现在不幸被他言中……

他此刻的表情,我真的无法确切形容,他是那样的“贤妻良母”,温暖的笑容,耐心而和善。他很轻松地说,不要紧。你们不要着急,我这就赶回小镇。照料我的孩子们吃完午饭,我就到岳拉娜老奶奶家取电脑,然后立即返回这里。等着我吧。在这段时间里,你们可以看看美丽的枫树。只有伊利诺伊的枫树,是这样冷不防地就由黄色变成红色的了,非常俏皮。离开了这里,你们就看不到如此美丽的枫树了。

约翰说着,挥挥手,开着车走了。我和安妮坐在秋天的阳光下,看着公路上约翰的车子变成一只小小甲虫,消失在远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玛丽安虽着墨不多,却是作品中的灵魂人物,她原来在家庭中服侍患老年性

痴呆的母亲,后来用投身政治服务社会的方式来悼念去世的母亲。

B. 作者匠心独运,用来去伊利诺伊州的小镇这一情节,将一个昔日家庭主妇,

一个当下全职主夫,通过志愿者车夫这一身份联系在了一起。

C. 约翰一见面就将箱子的产地信手拈来,他的职业敏感显露无疑,不仅让“我”

感受到其待人接物的得体,更让“我”觉得此行不会有后顾之忧。

D. 约翰三个儿子“笑容像新鲜柠檬一样灿烂”,邻居也将孩子送来训练,这才平

衡了他与身为法官的妻子之间的巨大差异,也让“我”充满敬佩。

E.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事件琐碎平凡,却能推开平淡,以情动人,作者通过对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彰显了其性格特质和精神品质。

(2)第一段中说,“一个半小时之后到达罗克福德车站”,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3)文章在刻画约翰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的标题是“全职主夫”,为什么还要写到另一个志愿者玛丽安?请简析这样写的妙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叶嘉莹:家国往事 诗词人生

高毅哲

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许除了叶嘉莹,很难找出第二个了。有人用一句话概括她一生的追求:“九畹兰滋,乐做诗词传灯人。”

从启蒙到“能自建树”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察院胡同祖宅里,在家学氛围下,叶嘉莹完成了诗词的启蒙,诗词功底日渐扎实。

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她进入了辅仁大学。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

叶嘉莹跟从顾随6年,与顾随结下深厚情谊。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顾随生前没有留下一本著作。叶嘉莹上世纪70年代回国以后,整理出版了40余万字的《顾随文集》,并将她在顾随课堂上记下的八大本笔记,全部交给了顾随的女儿整理成《驼庵诗话》,所得版税,全部给予先生女儿。

在去国外之前,叶嘉莹对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她认为,和充满灵动内容的诗词相比,文学理论实在太过枯燥。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弱德之美

熊烨是叶嘉莹的2010级博士生。彼时他在南方一所大学本科读法律,正处于失落和迷茫中,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讲课的节目,立刻被深深吸引。“叶先生的授课融入了她切实的人生体验,这是最打动我的。”熊烨说。

来到南开之后,他才逐渐了解到叶嘉莹诗词极富魅力的另一层原因。

1948年3月,在北平教书的叶嘉莹南下上海和在国民党海军任职的未婚夫结婚。1948年11月,叶嘉莹和家人从上海来到台湾;在白色恐怖中,丈夫被怀疑是“匪谍”,在监狱一关就是3年,连她自己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也被抓到警察局关了一段时间。被放出后,叶嘉莹没了工作,只好投奔丈夫的姐姐。没有房间可住,她就在走廊上打地铺,很早就要爬起来收拾干净;为了避免孩子打扰主人午休,她只能出去,在烈日之下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在树荫底下徘徊。

叶嘉莹不愿麻烦别人,她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排解方式。“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这句看似普通的话,不仅是叶嘉莹的自白,更是点出了她诗词生涯的魅力根源。

此后几十年间,她著作等身,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家。她提出的词学中“弱德之美”的学说,在如今的众多研究者看来,用来描述她本人十分恰当。这种观点认为,凡被词评家们所称述为“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都是属于一种弱德之美。而叶嘉莹一生的经历无疑都成了这种美学的最好注脚。

愿意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她坚信,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开出最美的花。

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徐晓莉听说南开大学中文系来了一位讲课很好的女老师,便前来听讲。“在课堂上,叶嘉莹就是一个强大磁场的磁心。”徐晓莉回忆,“她从不拿讲稿,却常常从右向左,竖版繁体在黑板上默写出古人的大段诗词文句。她讲一口纯正亲切的北京乡音,而她深厚的古典修养和融贯中西的浩瀚学识,以及恰切精当的举喻与解说,让我们倾倒,耳目全新,惊叹不已。”如今已经退休的她,有空便在家里放起叶嘉莹的讲课录音,犹如别人听京剧、听相声一般。

叶嘉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叶嘉莹说,她的一生,除了回国教书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从来没有对命运做出过主动的选择。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能掌握的,“可是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人们往往惊诧于她旺盛的精力。当她年过八旬以后,依然常常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辗转于旅途。每次回国,她都要带回大批成箱的材料。每逢上讲台,她常常一站两个小时,神采飞扬,奋笔疾书,连水都很少喝上一口。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顾随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当年的叶嘉莹记住了这句话,却没有多想其中的意义。而当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她早已找到答案。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0日第3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接触到诠释学等西方文学理论后,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

不少暗合之处,这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B.因为叶嘉莹既精通英语,又精通中国古典诗词,加之接受了西方文学理论,

所以她能“信、达、雅”地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向西方世界。

C.可以说,叶嘉莹是一位诗人、美学家、哲学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

界眼光的思想家,她一直在努力践行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D.“弱德之美”,是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一种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

隐曲姿态的美,其外形虽“弱”,却内蕴“德”之坚强。

E.叶嘉莹回国教书的目的是要完成两件事:一件是整理出版当年顾随先生的讲

课,另一件是托人吟诵录制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

(2)文章末尾说叶嘉莹“早已找到答案”。她找到了什么“答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传记中多次插入细节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叶嘉莹成为享誉中外的古典诗词研究大师,哪些因素促成了她的成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4月) 语文
·湖南省十三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 语文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沙市五中2016届高三仿真模拟联考 语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 语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