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龙泉第二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1~3题。 1、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 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 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 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2、图中区域冻土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靠近冬季风源地 B.地下水丰富 C.纬度高 D.白昼时间短 3、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洋流 B.海陆、纬度 C.纬度、地形 D.洋流、地形 2014年5月24日11时5分(北京时间),日本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发射当日种子岛居民看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卫星运行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C.卫星发射时正值种子岛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卫星运行期间地球上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5、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 A.地处热带,多晴好天气 B.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 C.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 D.海洋运输便利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十三五规划”将建设北京到台湾间的高铁,而台海通道是一项连接大陆与台湾的工程设想。早在1998年,两岸学者进行可行性探讨、预测和论证后,提出了北线、中线、南线的台海通道三方案,有不少专家提出了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读图回答6~7题。
6、专家认为三方案中北线较优,原因最可能是北线 ? A.线路较短????? ??B.洋流较弱???? ??? C.台风较少???????? D.气温较高 7、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 ? A.建设成本低、难度小?????B.受地震等灾害影响较小 C.便于旅客欣赏风景??????D.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下图为阿富汗游牧业迁移路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阿富汗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炎热干燥 C.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9、据图中信息,下列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A.降水多少决定了游牧的迁移 B.游牧迁移的时间是春、秋季 C.甲为冬季牧场,乙为夏季牧场 D.游牧迁移路线一般沿山脊行进 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于地面放置一个竹竿(竿长2米),以竹竿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竿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2.5°E,21°34′N B.120°E,45°N C.117.5°E, 21°34′N D. 120°E, 23°26′N 11、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另外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A.4月4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7月5日前后 D.9月9日前后 12、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改革核心”。以下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措施是: ①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②实现现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③适应新常态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④放宽信贷政策以加大资本投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是一种潜在货币。如居民储蓄存款、支票、金融卡等。这类“准货币” ①不具备货币的基本职能 ②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 ③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④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针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变革上层建筑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抓住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66元,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表现不俗,快于城镇居民增速。这可能得益于 ①农村外出务工规模扩大,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性收入增长 ②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升——财产性收入增长 ③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 ④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更加强劲——转移性收入增长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图中的曲线表现的变动关系必须是 A.x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Y表示商品价值量 B.x表示恩格尔系数,Y表示家庭生活水平 C.x表示人民币汇率,Y表示外汇汇率 D.x表示居民收入水平,Y表示居民消费水平 17.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根本原因在于铁路按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再到创新、发展、提高,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中国已成为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佼佼者。这充分说明: ①“走出去”已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 ②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优势是技术、品牌、质量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伊始,中国—拉美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我国领导人就中拉论坛未来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平等相待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尊重其他国家的权利 ③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习近平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 ①延续文化血脉,推动传承创新 ②彰显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底蕴 ③追溯源头活水,承袭传统习俗 ④消除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0. 家里的电路断了,不用找电工,只需用笔画一下,就完成接驳。《哈利波特》里的梦幻在中关村的研究团队里变成了现实。他们所研发的液态金属可以是像水一样的流体,也可以是固体;既是导体,也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材料;甚至可以将其注入身体固化为骨骼。该团队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室温下可以流动的电子引入了印刷电子。这表明? ①创新更新工具,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②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使梦幻变为现实?③科技进步绘制远景,事物属性日新月异?④人类把握事物本质创造新的物质形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列对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列对诗词的哲学寓意理解的是 ①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认识主体的立场影响着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某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单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该省各级政府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权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 ①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 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 ③是履行政府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 ④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前不久,泰国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一组照片: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人手一本书,安静读书。网友对此一片激赞。几篇名为《日本学生在清迈机场的惊人一幕!中国人沉默了……》《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让人感觉到可怕?》的热文随之迅速扩散。而就在这之后没几天,一组西安小学生的照片同样引发热议。十几名小学生赴日参加夏令营交流,在机场等候出关安检时,席地而坐,安静读书,行李箱也整齐有序地摆放。相似的一幕,引来的却是各种吐槽:摆拍、作秀、演戏、模仿……相似的一幕引发不同评议,体现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25.“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 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 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27.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8.有人说现代民主制是精英政治的话,那么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则是大众政治。雅典人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经验,普通公民和精英分子一样具有政治智慧,能够参与国家政治,并有效的作出决策。对这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大众政治比精英政治更有利于民主政治 B.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C.雅典民主是带有阶级性的直接民主 D.雅典的领导阶级受制于被统治阶级 29.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 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30.1955年我国高校招生9万,1956年招生18.5万,1958年招生26.6万,1960年招生32.3万。1960年代初,又开始精简教工和学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大跃进运动影响 B.反右派运动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大跃进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提出 31、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 ,下表主要表明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32.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A.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B.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3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34.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 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C.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D.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35. 依据表格内容,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极端 全球 主义者 新在 何处 突出特征 国家政府的权力 历史轨迹 总的观点 全球 时代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国家 的终结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非选择题(含选考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2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西藏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2为拉萨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随着营销组织创建,冷藏、储运技术改进,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蔬菜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是西藏精准扶贫的好举措。 (1)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拉萨河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6分) (2)描述西藏城镇化及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8分) (3)分析评价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利弊因素。(8分) 37.(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简述其对甘肃省河流的影响。(8分) (2)与较敦煌比,说明陇南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10分) 38、下图为2004-2013年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财政收入增速。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分析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谈谈该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14分) 39.(26分)2015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1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苏联求学期间,邓小平同志就立志“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面对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局面,他励精图治、百折不挠;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他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他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 材料二:邓小平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三: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国文化“走出去”并未取得与经济“走出去”相匹配的成就。政府依然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推动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参与高质量文化“走出去”的较少;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可度偏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文化对外传播起步较晚、方式方法有所欠缺,话语权明显不足。 (1)结合材料一,说明邓小平同志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党为什么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12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 -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17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13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 序号 历史材料 1 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2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3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6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7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12分)
请考生在第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