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中成套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5科6份)
文件大小 1.9MB
所属分类 高中成套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11 7:30:2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本资源为压缩文件,压缩包中含有以下文件: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数学文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数学理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文综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理综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英语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辞不就职。 (李密《陈情表》)

(3)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5)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叔玠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纠正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贼:残暴

D.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君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 台 怀 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天下大雪,众姐妹在栊翠庵再起诗社。宝玉和湘云在那儿割腥啖膻,大吃鹿肉。在联句中,宝玉的联句最多,大家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红楼梦》)

B.杜竹斋虽是吴荪甫的姐夫,但他谨小慎微好贪小利,对吴荪甫的事业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关键时刻拆吴荪甫的台,直接造成吴荪甫的破产。(《子夜》)

C.伽西莫多用“陶罐和水晶瓶”来暗示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拿起插在水晶瓶中的鲜花,整天抱在胸前。伽西莫多对此很高兴。(《巴黎圣母院》)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马斯洛娃结婚的建议。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复活》)

E.神父说:“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公证人说:“赢了个大满贯。”两人妙语双关,说法不一,但说的都是欧也妮嫁给德?篷风这件事。(《欧也妮?葛朗台》)

8.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说以上这段话的人是谁?她“跌了扇子”,宝玉是如何对待的?临死前,她送给宝玉什么东西留念?

(2)他(涅赫柳多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多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秋莎的事?请简述。(《复活》)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注]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说:通“悦”。

(1)请根据材料①,说说君子和小人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区别?(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请结合材料①②,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1)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2)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3)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4)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5)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6)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不可无“我”》中的“我”既可以指艺术的创作者,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是艺术的欣赏者。

B. 对作家来说,用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因为作品中已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 “像岳飞像秦桧”就是演员由“我”化为“非我”,但只是“像”而不是“变成”就是不能失去“我”之所以为“我”。

D.欣赏者如果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就失去了“我”。

11.第五段首句“这种创作的辩证法”指什么。(2分)

12.根据本文的观点,欣赏者应当怎样欣赏艺术品?(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1)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2)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3)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4)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5)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6)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7)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8)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9)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10)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11)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12)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文章第五段从旱路和水路两方面概写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很好地为下文写富春江的“俏”“娇”“美”蓄势,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 富春江既有“曲折多姿”“翡翠绿玉铺就”“无与伦比的静”,也有严子陵的钓鱼台,其景观充满江南特色的诗情画意,风格柔美灵秀。

C. 作者善于巧妙地引用古今诗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 “临流鼓棹,帆飞若驰”写出富春江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的动景,突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美景。

D. 说“钓台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是要强调严子陵的风骨和神魂给人们心灵所造成的巨大震撼力。

E. 作品笔势纵横,从戈壁滩到富春江,从郁达夫的诗文到叶浅予的画卷,从眼前的自然山水到当年的历史典故,文笔自由舒展,文采绚丽飞扬。

14.作者说“丰哉,富春江”,富春江“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对本文的主题有两种观点,(1)赞美富春江(2)批判当今喧嚣的城市生活和歪邪世风。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14.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上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17.阅读下面一封感谢信,按要求答题。(4分)

感谢信

尊敬的培英中学领导:

①我的女儿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成为残疾姑娘。②一年多来,老师和同学们无所不至地关心她,给她补课,替她交作业。③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女儿战胜了伤残,如今已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④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师给她送来的“身残志坚”的条幅,成了激励她奋斗的座右铭。⑤老师和同学们关心残疾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⑥我们全家向董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学校领导给予表扬。

此致

敬礼!

????????????????????????????????????? 学生家长 王xx

(1)信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1分)

(2)信中第______句应调至第______句的前面,这样感谢信的思路才顺畅。(1分)

(3)从感谢信的写作格式要求看,这封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朋友或亲人好不容易聚会一次却各个在低头玩手机;有的不仅在走路、开会时玩手机,甚至连开车也对手机恋恋不舍;更有甚者,恋人约会时却无话可说,各自忙着向陌生人发短信。一项调查显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低头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

对于几乎个个“低头看屏幕”状,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唯昭质其犹未亏(2)臣具以表闻(3)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全科打包(5科6份 扫描版)
·浙江省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仿真冲刺(四)全科打包下载(扫描版)
·浙江省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仿真冲刺(六)全科打包下载(扫描版)
·浙江省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仿真冲刺(五)全科打包下载(扫描版)
·浙江省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仿真冲刺(三)全科打包下载(扫描版)
·山西省2013届高三高考真题演练考试(一)试题 全科打包(扫描版)
·安徽省池州市2013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2013池州4月模拟)全科打包(扫描版)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