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正文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_5582175927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6 21:26:45阅读:
字号:|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两课时完成,其中在第一课时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所以我另设计了一个实验,从简单模拟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来说明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这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

由于在第二课时要了解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在第一课时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学生情况的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如果课上还让学生测量探究花生的大小变异,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测量结果意义,这里涉及到了对数量性状的测量,不免也能涉及到质量性状,但这里的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如果将质量性状细分,也会有这种差异。比如说花的颜色是红还是白,如果细分的话,还有深红、浅红、粉红等等的区别,所以有关这样的数量性状变异的探讨,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我不认为对于学生认识变异这种遗传现象有什么好处。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四、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通过布置每两个学生去寻找两个一模一样苹果,并在课上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寻找和比较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

2.通过“模拟遗传物质的传递的游戏”,使学生明白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

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1.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2.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

出示自己的全家照,请学生猜照片上人员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
追寻遗传和变异产生的原因,回顾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
提问: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出课题:生物的变异。

猜测,回答。

回顾知识。

判断

探究实验:亲子代之间在遗传物质上是否发生了变化?

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创设理想条件,从而简化复杂问题的研究。

说明实验的原理和程序,带着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寻找规律。

 

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记录数据。

分析总结规律

探讨影响生物变异的因素:

1.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2.个体所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刚才是在理想状况下研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在实际生活中,遗传物质会受到哪些影响而发生改变?

设问:遗传物质如果相同,变异能不能够发生?

大家是否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了呢?

为什么?

思考,讨论。

比较相互的苹果

 

总结引起生物发生变异的因素

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问:自然界有没有不发生变异的生物?

举例充实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出示图片:带字的苹果。

问:如果将此苹果的种子种下,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什么?

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生物的变异探讨了相关问题。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用简图总结一下你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思考,做小结。

交流

《生物的变异》课堂报告

                          班级             姓名            

    将各组的情况记录于下表中,回答表下面的问题:

    1.子一代遗传物质分配情况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红色

 

 

 

 

 

 

黄色

 

 

 

 

 

 

合计

 

 

 

 

 

 

    各组子一代的遗传物质之间是否有差异?                              

    2.子二代遗传物质分配情况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红色

 

 

 

 

 

 

 

 

 

 

 

 

黄色

 

 

 

 

 

 

蓝色

 

 

 

 

 

 

合计

 

 

 

 

 

 

    各组子二代的遗传物质之间是否有差异?                              

 

    3.子三代遗传物质分配情况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红色

 

 

 

 

 

 

 

 

 

 

 

 

黄色

 

 

 

 

 

 

蓝色

 

 

 

 

 

 

紫色

 

 

 

 

 

 

合计

 

 

 

 

 

 

    各组子三代的遗传物质之间是否有差异?                               

进一步思考

观察以上三个表格中的数据,请设想,如果继续下去,子四代,子五代……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从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呢?

课后感:

一、设计回顾

“这节课到底从何入手?“在备课过程中一直困惑着我。于是在讲授本章前几节的内容时,我一直观察学生的所需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发现学生很喜欢追根究底,想知道事物的本质,尽管有些知识他们暂时不可能理解,但是学生们的这种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生物的变异一节里,介绍了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但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也是最需要知道的是为什么生物会发生变异?怎么发生变异?所以,我觉得从学生的需求来说,应该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中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么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便设计了一个模拟试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体会到遗传物质重组产生的变异。理解了这一层,再理解外界环境对变异的影响,从而能够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于是所有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代表遗传物质,彩色的豆子首先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干吗用的?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学生都非常乐于参与。可喜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确发现了许多的规律。比如说,由于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的,所以在不同的子代个体中会出现差异。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到子n代,n越大,祖辈的遗传物质就会越少,也许会消失;各组“杂交”所得到的子n代之间的差异越大。同时,学生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第n-1代的配偶给第n代的遗传物质都会比第n-1代的多?在这里,把问题再交给学生去思考和解决,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

重点定下来之后,就是整个课堂的设计了,当然,这里应该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于是课前布置学生两人一组,寻找两个相同的苹果。上课时,我一开始导入便用了我的全家照,因为我们家人很能体现遗传的特点,我很像妈妈,弟弟很像爸爸。于是让大家猜照片上人员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开始兴奋,由此引出并复习遗传和变异的定义,也暗含了本节课的主线:遗传中的变异。实验探讨之后,明确了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生物变异。然后,苹果出场。由几个问题将后面的内容逐步深入。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苹果,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经过讨论和分析,继而知道了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第二个问题“自然界有没有不发生变异的生物?”而得出生物形状的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结论。第三个问题从一张“有字苹果”的图片开始,“这个苹果的种子种下去之后,长成的果树上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于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就出来了。

二、反思不足

这节课上完后,学生反映实验很容易理解,于是整节课的气氛比较轻松和开心,达到了设计本实验最初的目的。在带着学生一起探究实验数据的规律的时候,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理解常见的一些遗传现象。

有人说,“教学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真的,无论你课前花多少时间去准备,投入多少精力,总是没有“准备已经很充分了”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课上,可能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情况;而且,一节课上下来,总是还会感到有太多的遗憾。

上完这次课后,我的第一个感触就是,教师应该专门学习一些表演技巧,并且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这样会使课堂更加有吸引力,能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在课堂上,语言表达和语气的变化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加重语气或者是放慢速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意识到重点所在,从而引起关注和思考。而在这方面,我本人存在很多的不足,这是日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任何一个实验过程中,都会用到相应的科学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和体会这些方法,比单纯地告诉学生要有效的多,并且更易帮助学生建立起方法意识。在需要自己去设计实验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选择科学的方法。这个实验中,针对遗传过程的复杂性,主要介绍并运用了“创设理想条件”的方法。但是这节课下来,发现学生对于理想条件的创设印象并不深刻。后来我想了想,其实还可以这么上:先带着学生做实验,实验完成后,请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评判,找实验的漏洞。当同学们越找越复杂的时候,再将“创设理想条件”这个实验方法使用出来,学生可能就会印象更深刻了。

另外,在讲课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反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将一些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真正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好处。而在试讲的过程中,经过听课老师的提示,发现自己对学生还是不够信任,有时会着急想把知识解释给学生听,其实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对学生的积极思考是不利的。

最后,也是在本次上课后最大的感受和收获,就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这次是一节研究课,所以组里的老师和周然老师排除万难,几次听课评课,帮我印听课教案,准备教具,收集材料……全力帮助我能够将这节课能上到最好。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太有限了,但是在大家无私的帮助下,激励着我更多地发挥着自己的潜能。在这里,一加一不再等于二,而是大于二。表面上看来,好像这件事和上课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成天忙得没有多少时间能像这样交流和互评,这是我们现在教学的最大弊端所在,也是最大的遗憾所在。各忙各的,其结果是一加一小于二。通过这次研究课,我意识到,以后,哪怕再忙,也要抢时间多听别人的课,多请别人听自己的课,多和同事交流学习,多问问学生的反应,多多反思,多多改进,争取让学生在课上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