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物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
文件大小 132KB
所属分类 高一物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4-13 8:52:0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掇刀石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部)

命题人:王国祥 审题人:付 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32分)

1.足球以1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0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改变量与加速度分别为( )

A.0、0 B.0、100m/s2 C.-20m/s、-100 m/s2 D.20m/s 、100m/s2

2.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

D.两车相遇两次

3. 一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4. 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A.均竖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O

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5.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

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

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

D. 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

6.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同一根绳子的状况分别为、b、c三种情况,则在哪种情况下挑的水最多(桶足够大,绳子足够长)( )

A. B.b C.c D.一样多

7.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压在一竖直墙壁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保持静止,则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B.若物体保持静止,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C.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D.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8.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满分20分)

9.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C.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10. 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斜面的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作用于斜面的正压力

C.当倾角增大时,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D.当倾角增大时,物体开始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12.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同时有F=1N的两个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A、B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A物体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N

B.B物体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零 

C.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零

D.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1N

第 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三、实验题(3个小题,共16分)

13.(4分)由实验测得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长度L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弹簧的原长为______ cm,劲度系数为______ N/m。

14.(4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 Hz),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x6-x1)等于(x2-x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15.(8分)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A、B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着到达O点位置,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A=3.41 N和FB=4.38N,其方向分别如图中OA、OB方向.若橡皮绳的活动端仅由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读得弹簧秤的读数为FC=6.14 N,其方向如图中OC方向.以1 cm表示1N,作力的图示,完成验证作图,并说明该实验的结论.

(1)用作图法求得FA、FB的合力大小为 N.

(2)实验结论是: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四、计算题(4个小题,共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

16.(10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

(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17.(10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8.(12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住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保持静止,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已知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求:

(1)绳对滑轮的作用力为多大?

(2)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分别为多大?

19、(10分)在公路的十字路口, 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 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 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 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 = 6.0 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 =2.5m/s2 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 加速到v=10.0 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 = 40.0 s, 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 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 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1)问中, 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 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

掇刀石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部)

答 案



三、实验题

13. 20cm; 1500m/s

14. C

15. (1)6.14 (6.04-6.24都给分)

(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B

四、计算题

16.(1)  (2) x=48m

17. 

18.(1)  (2);

19.(1)64辆车通过路口 (2) a=1.47m/s2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恩施州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物理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质量评估物理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调研检测物理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四调考试物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