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
蜡烛 火柴 试管 铁架台 玻璃 酒精灯 烧瓶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流程
1.通过三幅水的三种状态的图片(冰山图、流水图、热气腾腾的咖啡图),引出物质存在的状态并由此引出物态变化。
以问答的形式引出各种物质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指出这三种状态可以发生变化,通过讨论得出物质状态要发生变化肯定是温度出现变化。
2.通过3个演示实验得出三态变化关系图。
(1)通过观察点燃的蜡烛得出
(2)通过观察加热试管中的水,水沸腾后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板又变成小水滴下落得出:
(3)通过观察对烧瓶中的碘粒加热看到紫色气体,等冷却后看到烧瓶壁变乌黑得出:
(4)由上述情况得出物态变化关系图如下: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重温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及熔点等重点知识。
这一环节,我设计通过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训练。
4.展示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视频片段,同时演示用棉签蘸酒精观察蒸发现象,归纳总结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名称 |
蒸发 |
沸腾 |
|
只在液面发生缓慢汽化现象; |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
相同点 |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
5.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教会学生如何物态变化。
通过具体例子:
说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 |
A.烧开水时冒“白气”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 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 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 |
注:指出要判断准确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准物质的初态和末态,根据物态变化关系图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6.课堂测练。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a.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 现象;
b.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 ;
c.严冬里,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
d.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 现象。
e.霜的形成是 现象。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a.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
b.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 态;在BC段,物质是 态;在C点,表示物质 。
c.线段CD表示 。
d.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
e.在EF段,表示该物质 。
f.A至C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