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科普知识 -> 天文地理 -> 太阳之谜 -> 正文

太阳-生命之母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3-7-21 22:27:57阅读:
字号:|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光和热的源泉
人眼里貌似平静,买际上惊涛骇浪
50亿年后,可能成为不发光的矮星

起_源

    大约45亿年前在银河系的盘状体系中,有一个大小为现在太阳5OO万倍的云团.云团的主要成分是氢分子同时含有少量氦分子和由其他元素构成的尘埃。因为受到来自内部物质的引力作用.云团向中心迅速收缩.经过40多万年终于蜕变成一个高温.高压、高密度的气体球.并在其核心触发了由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这就是太阳,人类的生命之母
    太阳诞生后不久,残存在太阳周围的一些气体和尘埃形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以及其他太阳系天体,其中包括地球和月亮。
    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只是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其亮度、大小和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而其他恒星中,离我们最近的也
比太阳远27万倍,因此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中光和热的源泉。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将永远处于冷漠荒芜之中,根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多彩斑斓的世界。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
括我们人类在内,生存所需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没有太阳,就不可能 有由古生物转化而来的煤炭、石油等燃料;没有太阳,也就没有水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和潮涨潮落等现象。

结_构

    太阳的大气层,根据高度和性质的不同,分为 3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光球”、“色球”和“日冕”。人类肉眼所见的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光球”,厚约5OO千米。在光球之上的是“色球”度约2000千米。色球内的物质比光球稀薄得多,发出的光通常只有在日全食时月球把太阳的光球遮住才能被大家看到,但天文学家可以用一种称为“色球仪”的特殊望远镜看到它。色球之上的那部分称为“日冕”。其厚度约为好几个太阳半径。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而其中相对较稠密的部分,也可在日全食的时候看到。
    “日冕”是不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呢?不是。它的外表面还有“太阳风层”。太阳的外大气层经常喷发一种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它主要由电子和各种离子组成。太阳风在离开太阳以后,吹遍整个太阳系,最后消失在恒星际空间。以前,人们曾经把日冕看作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但是,太阳风实际上也是太阳大气的一部分,只是比日冕还要稀薄,范围达到整个太阳系空间。因此。现在很多天文学家把太阳风吹拂的范围看作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称为“太阳风层”。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 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
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等。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
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寿_命

    万物生存靠太阳。那么,太阳会不会死亡呢?
    太阳是大自然的创造,既有生,也有灭,但那是50亿年以后的事。因为它的寿命约有1OO亿年,而现在正值“壮年”。 50亿年以后,太阳核心的氢原子核将全部变成氦原子核,于是核反应的区域向太阳外层发展。这会使得太阳的直径大大增加。尽管表面温度有所下降。也会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烤焦。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直径继续增大,最后成为一个行星状星云,并在中心留下一颗超密度白矮星。在这种白矮星里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物质就重达1吨左右。白矮星没有核反应,它是恒星核反应结束以后留下的残骸,依靠收缩自己的体积来继续辐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后将变成一颗不发光的黑矮星。
    也许有人会担心,到那时,人类还能继续生存吗?其实完全不必“杞人忧天”。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才5000年左右,科技已经如此发达。50亿年是5000年的100万倍,那时的人类科技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谁也无法想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