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选修2-1 -> 正文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4 13:28:08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猜想、假设、实验、交流合作与分析论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关键:实验成功与否;科学探究落实效果。

教具:学生电源一个、学生信号源一个、自制电学演示示教板(由电感线圈两个、电容器两个、电键三个、小灯泡三个组合连接组成)功放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和常见的三种电子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和电容对电流有什么影响?引出课题。

展示电路板:请同学们观察电路、元件连接情况,并画出电路图。哪位同学上台前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板书课题。

Ⅱ新课教学:

●探究一:对直流电的影响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接通直流电源,3个小灯泡亮暗情况?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假设。

实验论证: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

实验现象: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学生总结;教师点化,精练语言。

教师板书:影响:直流

      C  隔直流

      L  通直流

●探究二:对交流电的影响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接通交流电源,3个小灯泡亮暗情况?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假设。

实验论证: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提醒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分析,精练语言。

教师板书:影响:交流

      C  通交流

      L  阻交流

●教师设疑:L2、L3的亮度为何小于L1的亮度?

师生合作交流:学生分析,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引出容抗和感抗两个概念。

教师板书:容抗和感抗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猜想:感抗和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假设:留1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出猜想假设。

教师提问: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起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假设;教师表扬学生。

教师板书:容抗:C  f

     感抗:L  f

实验论证1──容抗与电容有关: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观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C越大容抗越小

实验论证2──感抗与自感系数有关: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观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板书:L越大感抗越大

实验论证3──容抗与感抗与电源的频率f有关:学生上前台操作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学生信号源和功放系统,注意用电安全。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观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f越大容抗越小

     f越大感抗越大

●教师设疑:交变电流由低频变为高频,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的通、阻影响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合作:引导辨析中的结论。

教师板书:   低频   高频

     C  阻低频  通高频

     L  通低频  阻高频

█应用:

安排看书:根据电容和电感与交变电流频率的特性,人们制作了什么样电子元件,其原理是什么?

学生看书:寻找回答问题的答案。

学生总结回答:

教师板书:

高频扼流圈:通低频,阻高频。

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

Ⅲ巩固练习:

当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2题。

分析讲评:紧扣本堂课结论讲解,巩固知识,加强记忆。

Ⅳ布置作业:

1.阅读分析电器设备、电子仪器的金属外壳为何必须接地?

2.比较一下直流电和交流电有何区别?

板书设计: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影响:直流  交流  低频  高频

C  隔直流,通交流;阻低频,通高频。

L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容抗和感抗:

容抗:C越大,f越高,容抗越小。

感抗:L越大,f越高,感抗越大。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内容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但它里面包含着非常重要物理思想和学习方法──科学探究。

2.本节课利用自制的实验演示装置进行直观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4.本节课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交变电流与直流、电容与电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目的。

5.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充分发动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上一篇: 《多用电表》教学设计   下一篇: [高中物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