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2、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 A.姬姓子弟 B.有功之臣 C.先代贵族 D.商朝贵族 3、战国时期,人们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出身决定,而是越来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努力奋斗,不少平民百姓成为高级官员。一个穷苦平民,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获得大大提高,最便捷的途径是( ) A.当兵打仗????B.经商???????C.精耕细作????? D.读书? 4、“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5、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认为,郡县制比西周“封建亲戚”式的封建制度更具优越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 B.郡县制废除了世家大族 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的强大 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 6、图1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7、史载:元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其中的“都省”应该是指( ) 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8、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9、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机房 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10、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1、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2、193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共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在党内外做出了明确部署。中共做出如此积极的回应主要是基于该运动( ) A.合乎国共两党合作方式的需要 B.符合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符合调动国人坚持抗日的抗战精神 13、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D.国民党放弃一党独裁 14、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兄弟三人,都以华为字,本无特殊寓义。彭德怀给自己起的号叫“石穿”,鼓励自己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后来他依据《论语》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说法,改名彭德怀,意为自己不想升官发财、置办土地,而要做一个有道德、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彭德怀”这一名字基于( ) A.宗法制 B.传统习俗 C.个人志向 D.时代特色 15、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 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 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 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 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16、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A.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17、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18、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 美国已成功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B. 帝国主义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C. 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19、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20、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里他强调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 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22、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23、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各种民主形式得到实践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C.民主革命历经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D.政治发展走势凸现跳跃式发展 24、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 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25、原北京市市长彭真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他在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这一现象表明,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的深刻教训是( )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B.要坚决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26、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27、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 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28、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1年 刚果(金)、老挝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62年 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29、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表2的解读正确的是( ) 表2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30、“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二、非选择题(第31题7分,第32题9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共40分) 31.(7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3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33.(1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历史从人民群众、外交官员的角度分析造成材料一中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同时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评价材料三的观点。(4分) 34.(12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分)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个周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的具体表现(5分) 高一年级12月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D B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D C B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B A B D C A C 二、非选择题(第31题7分,第32题9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共40分) 32.(9分) (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4分) 33.(12分) (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某些政府和外交官员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4分)(2)态度: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盲目排日情绪。(2分) 建议: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学习人家长处,强大自我。(2分)(3)观点具有合理性:民众把国家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 要有妥协,有商量的;要理性、实际的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4分) (或:观点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4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