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理科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3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生物1—6小题,化学7—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入答题卡中。) 相对原子质量: Cu-64 C-12 N-14 H-1 O-16 Na-23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物质和结构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糖原和脂肪所含的能量相同 B.核糖体和tRNA的合成均会出现碱基配对 C.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3.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4.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控制柑橘和葡萄柚的落果,使之在未采摘时不脱落 B.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使植株矮小,可能该病毒抑制了赤霉素合成 C.水稻开花时因天气原因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 D.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5.关于同一个二倍体植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原料均为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B.两者前期的同源染色体均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不发生联会 C.两者中期着丝点均整齐的排在细胞板上 D.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均加倍且与核DNA数相同 6.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 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B.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C.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8.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以下是四种毒品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毒的摩尔质量为149 B.海洛因和杜冷丁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1mol可卡因最多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 D.以上毒品均属于芳香烃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L庚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22.4 B.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9NA C.标准状况下,B2H6和C2H4的混合气体22.4 L,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6NA D.26g C2H2和苯蒸气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C原子数为2NA 10.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 H++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溶液,c(H+)增大,KW不变 B.降低温度,KW减小,pH不变 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O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不正确的是 ①电解质:明矾、冰醋酸、氯化银、纯碱 ②化合物:BaCl2、Ca(OH)2、HNO3、HT ③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④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④ 12.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NH4++2H2O=NH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AlO2-+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2HCO3-→+2H2O+2CO2↑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13.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s)。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开始到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B.从开始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60% C.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物理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 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 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 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15.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第10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 B.0~10 s内,质点做减速运动 C.第5 s末和第15 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都为正方向 D.在20 s内,质点的位移为9 m 16.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B和质量为1 kg的物体C用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再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A轻放在B上的一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为(取g=10 m/s2) A.30 N B.0 C.20 N D.12 N 17.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4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30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 m/s 1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A.6 s末乙追上甲 B.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 m C.追上前4 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0~4 s内与4 s~6 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19.某同学把一体重计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计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t0 t1 t2 t3 体重计的示数/kg 45.0 50.0 40.0 45.0 A.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了变化 B.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C.t1和t2时刻电梯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 D.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 D.斜面、挡板对球的弹力与球的重力三者的合力等于ma 21.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分别为H和4H的高度处,同时将质量相同的a、b两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球先落地 B.两小球落地速度的方向相同 C.a、b两小球水平位移之比为1∶2 D.a、b两小球水平位移之比为1∶4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5分)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2)图乙和丙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乙”或“丙”)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23.(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钩码重力大小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视为相等. 甲 (1)如图乙所示,由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cm. 乙 丙 (2)实验中可选择的钩码有2个,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你认为实验中选择________(选填“m1”或“m2”)较合适. (3)实验中可选择的遮光条有2个,它们的宽度分别为d1和d2,且d1>d2,你认为实验中选择________(选填“d1”或“d2”)较合适. (4)该实验小组又用此装置探究了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在a-F坐标系中,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三条曲线.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曲线是________(从①②③三条曲线中选出一条,填序号).曲线未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4分)汽车前方120 m有一自行车正以6 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 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25.(18分)在粗糙水平面上,一电动玩具小车以v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正前方平铺一边长为L=0.6m的正方形薄板,小车在到达薄板前某处立即撤掉驱动力,靠惯性运动s=3m的距离后沿薄板一边的中垂线平滑地冲上薄板。小车与水平面以及小车与薄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薄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小车质量M为薄板质量m的3倍,小车可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车冲上薄板时的速度大小; (2)小车从刚冲上薄板到停止时的位移大小。 26.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任写一种) ; (3)同温同压下,将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a=b,则所得溶液的pH 7(填 “>"或“<”或“=”)。 (4)写出F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 (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 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 。 (6)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上右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反应式为 。某同学假设正极产物是Fe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 。 (7)A与D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的电子式为 。 2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少量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物及硅的氧化物。以下是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图: (1)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生成气体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试剂B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试剂B最好选用_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 B.双氧水 C.浓硝酸 D.氯水 (4)已知: 物质 Fe(OH)3 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6.7 ① 试剂C的使用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沉淀予以分离。试剂C宜选用__________: A.稀硫酸 B.NaOH溶液 C.氨水 D.CuO ② 为完全除去溶液c中的Fe3+而又不使Cu2+沉淀,则应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溶液中Fe3+是否完全除去(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8.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未经冷却,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1。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进行光合的细胞器是 ,原料是CO2和 。果皮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 (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 减小,光合速率降低。 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 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 转化而来。 30.(10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1. (10分)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品系的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品系的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甲)、非糯性绿株(乙)和糯性紫株(丙)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选择甲和丙杂交。F1的基因型为 。用碘液处理F1代的花粉,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 (用“甲”、“乙”、“丙”表示)株杂交。如果要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第 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 植株即可。 32. (9分)果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果树害虫与其天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________ 。 (2)果树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天敌控制果树害虫与喷施农药相比,其优点包括能够更有效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________,并且能够减少________。 (3)某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柑橘(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l/10W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4)实践表明,在果园种草,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使果园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振源S在O点做沿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频率为10 Hz,t=0时刻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所示(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该横波的波速大小为20 m/s B.t=0时,x=1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C.t=0.175 s时,x=-1 m处的质点处在波峰位置 D.若振源S向右匀速运动,在振源S右侧静止的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10 Hz E.传播过程中该横波遇到小于2 m的障碍物或小孔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10分)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光线Ⅰ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后,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另一条光线Ⅱ平行于光线Ⅰ从最高点b射入玻璃砖后,在底边MN上的d点射出。若测得Od=,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卢瑟福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从而确定了原子核的组成 C.用相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具有相同的初动能 D.由玻尔理论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其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E.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放出核能 (2)(10分)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体A和B,它们相距s,在距B为2s的右侧有一坑,如图所示。A以初速度v0向B运动,为使A能与B发生碰撞且碰后又不会落入坑中,求A、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的条件。已知A、B碰撞时间很短且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重力加速度为g。 36.略 37.【选修3物质结构】(15分) 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第四周期p区的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F是29号元素。 (1)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BD3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________杂化;CA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 (3)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5)比较D、E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用化学式表示)。 (6)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顶点为C原子。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原子的配位数是 。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符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