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用材料: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200ml)、试管2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甘油注射器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
一、导入新课
展示问题:清晨起床后,我想吃完方便面后再去学校,暧瓶中又无热水,但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还是烧开一壶水煮方便面?
再问:若现在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那么: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生提出表扬。)
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
学生议论纷纷,都选择烧开半壶水。
生齐答:用温水。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将一壶凉水烧开比把温水烧开所用时间长,所以……。 |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坚信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求知欲。 |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
二、新课教学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展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师选择几种典型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奥秘,可以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水和食用油来模拟这样的环境:实验中是不是直接让水和食用油吸热或放热就可以呢?要不要有条件的限制?(学生先讨论,教师再总结并用课件展示方案,提示:(1)可用两支试管,一支装水,一支装食用油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用水浴的方式加热,可使加热条件相同,易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2)可用甘油注射器,根据水和食用油的密度算出当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时的体积比来加入试管中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
生议论纷纷。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生甲:要取相同的质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生乙:实验中还要注意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生丙:实验中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作好配合。
生丁:实验前还要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
生戊:…… |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是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后经过同学间的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互助合作的意识。 |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学生进行实验。其中一半小组用方案一。另一半小组用方案二。
学生将总结得到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在组长板书的同时,其它成员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与学生一起动手并适当指导,使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达到最合理,最后选几组数据投影在屏幕上,让实验小组成员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合作能力。 |
5、分析论证 总结提炼 |
总结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得出的结论: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2、比热容
展示问题: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读做:焦每千克摄氏度。(板书比热容概念和单位)
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见教材132页小资料),在表中你有哪些发现? |
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给出比热容的定义。
学生自主学习“小资料” |
让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从表格、图片、实物等方面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
6、走进社会 拓展升华
小结本课 |
3、应用与拓展
课件展示问题:
1、课本132页“想想议议”。
2、基础: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C,而夏天将降低2?C?
3、深化:尝试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4、拓展: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5、升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面对环境污染能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要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合作交流上的收获)。 |
学生逐一讨论分析解答。(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小结新课 |
新课标要求:“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才能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
7、教学反馈 |
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4题 |
学生课下做作业 |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