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二数学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数学归纳法
文件大小 97KB
所属分类 高二数学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4:2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数学归纳法

(一)

请问:?以上四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以上结论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问题4:数列为{1,2,4,8},则它的通项公式为an=2n-1(n≤4,n∈N )

?

?1、错; 2、错,a5=25≠1; 3、对; 4、对。

?共同点:均用了归纳法得出结论;不同点:问题1、2、3是用的不完全 归纳法,问题4是用的完全归纳法。

?

一、概念

1、归纳法:

对于某类事物,由它的一些特殊事例或其全部可能情况,

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如问题1,2。

2、数学归纳法:

我们知道,有一些命题是和正整数有关的,如果这个命题的情况

有无限种,那么我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法逐一进行证明,而不完全归

纳法又不可靠,怎么办?

----用数学归纳法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 (n∈N ).

?

应用一:证明恒等式

1、三个步骤却一不可:第一步是是奠基步骤,是命题论证的基础,称之为

归纳基础;第二步是归纳步骤,是推理的依据,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

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它反映了无限递推关系,其中 “假设n=k时成立”

称为归纳假设(注意是“假设”,而不是确认命题成立)。如果没有第一步,

第二步就没有了意义;如果没有第二步,就成了不完全归纳,结论就没

有可靠性;第三步是总体结论,也不可少。

2、在第二步的证明中必须用到前面的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了。

3、数学归纳法只适用于和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由以上可知,用数学归纳法需注意:

例2、求证:(n+1)(n+2)…(n+n)=2n? 1? 3?… ?(2n-1)

例3、设S1=12,S2=12+22+12,S3=12+22+32+22+12,…

Sn=12+22+…+n2+(n-1)2+ …+22+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1)n=1时:左边=S1=12=1,右边= =1=S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 )时,有:

Sk=12+22+…+k2+(k-1)2+ …+22+12 ,

当n=k+1时:Sk+1=12+22+…+k2+(k+1)2+ k2+ …+22+12

=[12+22+…+k2+ (k-1)2 …+22+12] +(k+1)2+ k2

=Sk+2k2+2k+1

= + 2k2+2k+1

= (2k3+k+6k2+6k+3)= [(2k3+2)+6(k2+k)+(k+1)]

= (k+1)(2k2+4k+2+1)= (k+1)[2(k+1)2+1],

∴ 当n=k+1时公式仍成立。

由1)、 2)可知,对一切n∈N ,均有 。

?

?

例3、设S1=12,S2=12+22+12,S3=12+22+32+22+12,…

Sn=12+22+…+n2+(n-1)2+ …+22+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k+1时:Sk+1=12+22+…+k2+(k+1)2+ k2+ …+22+12

=[12+22+…+k2+ (k-1)2 …+22+12] +(k+1)2+ k2

=Sk+2k2+2k+1

∴ 当n=k+1时公式仍成立。

练习:

?

1+a+a2

C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2、注意证明等式时第一步中n=1时左右两边的形式,第二步中

n=k+1时应增加的式子;

3、第二步中证明n=k+1命题成立是全局的主体,主要注意两个

“凑”:一是“凑”n=k时的形式(这样才好利用归纳假设),二

是“凑”目标式。

小结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应用(一):

相关资源:
·苏教版评优课函数单调性
·解析几何第二章圆锥曲线
·苏教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高中数学抛物线说课
·苏教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与椭圆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二
·数学归纳法9924772214
·正棱锥的概念与性质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