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生物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 生物
文件大小 262KB
所属分类 高三生物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5 11:07:1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

生 物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脂肪均含N、P等元素

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麦芽糖、核酸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

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同,不能相互转化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 ? B.叶绿体含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生产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品质,故生产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下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pH为8.4时,温度高于90℃,PPO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

C.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 8.4

D.温度相同,pH为 7.8比8.4时该酶的酶促反应产物要少

4.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5.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D.有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可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而得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8.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卵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

B.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0.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实验前先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CO2

C.两种呼吸方式的产物中都有酒精

D.通过检查是否有CO2产生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

1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12.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13.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B.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6.右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17.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

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19.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

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20.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

21.关于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碳元素多少决定的

B.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C.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

D.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m个肽键

2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分泌蛋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D.抑制细胞呼吸对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

23.下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

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24.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计65分。

26.(8分)下图表示显微镜的目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中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将图1中的甲换到乙,则视野中的亮度会变 ▲ ,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 ▲ 。

(2)图2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选取根尖的 ▲ 部位,进行该实验的四个步骤为 ▲ 。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 ,在吸取细胞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 ▲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 ▲ 个。

27.(8分)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 ▲ (至少答3种),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 ▲ 。

(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 (物质);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关系是 ▲

(3)留在细胞内的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随着个体的衰老而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具备的特征有 ▲ 。

①细胞核体积变大 ②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 ④细胞运输功能降低

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 ▲ ,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28.(9分)下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O)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CH2O)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是 ▲ ,物质A是 ▲ ,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 ▲ 等物质参与。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 ▲ 。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从20klx增加到25klx,玉米CO2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受到图1中过程 ▲ (填序号)的限制;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 ▲ mL的CO2。

(4)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 减少,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其原因是玉米 ▲ 。

29.(8分)右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黑身,基因R、r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 ▲ 。

(2)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 。已知XXY三体果蝇为雌性,能正常繁殖后代,则白眼雌果蝇(XrXrY) 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rY、Xr、 ▲ 。

(3)图中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

(4)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 ▲ 。

30.(8分)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需要酶、 ▲ 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 ▲ 中;在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是 ▲ 。

(2)图中最终形成的②③上的氨基酸序列 ▲ (相同或不同)。图中涉及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 。

(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 ▲ 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 ▲ 性。

(4)若分析lin-14蛋白质编码基因,知其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其中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8%,则其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

31.(9分)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X代表某个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 ▲ , c代表 ▲ 。

(2)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此时,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 ▲ ,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 ▲ (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4)当激素②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③含量会减少,这是一种 ▲ 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 ▲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 ▲ 。

32.(7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及①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形式分别是 ▲ 、 ▲ 。

(2)图中A为 ▲ 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丙中D的数量变化是 ▲ 。

(3)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 价值。

33.(8分)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旱性可变的植物,为了研究干旱对藜干旱诱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抗旱的藜种子,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第二步,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藜幼苗分别放入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第三步,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无关变量是 ▲ (至少写两个)。

(2)用含有等量5%、10%、20%(m/v)PEG的培养液来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其优点是 ▲ 。

(3)实验步骤 ▲ 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前5天不同浓度的PEG是通过影响 ▲ 而导致可溶性蛋白产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帮助藜抵抗干旱环境的作用可能是 ▲ ,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5)在浓度为20%的PEG条件下,第5天后可溶性蛋白产生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藜处于高浓度的PEG溶液时间过长,植物体内 ▲ 受抑制,影响细胞代谢。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银河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
·江苏省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生物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5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生物试题
·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综合测试(三)理综生物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