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温馨提示: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地理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41—51题位置上。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是一位中国学生在阿根廷城市别德马(60oW,40oS附近)旅游时拍摄(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9:00))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l~2题。 1.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1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天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3~4题, 3.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年均每日日照时数分布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纬度高低 4.下列选项与图中a、b、c三点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相符的是 A.a=cc C.b>a>c D.a>b>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图中区域地表状况基本一致,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相等,①②③④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一次降水过程后,若图中区域内各地降水量相同,四条支流中的水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气、生相互作用关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依次为 A.气温日较差增大、气候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加 C.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蒸发最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日较差增大、地表盐分积累 8.该示意图表示的农业系统和所在区域可能是 A.河谷农业—青藏高原 B.坝子农业—云贵高原 C.绿洲农业—塔里木盆地 D.立体农业—东南丘陵 读我国不同经度范围和气候带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与我国城市数量变化规律最接近的是我国 A.热量的分布规律 B.水资源分布规律 C.地形的分布规律 D.耕地的分布规律 10.我国l30oE以东和90oE以两城市数少的共同原因是 A.国土面积小 B.水资源缺乏 C.气候条件差 D.地形起伏大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据此回答11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B.2003-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耗量和GDP均有所下降 C.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促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升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Ⅱ卷 注意事项: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2.(28分)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全境4/5为山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Monte Bianca)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该国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世界闻名。 材料二 意大利轮廓、波河流域图(渡河为意大利最大水系)。 (1)根据材料说出意大利所在地区的内力作用形式及其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两种)(8分) (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补给角度分析原因。(8分) 材料三 意大利农业发展独具特色.是政洲主要葡萄、苹果、油橄榄和蔬菜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建立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的意大利农产品,质量上乘,通常还有原产地的冠名,占据国内和国际高档商品市场,利润丰厚。农产品加工业是意大利的第三大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GDP的6%。多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构职能 层次 职能 全国性合作社 与政府对话,确定商品价格和销售政策、协调关系 地区性合作杜 销售、提供市场信息、生产建议,技术指导、教育培训 基层合作社 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贮藏,信贷 农户 种植、养殖 (3)意大利的农业可以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那些可借鉴的经验?(6分) 材料四 近百年来水域威尼斯每年遭遇洪水侵袭的次数上升了数倍,同时带来的问题有城市排污受阻、风暴潮侵袭、土地盐碱化等。下图是某中学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构建的威尼斯环境问题关联图。他们从酸雨、地壳抬升、海平面上升、不合理灌溉四个地理要素逐一分析其与威尼斯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4)你认为他们分析的四要素中,与这些问题关联性最强的地理要素A是哪个?并说明A的成因。(6分) 1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酋长国,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被称为“贸易之都”。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1)迪拜被誉为“中东的新加坡”,请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两者的相似之处。(4分) (2)迪拜和新加坡都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它们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各自可以有哪些解决措施?(8分) (3)迪拜和新加坡都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请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10分) (4)近年来迪拜加快炼铝工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生产中心。试分析其大力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6分) 温馨提示: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21—31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人口膨胀的压力 B.耕地少且耕作方式落后 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其中“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 A.儒家思想的产生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一 4.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中的事件发生于下图中的 A.①丰岛附近海域 B.②大东沟附近海域 C.③旅顺附近海域 D.④威海卫附近海域 5.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l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此表表明: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C.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6.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李贽的《焚书》 D.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7.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 8:l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13.26% 18.96% 29.04% 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8.“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开创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 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9.右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画实质上反映了 A.美国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B.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带来和平 C.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恢复了欧洲经济 D.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控制了西欧 10.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l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11.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各自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两极格局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20分)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个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隹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简述其具体表现。(5分)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2)据村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87年宪法和l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异同。(5分)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 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美英史实加以说明。(4分) 13.(20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重大的征服运动……迫使一切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演进过程。(2分)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二 人类文明的显著变化发生在16世纪以后,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条款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l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3分)19世纪中期至l9世界末,推动“生机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着过去”到“开眼看世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一时期两方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材抖三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的文明转型,如国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今天我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4分) 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的主张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日之间“山东问题”的由来。(5分) 材料二 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变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 ——《太平洋历史详论》 材料三 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 ——《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3分) (3)华盛顿会针对中国问题最终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5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l—11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 ③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④维护和平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实现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是“参与”的十年: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共事务、社会管理、慈善事业等都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处处显现着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的身影。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A.公民民主政治实践,推动国家发展 B.政府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C.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D.政府广纳民意,民主科学决策 3.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并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我国对裁决结果表示强烈不满。对此,我们应该 ①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提高“走出去”的水平 ②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③依靠内需,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摩擦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图是我国三税改革起征点的变化趋势 在这一变化趋势下,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带给市场的良性效应是 ①社会消费增加 ②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商品出厂价提高 ④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28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通过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回答5—6题。 5.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指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机构精简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这种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 A.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B.加强权力制约,促进廉政建设 C.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D.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7.右图表示某商品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Q1为变动前曲线,Q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Q1向Q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 ②该商品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 ③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升高 ④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如果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是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是一颗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B.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自身素质 D.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9.“一日得意忘形便趾高气扬的人,他离失意的日子往往也不会太远。”右图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的结果必然是质变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0.《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与渊源远长。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收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其同名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 ①电视等大众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2012年,《江南style》仅用86天,便在互联网上获得超过4亿点击量,堪称奇迹。有评论认为,纵观《江南style》的MV,你会发现除了东力面孔和几个韩文外,几乎看不出什么韩国烙印,编曲完全是欧美流行范儿,所以,东西方观众接受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冲突感,因而促成了全球流行。这表明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3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结合村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提出防治雾霾灾害,建设美丽中国可采取的措施。(10分) 材料三 针对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高三(2)班开展了一次“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言。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 ◆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 ◆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上述看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同学们观点的正确性。(12分) 材料四 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