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天津市宝坻区2013年高三综合模拟试卷 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物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答案】D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正确。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没有证实玻尔理论,故D错误. 2.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则汽车在0~2s内和2s~3s内相比 A.位移大小相等 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 D.合外力相同 【答案】B 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故0~2s内和2s~3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A错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平均速度,由已知数据可知B正确;两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相同,前者增加,后者减小,C错误;两段时间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合外力方向相反,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的大小,由F=ma可知两段时间的合外力大小不同,D错误。 3.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km)。地面上有一辆汽车在行驶,已知汽车的速度越大,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就越小。当汽车的速度达到下列哪个值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恰好为零 A.0.5 km/s B.7.9km/s C.11.2 km/s D.16.7 km/s 【答案】B 当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为零时,靠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解得v=≈7.9km/s.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条形磁铁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若弹簧秤上的读数为mg,则B与A的弹力F1及桌面对B的弹力F2分别为 A. B. C. D. 【答案】D 磁铁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B对A向下的引力和B对A向上的支持力,这四个力平衡,因为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所以B对A向下的引力和B对A向上的支持力相等,所以,F1>0,但不一定等于mg,所以选项AB错误.把磁铁A和B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重力等于2mg,向上的拉力为mg,还有桌面向上的支持力,根据这三个力平衡可知水平桌面对B的支持力F2的大小等于mg,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5.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B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I,C、D两侧面会形成电势差U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UCD仅与材料有关 B.若霍尔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电势差UCD0 C.仅增大磁感应强度时,电势差UCD变大 D.在测定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 【答案】C 若霍尔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电子向C侧面偏转,C表面带负电,D表面带正电,所以D表面的电势高,则UCD<0,选项B错误。CD间存在电势差,之间就存在电场,电子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设霍尔元件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有q=qvB,I=nqvS=nqvbc,则UCD=,故A错误C正确.在测定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应将元件的工作面保持竖直,让磁场垂直通过,故D错误.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Q,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P光的频率小于Q光 B.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 C.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单缝装置,P光的中心条纹大于Q光的中心条纹 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的条纹间距小于Q光 【答案】AC 在同一深度两光源发光的水面区域不同,则说明它们的临界角不同,从而确定它们的折射率.由c=nv可得两条光线在水中的速度与折射率成反比;再由v=λf得波长与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P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则P的临界角大于Q,所以P的折射率小于Q,那么P在水中的速度大于Q,P光的频率小于Q光,P光的波长比Q长,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单缝装置,P光的中心条纹大于Q光的中心条纹;由于,所以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于Q,故本题选AC。 7.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最大电流是20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2.2×103W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答案】BD 由图象可知,原线圈中电压的最大值为220V,所以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100V,副线圈的电阻为10Ω,所以电流的为10A,所以A错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压的有效值,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100V,所以B正确;原副线圈的功率是相同的,由于P= = W,所以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W,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BD. 8.如图甲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P′、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m,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并分别产生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机械波,O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当O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P点刚开始振动,则 A.P′、P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 B.当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质点O的运动路程为25cm C.当波在绳中传播时,波速为1m/s D.若O质点振动加快,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BCD 根据对称性,P与P′步调始终一致,故A错误.Q′起振方向与O点起振方向相同:向上,当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经过T时间,而波由O点传到Q时间为T,则质点通过路程为s=5A=25cm,故B正确.由振动图象得知,T=4s,由O点起振情况得λ=4m,则v==1m/s,故C正确.波速由介质的性质决定,故D正确.故选BC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72分。 9.(1)(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板中点的正上方有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带正电的金属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原电场)以速度在金属板上自左端向右端运动,小球做_______运动;受到的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___. (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滑块P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①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_______(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②滑块P用细线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钩码Q相连,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若、、d和m已知,要验证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和_______。 (3)(8分)某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r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测量Rr在0到10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的电阻阻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为量程为1mA、内阻忽略不计的电流表,E为电源,为滑动变阻器,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 ①完成下面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调节温度,使得Rr的温度达到, b.将S拨向接点l,调节_______,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I; c.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使_______,记下此时电阻箱的读数; d.则当温度为时,电阻Rr=________: e.改变的温度,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②③④,即可测得电阻温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由上述实验测得该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r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若把该电阻与电池(电动势E=1.5V,内阻不计)、电流表(量程为5mA、内阻Rg=100)、电阻箱串联起来,连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作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 a.电流刻度较大处对应的温度刻度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b.若电阻箱取值阻值,则电流表5mA处对应的温度数值为_______℃。 【答案】(1) 匀速直线运动 零 (每空2分) (2) ① = ;②滑块质量,两光电传感器间距离. (每空2分) (3) ①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的读数仍为;(每空1分) ②较小;(每空2分) (1)金属板在Q的电场中将达到静电平衡,金属板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表面的电场线与表面垂直,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金属板表面垂直,在金属板上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电场力与小球的速度方向垂直,电场力对小球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小球的动能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①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则说明遮光条做匀速运动,即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②要验证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就应该去求出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光电传感器测量瞬时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光电门的宽度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进而可得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L,所以还应测出滑块质量M,两光电传感器间的距离L. (3)①利用等效法测量电阻,使两次实验中电路中的电流相等即可知电阻相等。 ②电流大则电路中的电阻小,由图像可知相应的温度低。若电阻箱取阻值,则电流表满偏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的阻值为150Ω,由题图可知此时的温度为50℃,故5mA处对应的温度数值为50℃。 10.(16分)如图所示,ABC为光滑轨道,其中AB段水平,BC段是半径为R的圆弧,AB与BC相切于B点,A处有一竖直墙面,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接,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物块恰能与固定在墙上的L形挡板相接触于B处,但不挤压.现使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圆弧轨道上距水平轨道高h处的D点由静止下滑,小球与物块相碰后立即有相同速度但不粘连,此后物块与L形挡板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0也不粘连.(整个过程,弹簧没有超过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试求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求小球与物块第一次碰后沿BC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见解析 ⑴球从D下滑到B与物块碰前,小球机械能守恒: (3分) 碰撞过程,小球与滑块系统动量守恒 (3分) 碰后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的过程中,M、m和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分) 解得 (2分) ⑵第一次碰后,小球返回B点的速度仍为v1,设从B向C滑动的最大高度为h1,有 (3分)??????? 则 (3分) 11.(18分)如图甲所示,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为L=1m,上端接有电阻R1=3,下端接有电阻R2=6,虚线OO′下方是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m=0.1 kg、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垂直导轨由静止释放,杆下落0.2 m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加速度a与下落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求: (1)磁感应强度B; (2)杆下落0.2 m过程中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q.
【答案】见解析 (1)由图象知,杆自由下落距离是0.05 m,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1 m/s (2分) 由图象知,杆进入磁场时加速度a=-g=-10 m/s2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安=ma (2分) 回路中的电动势E=BLv (1分) 杆中的电流I= (1分) R并= (2分) F安=BIL= (1分) 得B= =2 T (1分) (2)杆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2分) 杆中的平均电流= (2分) 通过杆的电荷量q=·Δt (2分) 通过杆的电荷量q=0.15 C (1分) 12.(2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重力不计的微粒,从倾斜放置的平行电容器I的A板处由静止释放,A、B间电压为U1。微粒经加速后,从D板左边缘进入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II,由C板右边缘且平行于极板方向射出,已知电容器II的板长为板间距离的2倍。电容器右侧竖直面MN与PQ之间的足够大空间中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与PQ之间的距离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微粒的运动路径上有一厚度不计的窄塑料板(垂直纸面方向的宽度很小),斜放在MN与PQ之间,=45°。求: (1)微粒从电容器I加速后的速度大小; (2)电容器IICD间的电压; (3)假设粒子与塑料板碰撞后,电量和速度大小不变、 方向变化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碰撞时间极短忽略不计, 微粒在MN与PQ之间运动的时间和路程。 【答案】见解析 (1)在电容器I中:??????????(2分) ???? 解得:????????????????????(1分) (2)设微粒进入电容器II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板间距d,运动时间为t,则沿板方向:????????????(2分) 垂直板方向:????? (2分) ???? ??(1分) 解得:??? (1分)?? ?????????(1分) (3)微粒进入磁场后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碰板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二次碰板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微粒进入磁场的速度:????? (2分) 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 ??????????? (1分) ??? (1分) 解得:? (1分) ???? (1分) 微粒在MN和PQ间的运动路程???? ?????? (2分) 运动时间:?? ????? ??(2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