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24分) 1.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不能用以下哪一个表示 A.T B.N/(A·m) C.Wb/m2 D.Wb·m 2.有关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反映了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 B.电源提供的电能越多,电源的电动势就越大 C.电源的电动势越大,也就是电源内储存的电能越多 D.单位时间内电源消耗的其他形式的能的数值等于电源电动势的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S极 B.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也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 C.运动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一定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D.通电直导线在磁场某处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从图示位置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A.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B.路端电压变小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变大 D.通过滑动变阻器R1的电流变大 5.一根导线的I-U图象如图所示,若将这根导线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它的电阻变为 A.0.8Ω????? B.8Ω???? C.80Ω???? D.800Ω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表是安培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②甲表是安培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③乙表是伏特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④乙表是伏特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倾角为α的导电轨道间接有电源,轨道上静止放有一根金属杆ab.现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加一匀强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逐渐增加的过程中,ab杆 受到的静摩擦力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由于某种原因灯泡L2灯丝突然烧断,其余用电器均不会损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B.灯泡L1变亮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变大 D.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几个选项符合题意,选不全的得2分 10.下列与磁场有关的物理概念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其疏密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B.磁感应强度的方向跟放入磁场中的受磁场力作用的电流方向有关C.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矢量 D.电流的磁场的方向跟产生磁场的电流方向有关,与放入磁场中的受磁场力作用的电流方向无关 11.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12.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如图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保持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先经过a点,再经过b点 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 C.粒子带负电 D.粒子带正电 13.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由图可知 A.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为1.40V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A 三、实验题(本题共有2小题,共18分) 14.(1)(4分)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导线 银 铜 铝 钨 铁 锰铜合金 镍铬合金 电阻R/Ω 0.016 0.017 0.027 0.052 0.096 0.44 1.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Ⅰ.假如让你架设一小条家庭输电线路,在铝线和铁线之间,你应选用 __; Ⅱ.假如要选用一根金属丝来做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在铁丝和锰铜丝之间,你应选用___________。 (2)(6分) 图为一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300 μA,内阻Rg=100 Ω,可变电阻R的最大值为10 kΩ,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阻r=0.5 Ω,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__ ______色.按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____ ____ kΩ.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的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将___ _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下列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的是________. A.电动势为3V,内阻为1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 B.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 C.电动势为3V,内阻为1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 D.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 E.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50Ω的滑动变阻器 (2)在按照实验序号的先后得到以上数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选填“a→b”或“b→a”). (3)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变大而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上述小灯泡接入到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24Ω,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1Ω,则在这个电路中,小灯泡的电阻大小为________Ω. 四、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5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2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10V,电阻R1=21Ω,直流电动机绕组的电阻R0=0.5Ω,电键S1始终闭合.当电键S2断开时,电阻R1的电功率是525W;当电键S2闭合时,电阻 R1的电功率是336W,求 (1) 电源的内电阻,电键S2断开时电源两端的电压以及电源内部的损耗功率; (2)当电键S2闭合时流过电源的电流和电动机输出的功率. (3)若在电路中再并联一台相同的电动机,试定性分析原来的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将如何变化。 18.(15分)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柔软细导线将质量为10g、长为30cm的金属杆AB从两端点悬挂起来,导线竖直,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且中间20cm处于0.5T的矩形匀强磁场中。对金属杆通电,当金属杆对导线的拉力恰好为0时,(g=10m/s2)求: (1)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保持题中的电流大小不变,将电流反向,导线OA对金属杆的拉力是多少? (3)保持(2)问中电流方向不变,请你作出导线OA的拉力随电流大小的变化关系。 19.(16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2 Ω,R2= 4Ω,R3=12Ω,当电键K接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电键K接b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试求: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2)当电键K接c时,通过R2的电流。 4.(1)铝线、锰铜丝(2)红 5 变大 15.(1)D (2)a→b (3)曲线见解析图 变大 (4)5.0 [答案] (1)因为电压和电流从零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因此总电阻选用小点的,从表格中看到最大电压为3.0V,所以电源电动势用略大点的. (2)从表格数据看,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逐渐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滑片向右滑. (3)连点描线得到图象,可知电阻随着流过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4)将R=24Ω等效看成电源内阻,则总的电源内阻为25Ω,电动势为3V,在图中画出伏安特性曲线,交于(0.10A,0.5V),解得小灯泡电阻为5.0Ω. 15[答案] [解析] (1)设S2断开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则有: P1=2R1 代入数据解得:r=1Ω U=ER/(R+r) =105V I= E/(R+r)=5A Pr=I2r=25w (3)减小 17.[解析] (1)如图 (2)R==9×10-2m T==9π/4 ×10-8s 由公式轨道半径R=和周期T=知,它们的半径和周期是相同的.只是偏转方向相反.先确定圆心,画轨迹,后由几何关系求半径,由对称性知:射入、射出点和圆心恰好组成正三角形.所以两个射出点相距2R=.=0.18m 由图还可看出,经历时间相差=.=3π/2 ×10-8s 18.杆受力如图所示 FA=mg ① FA=BIL ② 由①、②式得 (5分) (2)电流反向后杆受力如图所示 FOA+FO′B=G+FA ③ FOA= F O′B ④ G= FA ⑤ 由③④⑤式得 FOA= G= 0.1N ( 5分) (3)由得 绳子的拉力 FOA与电流I的关系 A (3分) 导线OA的拉力随电流大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分) 19、解:(1)K接a时,R1被短路,外电阻为R2, I1=U1/R2=1A K接a时,有E=U1+I1r K接b时,R1和R2串联,R外=R1+R2=6 Ω 通过电源电流 这时有:E=U2+I2r 解得: E=6 V,r=2 Ω (2)当K接c时,R2、R3并联,R23=3Ω R总=R1+r+R23=7Ω 总电流I3=E/R总=6/7 A 通过R2的电流I32=9/14A (3)R外=4Ω 总电流I4=1A IA=1/3A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