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彭泽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钱立忠 审题人:王文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2.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4.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 5.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6.“19世纪40年代,□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关税,开放市场。”材料中,□的部分应该填上的词是( ) A.英,降低,增加,减免 B.美,提高,商定,增加 C.英,降低,减免,减免 D.美,提高,减免,增加 7.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政策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D.鸦片输入大量增加削弱了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8.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 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 16% 4.4% 7.3% 1942 58% 78% 49%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 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2、“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3.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14.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困难 物资匮乏 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15.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 ) 16.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 ①④ D.①③④? 1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1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9.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20.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浦东 D.海南 2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22.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23.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24、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约2倍,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奴隶贸易 25、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26、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7.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C.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D.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8.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D.危机中的帝国 29.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30.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电灯电话”最早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在( ) A.19世纪早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初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 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方针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表一: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南北分裂”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4分) (2)材料二中出现“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4分) 彭泽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 D A C C D A D B B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C C C D B D A B C A B D 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4分) (2)状况: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4分)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32、(1)发展变化;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产值逐步增加,在中国工业资本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4分) (2)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制。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金本,大发“国难财”。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大肆摧毁和吞并中国民族企业。(6分) (3)特点:曲折发展,不平衡性强,其兴衰成败由政府掌握。(4分) 33.(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对外扩张,对亚、非、拉美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使得亚、非、拉美国家成为殖民国家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 (2)事件:两次工业革命。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3)表现:商品、资本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2分) (4)同意。世界市场的形成带动人口、资本等的流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等。 不同意。世界市场的形成拉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给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4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