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432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3-12 22:59:2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神权对立于王权

2.《史记·楚世家》记载,相传大禹治水后,铸造了9个大鼎,一鼎代表一州,后传于商,再传于周。春秋时期,楚庄王讨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一直打到洛水边王畿(周王室直辖地区)内,陈兵示威,并向周王派去慰劳楚军的王孙满问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经衰微 ②楚庄王不再效忠于周王室

③分封制遭到破坏 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

①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 ②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③不利于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我国历代王朝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管理制度。若按时间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郡国并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8.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9.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朝有十个行中书省,并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腹里”和“理藩院”

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但能更改赋税

D.中央以监察机构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2.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如果中国在军事上能够自立于不败之地,他(李鸿章)预言说:‘日本人就会依附于我们’,但如果不然,‘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道获利’。”——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中预言的“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道获利”真正发生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上半期

14.19世纪晚期,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15.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16.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B.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张

C.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7.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一文献的发表表明

A.国共两党合作初步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D.国民政府决心“抵抗暴力”

18.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9、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前,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对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抗战的正确认识是:

①奋力抗战保住了中华领土完整 ②推动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③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部署,迟滞了日军的侵略进程 ④片面抗战导致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

20.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1.“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春的这段话说明了 

A.打垮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B.中国的坚持抗日使盟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 D.开辟第二战场迫在眉睫

22.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3.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24.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案

26.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7.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

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28.“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9.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围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30.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31.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世界潮流的推动

3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3.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①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 ②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③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④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l971年联合国大会

35.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36.某一文献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的地中海霸主 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37.一个雅典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A.他因为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述

B.他虽然不识字,但被推选为执政官

C.公民大会给与会者发补助,积极参政的他与妻子放弃地里的农活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38、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所有人,后者适用部分公民

39、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40、“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里克利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

41、(16分)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16分)

材料一:目前我们党的任务是铲除近代中国之最大毒瘤——帝国主义,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

        ————中共二大

(1)通过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2分)

材料二: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材料二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2分)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毛泽东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材料四: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五: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4)依据材料四、五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6分)

42、(2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联系材料二、三,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4分)材料二、三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2分)

材料四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材料五 梭伦:“我始终站在他们中间,用有力的盾牌遮挡着两边,不让任何一边不公正地压倒另一边。”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4)材料五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

(5)从中国与西方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高2014级2014年下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答案

(4)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3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四川省凉山州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卧龙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命题比赛历史试题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十八次周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