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理科综合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文件大小 478KB
所属分类 理科综合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1/4 22:06:5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广东仲元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理综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HIV

烟草叶肉细胞

烟草花叶病毒

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8种

4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4种

5种



五碳糖

1种

2种

1种

2种



2.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3H105O2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3.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4. 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5. 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核糖

C.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6. 以下关于酶和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

B.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C.酶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

D.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X和Z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C.Y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Z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9.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①微粒半径:K+>Al3+>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F->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

A.① B.①③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

子层数的2 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lO2具有强氧化性)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11.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 +6HCl=3Cl2+KCl +3H2O,③2KBrO3 +Cl2=Br2 + 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12.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Cl- < Fe2+ < H2O2 < I- < SO2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B.2Fe3+ + 2I—== 2Fe2++ I2

C.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D.H2O2 + H2SO4 == SO2↑+ O2↑+ 2H2O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NH4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同周期第ⅠA族元素和第ⅦA族元素之间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NH4Cl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所以它是共价化合物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l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C.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D.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15.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打开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将在空中保持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的总重力为G1,圆顶形降落伞伞面的重力为G2,有8条相同的拉线,一端与飞行员相邻(拉线重力不计),另一端均匀分布在伞面边缘上(图中没有把拉线都画出来),每根拉线和竖直方向都成30°角.那么每根拉线上的张力大小为

A. B.  C. D.

16.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B离地足够高),A的质量是B的两倍.A静止在斜面上,B悬挂着.不计滑轮上的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缓慢减小到15°,但物体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将不变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绳子的张力及A受到的摩擦力都不变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的顶端和底端各放置两个相同小木块A和B,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某时刻将小木块A自由释放,同一时刻让小木块B获得初速度v=6m/s沿斜面上升,已知两木块在斜面的中点位置相遇,则两小木块相遇所用的时间为(sin37°=0.6,g取10m/s2)

A. 0.6s B.1.2s C. 1.8s D. 2.4s

18.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1s内,外力F不变

B.在4s末,物块恰回到出发点

C.在3—4s内,外力F不断减小

D.在第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大于0.5v0

19.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环套在倾斜固定的杆上,受到竖直向上的20 N的拉力F1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杆与环间的动摩擦因数μ=,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对杆的弹力垂直于杆向下,大小为N

B. 环对杆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5N

C. 环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D. 杆对环的作用力大小为10N

20、如图所示,A、B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互不粘连地叠放在轻质弹簧上静止(弹簧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劲度系数k=100N/m),对A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F=60N的力,将弹簧再压缩一段距离(弹性限度内)而处于静止状态。然后突然撤去F,设两物体运动过程中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则A、B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A.刚撤去外力F时,FN=30N

B.当 A物体向上的位移为0.3m时,FN=20N

C.当两物体速度最大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FN=10N

D.当A、B两物体将分离时刻,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0.6m

21.带滑轮的平板C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A通过绕过滑轮的轻绳与物体B相连,如图所示.A、C间及绳与滑轮间摩擦力不计,C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A、C质量均为m,小车A运动时平板C保持静止,物体B的质量M可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M=m时,A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mg

B.当M=m时,C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2mg

C.若取μ=0.1,则当M=m时, C不可能静止

D.在M改变时,保持C静止必须满足μ>

第Ⅱ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景,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做了三次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 (选填“a”“b”或“c”)点时的瞬时速度;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是次序第 次 (选填“1”或“2”或“3”),速度值为 m/s。

次序

挡光片宽/m

挡光时间/s

速度/(m?s-1)



1

0.080

0.036

2.22



2

0.040

0.020

2.00



3

0.020

0.0105

1.90





23(14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1)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多选)

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mm)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小车和纸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确的做法是    。

A.小车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放在木板上,挂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 _____。这样,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变。

(4)如图为某次实验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

S1=0.55 cm,S2=0.94 cm,S3=1.35 cm,S4=1.76 cm,S5=2.15 cm,S6=2.54 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 s;

②计数点“6”和“7”的位移S7比较接近于____________(填“A、B、C、D”序号)

A.2.76 cm B. 2.85 cm C. 2.96 cm D. 3.03 cm

③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某小组在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图像,如图(甲),然后由图像直接得出a与M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a与其质量倒数1/M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倒数1/M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你认为 同学(选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6)另一小组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24.(12分)一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如图(a)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如图(b)所示(g=10m/s2)。求:

(1)1秒末物块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

(2)2—4s内物体的加速度及物块质量m。

(3)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5.(18分)如图所示,一水平的足够长的浅色长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传送带上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1kg的煤块(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及煤块与平板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均为μ1=0.1.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及平板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向右加速度a=3m/s2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1.5m/s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随后,在平稳滑上右端平板上的同时,在平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17N,F作用了0.5s时煤块与平板速度恰相等,此时刻撤去F。最终煤块没有从平板上滑下,已知平板质量M=4kg,(重力加速度为g= 10m/s2),求:

(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

(2)有F作用期间平板的加速度大小;

(3)平板上表面至少多长(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氮

Y





X



硫

Z





26.(14分)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①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②_______,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

27.(14分)Ⅰ、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步骤一:利用NaClO3在硫酸作用下与SO2反应生成ClO2和一种酸式盐。

步骤二:将ClO2在NaOH溶液中与H2O2反应即可生成NaClO2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写出步骤一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二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Ⅱ、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如下:向一定量水样中加入适量MnSO4和碱性(KOH)KI溶液,生成MnO(OH)2沉淀,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稀H2SO4,待MnO(OH)2与

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写出O2将MnSO4氧化成MnO(OH)2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MnO(OH)2与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 的化学方程式 。

Ⅲ、在H2SO4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以使淀粉变蓝。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KI + H2SO4===I2+ O2↑+H2SO4,这个方程式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8.(15分)端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偶联反应,称为Glaser反应。

2R—C≡C—HR—C≡C—C≡C—R+H2

该反应在研究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利用Glaser反应制备化合物E的一种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 ,D 的化学名称为 。

(2)①和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3)E的结构简式为 。用1 mol E合成1,4-二苯基丁烷,理论上需要消耗氢气_______mol。

(4)化合物(HC≡CC≡CH)也可发生Glaser偶联反应生成聚合物,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2-苯基乙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

29. (8分,每空1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人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离液、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质壁分离及复原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E

菠菜叶

丙酮、层析液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___________,该实验必须借助__________________来观察;B组实验细胞核被染成________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_________。

(2)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D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________(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多选)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够

(4)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填写基团)。

(3) 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细胞器)。细胞器膜、___________以及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1.(12分,每空2分) 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培养液的pH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32.(1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素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叶绿素含量

(μg?cm-2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 S-1)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入学考试理综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理综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理综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9月月考 理综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 理综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综
·(浙江卷)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有答案及解析.doc
·(江苏卷)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有答案及解析.doc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