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04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3 9:19:3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载,商朝“国王死后,他的兄弟继承王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当所有的兄弟都死后,哥哥或弟弟的儿子继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正妻之子和妾之子也没有先后之分。”这从本质上表明商代

A.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 B.首创了王位世袭制度

C.有一定的原始民主色彩 D.嫡长子享有某些特权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3.“在古代,阻碍平天下最大的力量,自然是列国的纷争。所以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秦朝的这种地方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4.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5.“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6.之所以说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把选官和用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D.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7.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封建社会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郡国并行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④

8.观察右图:反映晚清乡试后情况的《南闱放榜(局部)图》。对此情景,站在进步立场的西方记者说( )

A.读书,使他们开化了 B.科举,是明智的保障

C.中国,唯有依靠孔教 D.上帝,请给他们智慧

9.尽管受到“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的撤拍警告,法国艾德拍卖行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7日下午仍坚持拍卖一枚中国清朝乾隆玉玺,最终被一名身份神秘的电话竞拍者以112万欧元的价格拍得。关于该国宝怎样流出国门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鸦片战争时英军从北京抢走 B.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时流出

C.甲午战争日军攻占北京时流出 D.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出

10.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 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恶劣影响有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开始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 D、列强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12.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 - 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4.北京城本来有一个地区叫东交米巷,到近代某个时期后被改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与上文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右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A.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16.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17.“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

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18.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这次会议召开于

A.国民革命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9.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20.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1.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包括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确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22.有这样一则长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新宪法”指的是

A.1954年宪法 B.《共同纲领》 C.1982年宪法 D.《临时约法》

23.下列历史事件中,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牢固基石的是

A. 重庆谈判的进行 B. 政协会议的召开 C. 新中国的建立 D. 五四宪法的颁布

24.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

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

25.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是因为

A.在农村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完全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已完全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1949年9月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具有代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8.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9.“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30.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科教兴国”的战略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新中国的成立是一次通过革命而产生的政府变动。根据国际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举措与这一理论相符的有(  )

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④“不结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

A.亚非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 D.第20届联大

3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边交政策

34.“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论述最早出自

A.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B.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C.1979年邓小平与卡特会谈纪要 D.1982年中美发表有关军售台湾问题公报

35.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36.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中最关键的是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国与苏联改善关系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7.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38.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9.“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的是

A.反对霸权???? ?????? B.睦邻友好???? ? ??C.多边外交??? ??? D.不结盟

40.中国倡导建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二、材料题(共40分)

41.(22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右图所示和材料一所述反映了哪些制度?(4分)这些制度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4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4分)

42.(1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6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4分)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