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6页,第Ⅱ卷为7~10 页。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政史地答题卷分开收。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 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2、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3~4题。 3.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 A.飞机 B.运动鞋 C.计算机 D.精密仪器 6.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7.下列国家中最适宜成为该企业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的国家是( ) A.马来西亚 B.利比亚 C.沙特阿拉伯 D.意大利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一期图,回答8题。 8.该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9.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10~11题。 10.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13、“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14、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15、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6、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17、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8、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0、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21、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22、“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23、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 ) A.伏尔泰、卢梭 B.洛克、卢梭 C.孟德斯鸠、狄德罗 D.康德、孟德斯鸠 24.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告诉我们( ) 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5.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6.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 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④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在中国文化中,虎代表着刚勇威猛、驱凶辟邪、镇鬼禳灾、吉祥如意,有关虎的图腾崇拜和文化传说也成为中华民族沟通人神、联系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合理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29.“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0.中微子是宇宙间的“隐身人”,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此尽管每秒有上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早在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但科学家用了25年的时间才证实了这一预言。这主要体现了( ) A.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真理是有条件的 近年来,许多地方采用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据此回答8-9题。 31.海南省“三防”总指挥部从2010年7月2日开始,在全省18个市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截至9日已向空中打炮16次,催下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由此可见( ) ①人们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预防自然灾害发生 ②人定胜天,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4、“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3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具有把主面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 B、不能用主观认识范畴检验认识 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 35、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 A、整体离不开部分,但部分可以离开整体 B、部分高于整体,但也应服务于整体 C、部分对整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D、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第II卷(综合题,共160分) 37.材料一: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央对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中央努力探寻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的科学决策,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 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一举摘得34个奖项,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荣誉的背后体现了广东在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就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文化这一块相对是短板,而且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蕴涵的哲学道理。(12分) (2)运用规律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12分) 38.材料一:为了将爱的温暖传播到每个角落,2012年2月6日元宵节当天,佛山举行“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结合佛山民间的“行通济”民俗,通过“政府支持、媒体搭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式,赋予“行通济”新的时代内涵,诠释新的时代背景下佛山的精神密码,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据此,某学生认为,开展佛山民俗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材料二: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的日子。10年风雨10年跨越,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深刻启示弥足珍贵。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4%,是世界第六大出口国;此后的十年间,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以年均18.3%和17.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8.9%和9.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贸易总量的10%,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实践特点的角度为发挥佛山民俗的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16分) 38、(26分)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和政治主张的不同点,(8分)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2分) (5)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3分)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3分)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 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6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2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1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2分)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2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3分) 40.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8分)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阳光充足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8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4分) 41.阅读“西气东输”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西气东输一期工程建设4 200千米左右长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 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西气东输”中“西气”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盆地。 “东输”的终点是__________。(4分) (3)写出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四大气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4分)( ) ①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③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 ④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1文综 参考答案 36.(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3分) ②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中央努力探寻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决策。(3分)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在经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3分)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经济政策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3) (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分)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4分) ③在文化建设中,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不能急于求成。(5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16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加入世贸组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4分)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总体利大于弊。(4分) ④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4分) 39、(26分) (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6分)“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2分) (2)先购买,再仿造;(2分)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2分) (3)变官制;(1分)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4分) (4)儒家学说(孔教);(2分)拯救中国,挽救民族危机;(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2分) (5)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3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