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2M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12 13:38:3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

A.神农氏 B.大禹

C.汉武帝 D.商鞅

2.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3..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 都江堰 D.芍陂

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6.观察《牛耕画像石》,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A.汉代开始出现牛耕 B.汉代耕作技术有了提高

C.耕犁已经相当完善 D.汉代耕犁便于调节深浅

7.《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9.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

10.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 

A.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B.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

C.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1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D.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12.下列有关“工官”制度的叙述,哪一项与史实不符

A.“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B.“工官”制度下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C.“工官”制度使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而只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

D.“工官”制度使工匠有专门的户籍,从事专业化的生产,其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较高

1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4.右图为古代青花龙纹大缸,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所含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自

A.唐朝的官窑

B.宋代的民窑

C.明朝的官窑

D.清初的民窑

15.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1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1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

19.“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0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这座墓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2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

22.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23.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24.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

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

25.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26.下面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27.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A.人口的大量减少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9.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30.观察下图,图中政策开始于何时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1.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B.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32.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3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34.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35.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近乎是抢,这说明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科举制度庸俗化

D.科举制度庸俗化

3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38.右图中的王家大院,梁思成称其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39.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40.中国古代,国家对盐铁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明清时期。以下盐商的合法行

A.粤商把盐从广州通过海运到北京销售

B.晋商在官府办完手续后按要求把盐卖到蒙古

C.徽商以扬州为中心向全国销售食盐

D.闽商把中国的优质食盐自由销往东南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3)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由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2分)

历史答案

选择题

ABBCB BABDC CDCCD ABADA BACBD DADAA CCBCB ACCDB

41.(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 

(3)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4)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鸡西市龙东南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