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制冰的几个实验
(1)在制冰的金属盘(一种矩形的金属浅盘)中倒适量水,放入冷冻室中,过一段时间水就凝结成冰块。怎样能把冰块方便地从金属盘中取出呢?用小刀沿金属壁撬会损坏金属盘,你有什么好办法?有人把金属盘从冷冻室取出,在空气中放一会,待冰块沿金属盘底熔化一层后,倒出冰块;有人把金属盘倒过来,用冷水冲一下盘底(如图2.5-3),片刻,即取出冰块。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2)取2只小纸杯,倒入等量的水,一只杯中放一小勺糖,另一只杯中放一小勺盐,放入冷冻室,待凝结以后取出,看哪一个先熔化?熔化时的温度是否相同?
(3)取2只小纸杯,一只里放热水,一只里放等量的冷水,一同放入冷冻室内,看看哪一个杯子里的水先凝结成冰块。也许你认为冷水自然应当先凝结成冰,实验的结果未必如此。住在加拿大和冰岛这类寒冷地区的居民,都知道放在户外的热水凝结得更快。这已是他们的生活常识。你如果不相信,试一试吧!
关于这种“意外”现象的解释是比较复杂的。热水表面汽化比冷水表面要强烈,从而使热水散失较多的汽化热,这只是一个因素;热水上层与底层的温度差比较大,上层温度较高,通过表面散发的热量也较大,这是热水冷却较快的另一个因素。
(4)过冷却水的实验
液态水的温度冷却到冰点以下而不冻结的现象称为过冷却。通常我们不容易见到过冷却的水,然而在自然界、特别是在大气中并不是不常存在,例如,在云中就常常含有过冷却的水滴,它常与冰晶并存,对导致降雨和形成雪花、冰雹、冻雨起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你了解这种过冷却水的性质,提供给你一种制取过冷却水的简便方法。
找一个容积约500厘米3的广口瓶,装以三分之二深度的碎冰,再加水,使水面略低于冰面1-2厘米,放入20克左右的食 盐。并稍加搅拌,然后把装有20毫升自来水的一个干净的试管(或小烧杯)放入盐水和冰的混合体内,使试管中的水面在外面容器的液面以下(如图2.5-4),试管中的水温逐渐降低。用水银温度计插入试管内水中,每隔2分钟读一次温度。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如果你的实验顺利的话,你可看到水温降到0℃以下仍保持液态。(如果首次实验不能得到过冷却水,可以把试管中的水倒干净,务必不留一点水滴,再装入新的水,重新制取,第二次基本上可以成功。)
当水冷却到零下若干摄氏度(如-5℃),后小心地把试管从容器的混合液中取出,然后把一小片碎冰投入到过冷却水中,仔细观察,你就能够看到许多非常薄的,扁平的冰晶从种子冰向许多方向朝外生长。开始生长比较快,以后就慢下来,最后停止生长。在这个过程中,继续观察温度计,你会发现冰冻时,水样的温度急剧增高,达到零摄氏度后就稳定下来。请根据记录的温度画出水样冷却、过冷却和凝结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线,并思考下列问题:
试管中的过冷却水为什么在凝结时温度急剧上升?
为什么温度达到零摄氏度就稳定下来?
如果没有碎冰块触发,水样将会过冷却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用其他杂质(粉笔灰等)也能触发凝结吗?请试一试。
选自:《高中物理课外实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