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科普知识 -> 物理前沿 -> 纳米技术 -> 正文

英特尔研制出30纳米晶体管

作者:吴月辉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3-7-21 22:27:54阅读:
字号:|

      英特尔公司11日说,它最新研制成功30纳米晶体管(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这一突破将使电脑芯片速度在今后5到10年内提高到目前的10倍,同时使硅芯片技术离物理极限更近一步。

      英特尔公司说,他们开发出的这种迄今世界上最小最快的晶体管,厚度仅为30纳米,相当于三个原子叠加的厚度。这将使英特尔公司可以在未来5到10年内生产出集成有4亿个晶体管、运行速度为每秒10吉赫兹、工作电压在1伏以下的新型芯片。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速度最快的芯片“奔腾4代”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一位工程师在接受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30纳米晶体管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对硅的物理极限有了新看法。硅也许还可以使用15年,此后会有什么材料取代硅,那是谁也说不准的事。”

      工程师介绍说,更小的晶体管意味着更快的速度,而更快速的晶体管是构筑高速电脑芯片的核心模块,电脑芯片则是电脑的“大脑”。英特尔预计,利用30纳米晶体管设计出的电脑芯片可以使“万能翻译器”成为现实,比如操英语者到法国旅游,就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翻译器将英语实时译成法语,在机场、旅馆或商店不会有语言障碍。在安全设施方面,这 种芯片可以使警报系统识别人的面孔。此外,将来用1500美元就可以买一台10吉赫兹台式电脑,其运算能力可以跟现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主机媲美。

      单位面积上晶体管的个数是电脑芯片集成度的标志,晶体管数量越多,说明集成度越高,而集成度越高,处理速度就越快。30纳米晶体管将开始出现在用0·07微米技术产品上,目前英特尔使用的是0·18微米技术,而1993年的“奔腾”处理器使用的是0·35微米技术。在芯片上“刻画”电路,0·07微米技术用的是超紫外线光刻技术(EUV),比现在最先进的深紫外线光刻技术更为先进。英特尔的工程师说,如果在纸上画线,深紫外线光刻使用的是钝铅笔,而超紫外线光刻使用的是削尖了的铅笔。

      据英特尔华裔高级副总裁、芯片专家虞有澄解释,晶体管越来越小的好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提高现有产品性能;二是工程师可以设计原来不可能的新产品。这两个好处正是推动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动力,因为公司提高了利润,就有可能在研发上投入更多。他说,这是所谓“摩尔定理”的真正内涵。60年代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预言说,由于硅技术的发展,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将翻一番。1971年英特 尔生产的第一个芯片只有2300个晶体管,1997年生产的“奔腾II”就增加到2000多万个。

      虞有澄认为,电脑芯片的不断更新将使电脑更加智能化,同时提高因特网的速度并大大促进电子商务、高清晰度电视和无线通信的发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