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普通部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23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3: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

??? 网络社区,又叫虚拟社区,最早见诸霍华德·莱茵戈德1993年的著作《虚拟社区:在一个电脑化的世界里寻找联系》。今天,网络社区被用来泛指各种各样的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社会群体,但它不意味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纽带。

??? 法国网络文化理论家皮埃尔·莱维在有机的社会群体(家庭、部族)、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国家、机构、宗教和公司)以及自发组织的群体(如网络社区)之间作了区分,认为最后一种是自愿的、暂时的和善变的组织,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所维系。社区成员在其兴趣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转到其它社区,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可能从属于不止一个社区。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会在一个知识空间内共同生产和分享知识,参与集体讨论、谈判和促进共同发展。

人们可以在一个社区中进行什么投入?有两样东西很容易付出,特别在网上:时间和金钱。金钱往往是最容易的。例如网络服务商每月向用户收取租费,但交钱并不能使你真正成为社区成员,也不能使你感到对社区依依难舍。不过,交钱确实显示了你的某种诚意。从情感上说,你会赋予这笔开销正当的理由,因为你珍惜你花钱得到的东西。时间的投入可能不那么简单。像现实社区一样,良好的网上社区需要精心照顾和培育,成员希望有人出来解决分歧,确定基调、寻找赞助者,还需要有人维护数据库或是令对话正常进行,与支撑社区或同社区有交流的买卖人耐心打交道,并制定社区规划,在社区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对这些规划加以修改。除了归属感外,真正的社区会有很强的义务感,对其成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些要求甚至十分严苛。遗憾的是,许多关于互联网关系的描述从来不曾提到义务、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而这些恰恰是发展一个真正的社区所需要的。

有这样几条关于社区的基本规则,它们是极有道理的:每位参与者都应该清楚他付出什么,又希望得到什么,总体说来,虽然每个人的愿望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愿望应该互相吻合;应该有某种办法区别谁是社区成员,谁处在社区之外。否则的话,社区就失去了意义;社区成员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在社区中投入很多,所以离开社区是一件因难的事情。在一个紧密团结的社区内,最严厉的惩罚是禁止、开除、剥夺、放逐……所有这些词都显示了如果被一个社区拒之门外,会有多么可怕;社区的规则必须十分清晰,违者必须追究责任。

社区的一个基本价值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最终,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而非仅仅靠规则强行构建。人们无法仅遵循规则而生活,所以他们才会必然地和自己喜爱的人走到一起。网络空间只不过是他们可以从事这类活动的又一个地方,这次他们的活动摆脱了时空限制。但在最后,许多人很有可能要在有形世界找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结识的朋友,因为你根本无法在网上与朋友共享日落美景、体闲桑拿或是美味佳肴。

1.下列有关“网络社区”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今天,网络社区被用来泛指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多种社会群体,但并不表明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就一定紧密。

? B.人们在网络社区常常容易投入金钱和时间,它们会给成员带来在网络社区里的归属感和义务感。

C.在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中,强调成员的愿望应该保持吻合,成员的身份应真实,社区要有强大的凝聚力,社区的规则必须十分清晰等。

D.很多人必然会把网络社区结交的朋友带人到有形世界去交往,这是因为人们会和自己喜爱的人分享现实生活的美好。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网络社区交钱的行为,一方面可以体现你的诚意和珍惜,一方面并不能给你带来社区成员身份的确定和情感的依恋。

B.发展一个真正的网络社区需要提出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要求,这是因为真正的网络社区会有很强的义务感。

C.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规则对网络社区的构建也非常重要。

D.社区的一个基本价值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所以成员就会对网络社区进行精心的照顾和培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社区是一种自愿的、暂时的和善变的组织,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维系,人们应该考虑对网络社区具有的义务、责任方面的问题。

B.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是社区构建的保障,同时也不能阻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往。

C.情感投入在网络社区中作用重大,网友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体现了对全新的情感交流方式的渴盼。

D.社区未来的良好发展趋势建立在规则的完善和人们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超出了)翰墨(文辞)畦径(田间小路,喻常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后云韶指宫廷音乐)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

B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 举:推荐、选用

C 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 信:果真、的确

D 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 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 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 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6分)

译文:

(2)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5分)

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杜牧《阿房宫赋》)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广场上美好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捷克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一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克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 5分)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学者、诗人)、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在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受手追”,摇笔整理成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

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他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

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

(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纾虽然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但“狂生”的名声使他仕途坎坷,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

B.中法之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督办福州军务后,林纾和好友拦马告状,控告有关官员掩盖败绩的罪行,表现出林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林纾的诗集《闽中新乐府》以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成为向人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流传很广。

D.林纾十分喜爱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的举动在当时的杭州传为佳话,他也高兴地自号“西湖补柳翁”。

E.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材料融记叙和评论为一体,记述了一代翻译家林纾的突出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记叙清楚,评价公允。

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请简要分析。(6分)

林纾是怎样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C.他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D.《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1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受益匪浅,感慨颇多,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15.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 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⑥①③⑤④ D.②⑥⑤④①③

16.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包括标点)。(5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17. 5月12日是母亲节,请以母爱为话题仿写两句话。(6分)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邵雍是北宋哲学家。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两天滴水未进。幸好,他从山里走了出来,还看见了一户人家。他对正在忙家务的农妇说:“大嫂,能不能讨碗水喝?”农妇舀了一瓢水,刚要递给他,突然问:“你怎么气喘吁吁的?”他答:“我在山里迷了路,走了两天,又饥又渴,嗓子都冒烟了。”农妇听了,转身从身边的草料筐里,抓了一把喂驴的干草扔到瓢里,然后才递给他。邵雍觉得受了侮辱,但口渴难耐,只能接过来,小心地喝着。10年后,邵雍再次路过这里,再次遇见农妇。他忍不住问农妇:“当年,你为何要在水瓢里撒一把干草?”农妇答:“你误会了!当时你两天滴水未进,如果把水瓢直接给你,你肯定会拼命地喝,很容易把肺给喝炸了。我在水里撒点干草,是为了让你慢慢地小口喝呀!” 邵雍这才恍然大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1.A(B“会给成员带来”不能成立;C“成员的身份应真实”应为“有区别成员的办法”;D“必然会”应为“很有可能”。

2.D(后句的内容逻辑上不能成立,应为“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而非仅仅靠规则强行构建”。

3.C(“体现”内容不对。应为:体现了人们无法仅遵循规则而生活,他们会必然的和自己喜爱的人走到一起的道理。

4、B(应当解释为“参加科举考试)

5、C(②句描绘李贺相貌,说其写字很快;④句描述李贺平时很勤奋,⑤句写李贺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贺傲慢,烧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贺诗文)

6、B(韩愈、黄埔湜不相信的不是李贺的年龄,而是不相信只有七岁的李贺能写出这样奇妙的诗文)

7、(1)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

(2)他的诗十分崇尚奇异的风格,组词造句犹如描花绘草,字字都有文采,所得诗篇都高超惊人。

8.(5分)

动作:拜访、谈话、离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上九月月考 语文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九月摸底考试 语文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协作体第一次联考 语文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语文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