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本节是对前一节课中“能量转化与守恒”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的概念是对形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斗电能”思维方式的突破。
【学情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问的转化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已有氧化还原的初步知识,对电子转移的理论有所接触,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形成原电池概念。
2.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并能设计简单的化学电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2.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概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原电池认同能量可以转化的观点,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2.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学习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丰富化学与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原电池组成条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
柠檬,耳机,小信封(铜片,镁带),材料袋①(电池Zn皮,铅笔,牙签)或材料袋②(镁带,铜钥匙,塑料吸管),灵敏电流计或贺卡,铜锌电极,稀硫酸
【学法指导】
1.仪器和装置可以因地制宜,如柠檬可以用其他水果或食盐水、醋等代替,金属可以用钥匙、小刀、勺子等代替。
2.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渗透,如电子流向与电池的正负极等。
3.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探秘原电池
一、原电池定义:
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1.两个不同的导体做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备课思考】
本课时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学生对实验探究课兴趣高昂,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以设计实验原电池条件的过程中适当引导缩小实验范围和对比实验组数,做到有的放矢。
本节实验探究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如:锌片不纯等原冈导致在连接后锌片仍有气泡,对学生形成原电池电子流动的概念会有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我减弱了锌上有气泡的现象,用一个小魔术引导产生质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铜片上,在理解原电池原理后,相信学生会自己找到答案;其次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组成条件,学生其实在探讨工作原理时可以把握,知道是电子移动产生了电流,依据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作基础学生不难得出需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条件,所以不再单列出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