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A.为君主高度集权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C.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3.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4.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 A.秦王赢政统一中国 B.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 C.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D.战国时期已局部统一 5.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6.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古代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 7. 元初本拟采用三省制,侍御史高鸣进谏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这说明高鸣认识到一省制比三省制更能 A.提高效率 B.巩固统一 C.加强皇权 D.畅通言路 8. 晚唐诗人杜荀鹤曾抱怨“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两宋之交的朱胜非则写道:“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上述材料反映出科举考试 A.糊名法只在宋代实行过 C.制度严格利于社会公平 C.使读书人沉迷四书五经 D.改善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10.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彻底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11. 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这主要说明在古代雅典 A.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B.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C.民主制度显得科学完善 D.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12.古罗马的西塞罗宣称:“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一切人中的、永恒不变的、与天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鲜明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 .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 13.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注重形式规则 C.是最早的成文法 D.保护贵族利益 1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全方位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民主共和政体比君主立宪政体优越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具有世界影响 16.杰斐逊认为:“如果国内外一切政务,事无巨细,均集中在作为一切权力中心的华盛顿的话,一个政府部门对与另一个政府部门的牵制就成为无力的了,并且变为和我们与之分离的那个政府(指英国政府)同样的腐败和暴虐了。”在此杰斐逊意在强调 A.三权分立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 D.民主共和 17.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18.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 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 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制衡 19.专门研究德国史的学者景德祥说:“除了在立法问题上,帝国时期的国会与政府是脱节的,政府的任命与生存独立于国会,因而也比较稳定。这种国会与政府之间的脱节性二元制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政府的相对独立既维护了封建贵族以及资产阶级执政派的政治特权,又保障了国家机器作为民族公共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转;政党与国会的存在也使得反对派享有一定的监督与牵制政府的权力;但又不能完全与直接地参与或控制政府”。这反映德意志帝国时期 A.国会无法控制政府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政府的相对独立促进了国家发展 C.人民的民主自由得到了充分保障 D.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科技现代化同步 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奉旨回籍帮办团练的焦佑瀛、张之万等人在奏折中写道:“抚议一起,人心懈怠,不但兵无斗志,亦复民无固心。”这一材料主要表明 A.政府态度会对战争有一定影响??????? B.清政府极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 D.中国人民没有斗志 22.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这体现出 A.杨秀清企图争夺拜上帝教的领导权 B.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 C.杨秀清不满太平天国的腐败堕落 D.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 2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D.缺乏团结和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无寸铁的群众“求其所以能制胜而杀敌者,其道无由。盖洋人之炮利也,必求所以不畏炮火者;兵精也,必求所以能制其兵者;至此而民之技穷,乃有为之说者曰:胜此者,非神道不为功”。材料说明义和团迷信思想的来源主要在于 A.变革思想波及朝野 B.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C.西方武力威胁恫吓 D.灭洋成为民族共识 25.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20世纪初,中国各省资产阶级立宪派策动清朝官员“反正”,宣布“和平光复”。其直接背景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同盟会成立 C.《临时约法》颁布 D.武昌起义爆发 27.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28.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知识分子在救国途径上存在分歧 B.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C.五四运动爆发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中国尚未进行思想启蒙 29.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完全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30.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指出:“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这里的“另一件怪事”是指 A.中共和红军主力的重大战略转移 B.蒋介石对根据地围剿和共产党反“围剿”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D.共产国际正确指导和井冈山式革命道路开辟 31.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一宣言 A.增强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情绪 B.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 C.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 32.“仅以一千余人之兵力,在12辆英军坦克和2门重炮的配合下,击溃优势之敌(日军33师团两个联队约七千余人,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约七千余人,……救出已被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约500余人。”材料所报道的部队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中国远征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3.1943年12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这主要表明 A.国民政府轻敌导致军事重镇尽失 B.日本实现了其作战计划 C.枣宜、常德一线成为日本主要进攻目标 D.国军殊死抗敌保家卫国 34.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B.消灭中共人民武装的企图 C.以民主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以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3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展开?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2分,37题18分,共30分。 36.(12分)材料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 3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摘编自《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1905年、1907年清政府两次派出以政府高级官员为首的政治考察团赴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它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在考察中,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仔细。……最终,在立宪问题上,清廷采取了师仿德日的政体模式。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1)据材料一,概括宪法所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宪法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的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的原因。(6分) 孝感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36.有违材料的结论 ? 修改后的结论结论1(3分) ? 起义领导人的家族(宗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3分)总结论(3分)? 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3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