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秦皇岛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曹彦龙 审题人: 刘瑞婵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班级、姓名、座位号、考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3.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卷Ⅰ(单项选择题,共70分) 1、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原始社会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2、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 )
蒋 氏 故 居 蒋介石生前在奉化选定的墓葬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3、2008年的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台湾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C.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 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6、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8、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 9、“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行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①秦朝御史大夫②汉朝尚书令③明朝殿阁大学士④清朝军机大臣(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 A.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B.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C.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D.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 11、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12、“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材料中的“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14、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人数减少 C.唐代宰相数量增加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1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为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中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1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17、“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8、下列关于明朝内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几乎成其下属机构 B.由首辅主持 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19、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20、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21、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 A.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掌管 22、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下,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 B.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C.权力高度集中,往往会导致统治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2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这首诗反映的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它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24、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图一 虎门销烟 图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 A.抑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25、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 26、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都有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辛丑条约》 ③《马关条约》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7、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居住②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8、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该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改订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0、十九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关税协定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31、“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2、“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3、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34、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根据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5、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 36、2008年2月27日,中共第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回溯中国古代历史,自秦代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到隋唐、明清时期都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图一至图四,然后以下回答问题: 图 四 军机处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2)根据图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那些重要的改革和创新? (2分)这些改革和创新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4分)
(3)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1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进行了哪些改革和创新?(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7、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 一1842年 ①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一1895年 日本 ② ③ 1900 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2 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5分) 秦皇岛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题纸 36、(1) (2) (3) (4) 37、(1)①
② ③ (2) (3) (4)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