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我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独立的碱类物质,所以学生对碱的了解其实很少。“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我们不能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为碱,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中学会识别碱,并且对碱有基本的认识。这也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之一。
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从生活到化学、再从化学到社会进行迁移,结合一切可能的“家庭小实验”,逐渐形成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希望通过长期的训练,最终达到“只导不教”的境界。
二、教案
课题 |
常见的碱 |
授课人 |
罗燕 |
学校 |
宜昌市十六中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知道他们的主要用途。 3、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是否具有碱性 | |||||||||||||||||||||
重点 |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 |||||||||||||||||||||
难点 |
碱的化学性质。 |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 | |||||||||||||||||||||
仪器、用品 |
药品:NaOH固体、鹌鹑蛋、海苔干燥剂、澄清的石灰水、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脱脂棉。 器材:烧杯、滴管、锥形瓶、胶囊药品的铝塑包装。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无火煮蛋 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
将一个鹌鹑蛋卧于海苔干燥剂中,加水,静待观察
将鹌鹑蛋洗净,剥壳,享受美味鹌鹑蛋。 |
课前激趣
从生活到化学, 学生感觉当然亲切
| ||||||||||||||||||||
|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交流:北京奥运期间大量供应的自加热盒饭,加热包中就发生了如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H2O== Ca(OH)2 |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 ||||||||||||||||||||
介绍石灰水的溶质就是Ca(OH)2 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在哪些情景下用过澄清石灰水,你知道它有哪些性质? |
学生提问: 1、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澄清石灰水,产生的浑浊到底是什么? 2、介绍酸碱指示剂时,也用到石灰水,不小心弄到手上有滑滑的感觉,干了以后皮肤有紧绷感。 它能使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所以显碱性,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物质才有碱性? |
铺设新知和旧识的桥梁
结合学生实际感受,才容易产生共鸣 | ||||||||||||||||||||
NaOH闪亮登场
1、分发药品
2、引导观察NaOH色、态、溶解性及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
NaOH固体及潮解现象一目了然 1、自主实验 2、自主归纳NaOH的物理性质: ①NaOH是白色固体。 ②易溶解于水,且放出大量热。 ③NaOH易潮解,应该密封保存。 |
用胶囊药品的铝塑包装,属于废物利用,可人手一个,既环保又节约,还增大了可视面。
化学学习至此,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教师要做的,仅仅就是提供最宽松、最充分的实验探究环境。
| ||||||||||||||||||||
介绍碱的腐蚀性 “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为酸或碱,他们是怎样识别酸或碱 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原因? 2.以后自己使用NaOH时,应该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展示并使用脱脂棉: |
用课堂上实验刚刚获得的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与2种酸碱指示剂反应
NaOH的残留湿润固体使酚酞试液变红 自主实验显示: NaOH的溶液象澄清石灰水一样,也可使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NaOH只是生产肥皂、石油、纸张、纺织、印染的工业原料,还可配置厨房清洁剂 使用厨房清洁剂时应该戴手套。 |
在学生可以自己摸索的学习环节,教师决不“越俎代庖”
在教学的渐进过程中,对学生放手,教师轻松,学生自如,他们定会带来惊喜
有一个误会必须消除: 有些学生误认为肥皂、纸张等物质中含有NaOH,甚至产生恐惧感。 | ||||||||||||||||||||
演示实验 自动变大的气球
引导思考: 1、 气球变大的原因? 2、 能否证明CO2和NaOH反应? 3、 你对这个实验还有 什么改进的意见? |
1、由于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所以气球涨大 2、不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因为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也能与之反应,都能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从2条思路来证明: ① 证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或者用②检验反应的生成物 选择了第②种思路: 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间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启发思考,激活思维
学生强烈渴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