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同步检测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解析: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分析:A中两电极相同;C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唯有B符合条件。 答案: B 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解析: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错误;原电池中是活泼金属作负极,而不一定是锌,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答案: C 3.如右图所示,检流计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溶液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溶液 C.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A极变粗,说明A上有金属析出,即在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应含有易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B为负极,应是活泼性比A极材料强的金属,只有D项符合题意,D中负极(Fe)反应:Fe-2e-===Fe2+,正极(Ag)反应:2Ag++2e-===2Ag。 答案: D 4.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解析: Fe为负极:Fe-2e-===Fe2+;Ag为正极:2H++2e-===H2↑,Cl-的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 D 5.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 B.石墨是负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 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 D.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 解析: 题中装置所表示的是金属铝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其负极反应式为4Al-12e-===4Al3+,正极反应式为6H2O+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