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省19所名校2015年高考预测联考(二) 选择题1-5BBCAA 6-12 BCDCD CA 36.(24分) 答案:(1)地形类型多样适宜多种农业类型的发展;平原面积比重高,适宜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海岸线长适宜渔业发展,适宜开发海洋资源;海岸线长且天然港湾多适宜发展海洋运输,利于发展工业和对外贸易。(8分) (2)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10分) (3)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传统工业比重,传统工业向其他地区转移;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其他措施合理即可得分)(6分) 37.(18分)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和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河海联运,经济腹地广阔;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工业体系完善,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达;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资金和政策优势明显。(8分) (2)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治理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降低高污染重工业比重,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水体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分) (3)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河湖密布。本地区利于稻米和渔业生产。(5分) 43.(1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 答案:(1)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利润;增加产品宣传,利于销售;保护企业的传统文化。(4分) (2)提升葡萄酒工业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美学、历史文化、科学);开发工业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注意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靠近客源市场; 提升工业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接待能力。(三点,6分,其他言之合理也可得分) 44.(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答案:(1)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分) (2)内力作用强烈,地表破碎;地形崎岖;夏季水源集中(降水或者冰川融水集中)(6分) 45.(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答案:(1)中纬度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多雪,夏季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广阔;水源丰富;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覆盖率高。(4分) 大部分地区耕地利用粗放,耕地破坏严重;农业类型单一,过渡开垦;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湿地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6分) 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3.【考点】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皇权不下县”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A正确;“ 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体现了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 正确;“ 自治出于伦理”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理念的影响,故答案选C。 14.【考点】古代经济政策和观念 【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士为四民之首”、“ 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等信息,可知明末清初,做官务农的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故A正确。从士为四民之首,商、工近贱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仍然很大,商人仍然受到歧视,地位不高,工商皆本的思想并未体现,故B、C、D错误。 15.【考点】明清之际活跃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的思想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君主专制。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也是封建制度衰落的结果。故A、B、C正确。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专制制度的衰落错误,故选D。) 16.【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指的是 “西用”,最早指西方的先进技术,故本题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最早”这个限定词。 17.【考点】孙中山思想的主题 【答案】C 【解析】(本题意在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视察治田垦地新法”等信息,可知其关心的是土地问题,这符合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故选C。其他选项均无体现。 18.【考点】辛亥革命对近代化的贡献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民国’”取代 “‘帝国’”,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看出这里的”前无古人的变化“指的是“共和理念的确立”,它否定了历代王朝的“君主专制”思想,所以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故选B。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废除封建制度,也未实现民族的独立,所以A、C、D错误。 19.【考点】理解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创办的目的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洋轮攘利已久,当筹抵制”可以看出抵制列强的经济扩张,扭转中外贸易逆差的目的。“实为国体、商情、财政、兵力拓展基局,若不破群议为之,必致盛举中辍,振兴无日”可以得出实现自强,维护统治的目的,故选D。 20.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过渡时期我国人均粮食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结果,故选C项。 21.【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时间,排除A选项;根据“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可以看出,这是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修正,一定程度的纠正了之前的“左”倾错误,故B正确;从“少量”、“小规模”等词看出,当时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C错误;人民公社制度是改革开放后废除的,故D错误。 22.【考点】法国代议制确立、工业革命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1870年”排除B选项;由“由对抗转完妥协”、“协商手段”排除C选项;欧洲代议制民主发展的趋势不是其“根源”。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斗争方式的转变,故本题选A。 23.【考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形式,D项描述错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的格局尚未形成,A、B、C属于撼动、挑战的表现,D属于结果。 二、非选择题 38. 【答案】(1)梦想:寻找黄金;(1分)传播基督教(或开辟殖民地)。(1分) 努力: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2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心,垄断国际贸易。(2分)政策变化: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政策是掠夺以贵金属为主的财富;英国则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4分)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4分)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第(1)问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从材料“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可以看出他们的梦想是占有黄金。从材料“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可以看出他们扩张的动力是传播宗教。从黄金热和宗教两个因素归纳,努力则列举哥伦布航海探险的成果。第(2)问从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780年后,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垄断国际贸易。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对棉花的进口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西班牙、葡萄牙作为封建国家,其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以金银等贵金属为主的财富。第(3)问,从材料三的数据可以看出1870-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德国、美国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并最终超过英国。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美、德两国则迅速发展。 39. 【答案】(1)选拔官吏(2分) (2)方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2分)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4分)(注: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4 分) (3)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4 分)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德国成为欧洲强国。(4 分) (4)政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政府作为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6分) 【考点】古今中外教育特点、目的和教育形式变化 【解析】第一题从备考看内容,从考试作用看特点,从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选拔官吏;第二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组织答案,关键信息在于招生困难原因的分析;第三题从课程设置看趋势,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看影响;第四题结合上述所有材料信息,注意从政策、制度、社会环境等等方面组织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6. 【答案】(1)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皇权高于教权等(6分) (2)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4分) 【考点】德意志宗教改革 【解析】第(1)问主张从材料一中“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符其实的皇权”可概括出反对教皇对德国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再联系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路德还主张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 第(2)问一方面体现了人民与教皇矛盾的尖锐,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47.【答案】(1)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律至上等 (2)英国:通过议会内的斗争(或者提出要求等)、军事斗争(或者内战)、双方妥协(或者允许旧王朝复辟)、宫廷政变等维护自由。 法国:从第一帝国到波旁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共和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反复较量。 【考点】英法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归纳问题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里根总统的离职演说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民主思想: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律至上等,维护自由需要努力,因为历史有教训——那就是这三个国家民主制度的曲折反复性、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48. 【答案】(1)让德国陷于两线作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4分) (2)美英联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国际性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苏联在欧洲东部展开对德国的反攻等实现了希望(6分) 【考点】二战期间参战各国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注重与教材相结合、与图片信息结合。图片信息“1943年”美国、苏联、英国等表现是关键信息。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这一年美国调整了战略,既加强欧洲联合,也加快亚洲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合作:比如召开国际性会议讨论重大问题等。 联考(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4、【答案】A 【考点】科学发展观 【解析】根据材料,选项①③符合题意,②淘汰落后产业说法过于笼统。④说法错误 25、【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解析】改革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有利于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优胜劣汰,正确。实施这一制度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排除;完善这一制度有利于惩戒违法行为,引导理性投资,保护股民利益,排除。 26、【答案】B 【考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分别从国家和消费者的角度列出了措施。本身错误,不符合题意,减少污染应主要依靠宏观调控,而非市场调节。 27、【答案】D 【考点】公民的政治参与、人大的职权、党的领导 【解析】都是关于提高立法质量的正确说法,故选D。国家权力的行使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属于监督环节,不是决策环节,故不选。 28、【答案】B 【考点】就业、消费 【解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更多惠及“三农”、小微企业、服务业,会促进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使居民收入增加,从而消费扩大。 29、【答案】A 【考点】国际关系 【解析】正确。错误,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坚持不结盟政策;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30、【答案】B 【考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解析】由历史虚无主义可知应选;由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可知应选。本身错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错误,应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31、【答案】A 【考点】当代文化建设及文化的作用 【解析】分别从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的作用角度说明了文化惠民的积极意义。表述错误。 32、【答案】D 【考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析】正确,表述错误。 33、【答案】C 【考点】意识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选。我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选,错误,无关。 34、【答案】B 【考点】主要矛盾 【解析】本题的强调点是,要在复杂工程中抓住关键,选B;A强调两点论,不符合题意要求;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抓关键是如何创新,D指创新作用,与题意不符。 35、【答案】B 【考点】社会历史的主体 【解析】正确,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40.(18分) 【解析】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本密集型企业存在原材料资源不足、关键设备和工艺自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应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拓发展空间,展开分析。 【答案】 (1)近年来,我国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没有显著改善,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6分) (2)①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③支持资本密集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突破资源发展瓶颈。(12分,每个要点3分) 【考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1.(18分) 【解析】 (1)该题要回答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上的作用和作为,涉及人大的环境立法与监督、政府要坚持其宗旨和工作原则、履行好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2)有的地方政府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看到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否则认识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该做法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说明有的地方政府没有将他人成功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认为环境保护可以一劳永逸,没有看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看到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 (1)(12分)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 ②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惩治污染环境的行为;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分)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广大公民监督,积极推进民主决策。(2分) ④人大要加强环境立法,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2分) ⑤严格执法,依法制裁违规排污企业。(2分) (2)(6分) ①有的地方政府不注重实际行动,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有的地方政府认为“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错在照搬别人做法,没有把他人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2分) ③有的地方政府把照搬他人的经验当成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认识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认识到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2分) 【考点】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大职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2.(1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主要说明了科技与经济的密切联系、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培育人才队伍的重要性等。第(2)问首先从设问角度要明确创新的有关知识包括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等,然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别与理论有机结合即可。 【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政府加大对农技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央提出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分)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央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推广科技成果。(2分) ④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中央提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技推广能力。(2分) (2)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变农业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促进农业发展。(2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解决目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分)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分)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